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新總理貝魯煞費苦心,總算公布新內閣名單。雖包括兩小黨共和黨、前社會黨人士;卻把導致今年六月歐盟議員選舉、七月國會解散改選,雙料大敗的馬克宏政黨的前總理與前部長,再度任命為新部長。他宣稱已與一些在野黨討論過「不倒閣協議」,但此協議根本不存在。而且他主動排除兩大在野黨人士入閣,更無力改變「三分天下,在野握其二」的國會格局。此一艱難組閣成果可知,貝魯智窮計絕,馬克宏前途多艱。
貝魯新內閣之特色:只能拉攏小黨,遠達不到國會過半
貝魯新內閣的人事佈局,特色有三:第一,拉攏右派共和黨:與共和黨前總理巴尼爾戰術相同,緊抓住共和黨的雷德佑,繼續留任內政部長。也容許雷德佑繼續收緊移民措施,雖不符馬克宏政綱,但以此向右派最大黨國民聯盟做妥協。共和黨人還擔任文化部長等職位,交好共和黨之意甚為明顯。
第二,讓馬克宏的前總理與前部長,回鍋入閣:由於很難爭取小在野黨入閣,馬克宏也還想主導政局,貝魯只得讓馬克宏的幾位政務官再度入閣。此點與巴尼爾內閣不同,巴尼爾當時盡力排除馬克宏的部長,蓋正因這些部長執政不妥,才導致2024年兩場選舉馬克宏大敗,所以巴尼爾以小博大,看準馬克宏的弱點,與馬克宏劃清界線。除了國防外交部長以外,巴尼爾盡量不任命馬克宏黨人,內閣政務也排除馬克宏的指導棋。
然而貝魯實力薄弱,且早與馬克宏結盟七年,遂讓馬克宏的前總理波娜Borne女士,擔任教育部長。她獲任命後卻發言道,她不是教育專家,但會盡力解決教育問題云云;此言惹發不滿,貝魯挨批所用非人----但是他地位就是比巴尼爾弱,無法抗拒馬克宏堅持用舊人。波娜使用憲法第49條第3項的總理強勢通過法案的機制,18個月任期之中高達23次!並在兩個月內使用此一條款,壓制國會討論,快速通過退休年齡延長法律,故而民怨蝟集於她與馬克宏。這部法律以及人民生活水準下降,是馬克宏2024年國會敗選的主因。至於前內政部長達馬南Darmanin,左派指控他領導的警察,粗暴對待抗議延長退休年限的示威民眾,故而巴尼爾將他擯除於閣外,如今復出任官司法部長。左派對這兩位教育、司法新部長反應最激烈,認為這是貝魯新內閣對左派的挑釁。貝魯也是有苦難言,他本來想找另一位共和黨籍貝特朗Bertrand,擔任司法部長,想與共和黨深度綑綁。但國民聯盟厭惡此人,堅決反對,貝魯不得已換上馬克宏派的達馬南,國民聯盟才勉強暫予觀察,不立即提倒閣案。
(相關報導:
李鎨澂觀點:半總統制缺乏國會支持的總理與總統乃無水之魚
|
更多文章
)
第三,任命前社會黨人、或社會黨背景的高級專業文官入閣,爭取社會黨支持:歐朗德總統的前總理瓦爾斯 Valls,擔任海外部長;擔任過好幾任社會黨部長的顧問,原中央存款寄託銀行的總裁隆巴德Lombard,擔任經濟財政部長。然而瓦爾斯被左派視為投靠馬克宏的叛將,馬克宏支持渠當選國會議員;又曾到西班牙競選巴塞隆納市長落敗,名望不高。只有隆巴德因為熟諳經濟與金融事務,專業官員背景,仰賴他籌擬2025年預算。法國國債問題嚴重,故暫免受砲火,在野黨等他擬出預算再說。中央存款寄託銀行是法國極重要的國家級銀行,其總裁隸屬一監督委員會,該監委會直接向法國國會提交報告。法國公證人均須在此開設單一業務帳戶,接受業務所生之帳款。國家易於監督,也保障法國公證人的公信力。
綜合上述可知,貝魯急無出路,被迫讓步總統政黨成員入閣,此舉無異飲鴆止渴。因為被人民制裁的部長們竟然回朝復辟,損害了貝魯政府的正當性。也可看出,馬克宏仍不願意全部放手給貝魯。再者,貝魯不得不顧慮在野黨的反對,來更動他的人事佈局。然而貝魯煞費苦心,但只能拉攏小黨馬克宏黨、共和黨、前社會黨人士入閣,合計只有166席,遠達不到國會過半的289席。更何況今昔情勢不同,並非共和黨人擔任總理,共和黨絕不肯跟貝魯一起沈船,故貝魯無法得到47席共和黨的無條件支持。
所謂「不倒閣協議」不可能達成
貝魯深知處境比巴尼爾惡劣,所以曾與社會黨、法國共產黨、生態黨等,努力討論不倒閣協議----總理不動用憲法第49條3項來壓制國會,眾黨承諾不倒閣,目的就在求取國會眾小黨的支持,其實也是拆分、裂解左派新人民陣線的嘗試。如果談成,理論上其次可過半,但現實上當然談不成!
首先,國民議會採「單一選區、兩輪投票」,第一輪投票若有人囊括開出票數 50 % 以上,並且獲票數達到該選區選民的 25 %,候選人即當選議員。如果無人在第一輪勝出,則第一輪獲票超過 12.5 % 的選將,都可進入第二輪。所以第二輪的候選人,會有三人、或三人以上,闖入第二輪的情形。第二輪投票時,以得票最多者為勝選,不再計較勝選者獲票是否過半。所以兩輪國會投票,強迫各黨整合。
新人陣之內的小黨社會黨、共產黨、生態黨,席次少實力弱。新人陣各黨中,「不屈法國」立場激進,票源多,但也導致一些較溫和的議員退黨,包容力弱是其缺點,容易與其他左派小黨吵架。但是不屈法國的席次最多,論述力、戰鬥力、群眾號召力也最強。偏偏貝魯組閣時又設定條件,不屈法國、國民聯盟的人,絕不可以入閣。但是在單一選區只能一人勝出的制度下,左派三小黨選將若要勝選,在第二輪國會議員投票時,一定要號召力最強的不屈法國鼎力支持。所以他們根本無從與貝魯討論不倒閣協議,因為他們若與貝魯妥協成立不倒閣動議,等於背棄了不屈法國,休想再勝選了。這是選舉制度結構上的問題,貝魯不可能改變,不倒閣協議自然也胎死腹中。
(相關報導:
李鎨澂觀點:半總統制缺乏國會支持的總理與總統乃無水之魚
|
更多文章
)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與法國總統馬克宏在巴黎會晤。(美聯社)
其次,不倒閣協議若真要談成,貝魯必須承諾,將選舉制度改為比例代表制。如此就可擺脫第二輪投票必須強迫整合的情境,對於小黨當然有利。貝魯究竟有無以此條件爭取小黨支持,沒有公開報導。一般相信他有談到,但是他無法給出承諾。一來,比例代表制有很多型態,算出的席次也不同,光採用哪種比例代表制,就有得吵。二來,貝魯馬克宏政治能量太弱,難以推動。況且目前最危急的工作是2025年度預算案,能否順利通過而不被倒閣,都在未定之天,改變選制言之過早。三來,比例代表制對於較大政黨,尤其有志於一統天下,爭取總統國會雙勝選的政治人物來說,反而不利。馬克宏本人幾乎沒提過比例代表制,因為會幫他養出國會的一大堆政敵。國民聯盟的瑪麗娜雷朋,之前一度贊成,但最近也不太提了。原因可理解,第四共和的比例代表制,帶來的國會碎片化、每屆內閣平均不超過六個月的歷史教訓,太痛苦了。即使瑪麗娜雷朋贏得了總統,國會卻小黨林立而總理無力組閣,這絕非她所願。所以大黨未必真心支持比例代表制,也就難推行。
貝魯內閣得不到兩大在野政黨的支持,難破困局
前已述及,另一篇拙文也曾分析(半總統制缺乏國會支持的總理與總統乃無水之魚 ),47席的共和黨,未必力挺只有166席的貝魯內閣。縱使兩者合計也僅213席,國會過半為289席。上屆巴尼爾最後處境也是如此,一推就倒。國民聯盟在巴尼爾初期,還消極不反對,對於貝魯則根本不假辭色,斥責貝魯藐視支持國民聯盟的1100萬選民(他們獲票最多,但因馬克宏與左派聯手的策略應用,致使獲票無法反映在國會席次上)。國民聯盟想塑造負責任的形象,所以不會立即提出倒閣,他們把主戰場留在預算案攻防。不屈法國則是反應激烈,會盡快提出倒閣動議。法國共產黨也說只有倒閣一途;社會黨、生態黨則較為保留,不會隨著不屈法國立即提出。
預算攻防在元旦假期之後就會展開,如果提不出姑嫂都能接受的預算,貝魯就難破困局,連帶著馬克宏的執政正當性也就越低。
貝魯就任總理的第一個會議,竟是回到他當市長的城市,主持市政會議?
貝魯也預感總理仕途行路難,所以他堅守市長之位,甚於總理。12月13日他受任總理之後,16日他以波城Pau市長身份,主持該市市政會議。地方市長兼任中央政務官,以前甚至國會議員也兼任地方市長(現已禁止),是大革命以來法國特殊制度。而且14日,奇多颱風侵襲法國海外省馬約特Mayotte島,傷亡慘重。雖說貝魯剛當上總理,他尚未任命其餘部長,內閣還沒有組成。但以他政壇老鳥的敏感度,直趨馬達加斯加島附近的馬約特島勘災,絕對勝過他回防庇里牛斯山麓的波城,要來得凝聚人心得多。最起碼他留總理府開救災會議,也還不失分。結果貝魯先是趕回波城,以視訊遠距參加總統府舉行的救災會議,然後再主持波城的市政會議!所有在野黨派嚴厲批評。
貝魯不得不在國會為自己辯護,說「波城也是法國」;「如果我在巴黎第七區開會市政會議,你們就會覺得做對了;但是你們不瞭解,波城與首都有很大的城鄉差距….」云云。就連不願具名的馬克宏黨議員,都認為此番辯解蒼白無力。波城重要性,豈能與全法國,尤其受創風災嚴重的馬約特島相比。然而何以貝魯犯此錯誤?因為他知道,總理隨時可能下台,但市長位子才是長久(法國市長無任期限制,貝魯2014年起就是該市市長,他任內該市債務加了一倍)。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法國國債累積嚴重,債信評等恐下降,國債利息支出就越高
然而若不減少政府支出,法國國債就會繼續以驚人速度累積。至2024年第3季止,法國國債為3萬3千零30億歐元,為法國GDP的113.7 %,是為創紀錄新高。自馬克宏2017年擔任總統七年以來,法國國債暴增,這七年增加的國債數額約為1萬1千億歐元。法國支付國債的利息,巴尼爾說已超過國防預算。
棘手的還在後面,由於政局不穩,評等公司將會調降法國的債信評等。目前法國處於AA 級的最低等,明年2025年初就可能降為A級。評等公司的評等是否符合國家實情,未必可信,但是許多保險公司或銀行投資,都只購買AA級國家的債券。如果法國遭到降等為A級,法國就更難借到錢,利息支出會更高昂,也就更難扭轉債務深淵的局面。
總統辭職,改選新總統與新國會,或為終局解決方案?
財政問題就是憲政之母。法國國王路易十六就是苦於國庫債臺高築,1789年5月召開三級代表會議來籌錢,引爆了7月的法國大革命,法國從此走上了現代國家制憲行憲的道路。巴尼爾因為預算而被倒閣,貝魯必須慎之又慎,耐心溝通。萬一貝魯也被倒閣,那麼馬克宏面臨的辭職壓力,就真的會大幅升高了,屆時或許引發人民的抗議潮,都很難說。
實則目前國會三分天下,在野握其二的局面,恐怕總統辭職,改選總統,然後新總統主動解散國會,探求最新民意是否力挺,是最終局最澈底的解決方案。最好能形成新的穩定國會過半多數,或者讓新總統掌握國會多數,實質主導政局。或者讓新總統澈底死了心,接受國會支持的政敵總理而左右共治。也就是回到第五共和的常軌,局面一定比現在好得多。當然,屆時新總統必須真誠行憲,不宜像現在這樣,不承認自己實力衰弱,朝小野大,還頻頻想主導政局,致使僵局更難化解。如此方能澈底解決法國目前的困境,吾人拭目以待。
(相關報導:
李鎨澂觀點:半總統制缺乏國會支持的總理與總統乃無水之魚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