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歲劉德音「退休不到1年」又出手!加入美光「真正原因」是這個?籌組智庫、基金野心曝光

總裁暨執行長Sanjay Mehrotra表示:「劉德音擁有數十年半導體領導經驗,曾帶領全球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他的專業將協助美光因應 AI 市場帶來的新機遇。」(資料照,台積電提供)

美國記憶體大廠 美光科技(Micron) 宣布,台積電前董事長劉德音正式加入董事會,協助推動AI與記憶體技術發展。這是劉德音於2024年退休後,首次擔任國際半導體企業董事職,外界認為此舉將提升美光在AI伺服器與高階記憶體市場的競爭力。

美光科技董事長、總裁暨執行長Sanjay Mehrotra表示:「劉德音擁有數十年半導體領導經驗,曾帶領全球最先進的晶圓代工廠,他的專業將協助美光因應AI市場帶來的新機遇。」

劉德音為何加入美光董事會?

美光科技董事長、總裁暨執行長Sanjay Mehrotra表示,劉德音擁有數十年晶圓廠營運與技術管理經驗,對於美光因應AI發展帶來的市場需求,將帶來關鍵助力。

劉德音曾在台積電任職超過30年,參與建設台積電首座八吋晶圓廠、推動先進製程技術,並在2018年接任董事長,帶領台積電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他於2024年中正式退休,這次加入美光,將是他退休後首次擔任國際半導體企業董事職,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美光在記憶體市場強化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此外,劉德音近期也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成立「科技競爭力與產業政策中心」(TCIP),專注於半導體產業競爭力與製造技術發展,顯示他仍積極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態。

劉德音台積電時期有哪些重大貢獻?

劉德音在半導體產業擁有超過30年經驗,從台積電工程副處長一路做到董事長,參與並推動了台積電的多項關鍵技術突破:

1993年:加入台積電,負責建設 台積電首座八吋晶圓廠。2000年:主導台積電併購世大積體電路,成功整合企業文化與管理體系。2013年:出任台積電總經理,推動先進製程技術發展。2018年:接任台積電董事長,帶領公司成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2024年:正式從台積電退休,轉向創業與產業政策研究。

劉德音不僅在產業內舉足輕重,他也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科技競爭力與產業政策中心」(TCIP)創辦人,積極研究如何提升半導體技術競爭力。

美光1γ製程記憶體有何突破?

美光上(2)月26日發表會上宣布,全球首款1γ(1-gamma)製程的DDR5 DRAM樣品已正式出貨,並送交合作夥伴進行測試驗證,這項技術採用極紫外光(EUV)微影技術,效能更強、能耗更低,並提升記憶體位元密度。

與前一代相比,1γ製程的優勢包括:

效能提升:支援高達9200MT/s的資料傳輸速度,較前一代提升15%能耗降低:採用高介電質金屬閘極技術,功耗降低20%以上,散熱更優異儲存密度提升:晶圓位元產出量提高30%,有效擴充記憶體供應

美光強調,這項技術將應用於資料中心、AI運算、智慧型手機、汽車電子與遊戲產業,並可能支援下一代高頻寬記憶體HBM4,助攻AI應用市場。

1γ製程將在哪些地方量產?台灣有份嗎?

美光指出,1γ製程DRAM已率先於日本廣島和台灣導入量產,顯示台灣仍是美光全球半導體製造重鎮之一。

隨著AI、大數據應用快速崛起,記憶體需求大增,美光不僅加速推出1γ製程產品,更同步推動HBM高頻寬記憶體,進一步搶占AI時代的高階記憶體市場。 (相關報導: 川普國會演說為何點名台灣?台積電千億投資「最怕的事」被他看穿!誓言強硬實施關稅新政 更多文章

美光強調,AI技術已讓記憶體需求來到歷史新高,尤其是AI伺服器、AI PC、智慧汽車等應用,對於高速、低功耗記憶體的需求尤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