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高血壓是國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更是腦中風、心肌梗塞與腎衰竭等重大疾病的高危險因子。更甚者,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結果,2023年國內十大死因中,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血管疾病均名列前茅。
為協助民眾盡早發現血壓健康問題、及早介入,國民健康署持續宣導18歲以上民眾每年在家量測1次722血壓值(即連續量血壓7天、早晚各1次、每次量2遍)。台灣高血壓學會也表示,「相較於診間測量,居家血壓能更真實反映患者日常血壓狀況,且對心血管事件的預測力更高。
針對家中沒血壓計的民眾,國民健康署也透過公部門與民間產業協力合作,鼓勵醫療院所、社區藥局及民眾觸及率高的場所(如超商、量販店、車站及農漁會等)設置正確血壓健康站,供民眾免費使用。
為了協助民眾養成定期量血壓的習慣,除了提供正確量血壓環境之外,國民健康署結合專業學會、以及民間健康AI數位科技介入模式,可完整記錄血壓數據、長期追蹤健康狀況,使血壓管理更加精準與個人化。
透過AI數位工具定時提醒功能,避免民眾忘了量測或沒有紀錄的情形,民眾只要將血壓機的數值拍照、上傳至數位工具,系統會偕同AI智慧技術與雲端系統來判讀血壓數據,並自動進行推播提醒,與後續的衛教服務,幫助監測血壓健康。
國人的健康是政府、學術、醫界與社區共同努力的目標,除了政府持續推廣高血壓防治策略外,學會也製作多項衛教工具,包含血壓健康紀錄本、正確量血壓衛教影音教材等,讓民眾更容易做好血壓管理。 (相關報導: 川普砍藥價癌友憂新藥進不來 衛福部長邱泰源打包票:絕對不會發生 | 更多文章 )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提醒,高血壓初期通常沒有特別感覺,需透過「定期測量」才能掌握自身血壓狀況,並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生活習慣,低油、糖、鹽及高纖(三低一高)的飲食原則、拒菸酒、適度運動(1天至少運動30分鐘),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方能減少心血管疾病急性發作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