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針對李登輝所推動的「務實外交」,其基本策略可通過文獻回顧發現,李登輝運用了功利主義的外交理念,將外交策略置於經濟或文化交流等低階政治層面,以突破未與我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困境,逐步提升外交層級。李登輝政府不再堅持「中華民國是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的立場,而是以經濟實力打破中國大陸的外交封鎖。此外,李登輝亦積極透過提供經濟援助、鼓勵企業進行經濟合作,以及參與國際組織等方式推動外交事務。根據相關文獻資料,李登輝的外交政策具體實現了四大主要目標:參與國際政治的彈性化、外交出訪、增加邦交國數量、以及重返聯合國。從結果來看,雖然李登輝時期台灣的邦交國由22個增至29個,但其更為顯著的成就應當是開展二軌外交,即設立辦事處與台灣在各國的協會,這種策略能有效地繞過中國大陸的外交封鎖。就當時的國際背景而言,李登輝的外交政策雖未完全避免對中國的刺激,但在其他方面尚算穩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