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 文章列表
#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
約 52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理財
新知
下班經濟學
美債不再抗跌?不用怕被割韭菜!專家提避險新選擇,台灣「這2檔股票」都入榜
投資市場每幾年就會出現一些黑天鵝,傳統的避險工具也不一定管用,面對川普還有三年多的任期,投資想維持穩定獲利絕對不是簡單的事,這次我們就來談談避險配置的議題,讓你的財富不會一夕歸零。
玩股網
2025-05-12 10:00
VIP
評論
國際
科技
名家專欄
AI
專欄
李忠謙專欄:AI科技是自由民主的幫手,還是專制政權的幫兇?
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刊登了中研院院士朱敬一、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張俊仁、成功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常青的最新研究論文〈為什麼人工智慧會阻礙民主化?〉(WhydoesAIhinderdemocratization?)。三位經濟學家透過實證研究,指出人工智慧與資通訊的創新,過去10年其實阻礙了許多國家的民主發展,讓威權體制與脆弱民主國家的統治者能更操控公民社會,導致民主受到侵蝕。
李忠謙
2025-05-06 06:20
財經
產業觀點
經濟
理財
下班經濟學
央行幫川普上了一課:美國貿易逆差到底是誰的錯?光靠關稅、匯率有辦法改善?
美國總統川普對於貿易逆差念茲在茲,不僅屢屢針對中國,甚至不惜與盟友撕破臉,也要祭出高額的對等關稅,但此舉恐怕還是劃錯重點,根本無助於達成他的理想目標。中央銀行今(18)日特地發布專文〈經常帳餘額與匯率之相關性〉,詳盡解析川普政策的癥結與盲點。
林彥呈
2025-04-18 17:44
新聞
兩岸
財經
李嘉誠賣巴拿馬港口風波正熾 次子李澤楷赴京論壇與總理李強大合照
香港首富李嘉誠旗下的長江和記擬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等資產引發爭議,李嘉誠的次子、盈科拓展集團主席李澤楷23日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並與中國總理李強同場大合照。據中新社發佈的照片顯示,李澤楷站在大合照的最後一排,在活動宣傳板的標語「2025」的下方。
兩岸中心
2025-03-24 10:53
地方新聞
台北
台酒董事長湯期安與101董事長賈永婕現身立院 堪稱 「最具顏值的質詢」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20)日針對國營事業本年度營運目標進行質詢,其中,台灣菸酒公司董事長湯期安與台北101董事長賈永婕的答詢成為焦點。兩位年輕董事長因外型亮眼,引起在場人士熱議,被稱為「最具顏值的質詢」。然而,在面對財政問題時,兩人表現各異,形成對比。
何長澤
2025-03-20 17:28
新聞
國際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90歲主動結束生命:《快思慢想》作者、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康納曼的最後抉擇
2024年3月中旬,丹尼爾·康納曼(DanielKahneman)與他的伴侶芭芭拉·特沃斯基(BarbaraTversky)從紐約飛到巴黎,與女兒一家團聚。他們用了幾天時間在城市裡散步,參觀博物館,欣賞芭蕾舞表演,品嘗舒芙蕾和巧克力慕斯。3月22日前後,在那個月邁過90歲門檻的康納曼開始向跟他最親近的幾十個人發送個人郵件。
Jason Zweig
2025-03-20 12:00
新聞
國際
財經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理財
華爾街日報》超級億萬富豪群體崛起,這24人坐擁3.3兆美元財富
1987年,《富比世》(Forbes)發布了首份億萬富豪榜,上榜的140人財富總計295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9兆6778億)。當時,全球首富是日本房地產大亨堤義明(YoshiakiTsutsumi),身家2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6560億)。
Katherine Clark
2025-02-27 12:29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簡錫堦觀點:「工資缺口」是貧困的根源
曾獲《經濟調查(EconomicEnquiry)》選為「超級經濟學家」的美國印度裔經濟學者拉斐.巴特拉(Ravi.Batra),2015年在其著作《搶救失業大作戰:我們如何擺脫失業、負債與貧窮》(EndUnemploymentNow)書中,提到受雇者認真工作、增進職能,卻還面臨失業與貧困的威脅,原因在於工資過低和財團壟斷。他提出「工資缺口理論」來詮釋勞動貧窮的根源,有助民眾很快洞悉貧窮原理。
簡錫堦
2025-02-13 06:40
VIP
國際
財經
經濟
大國博弈
一文看懂川普貿易戰!重創北美供應鏈、中國成唯一贏家,哈佛前校長痛批:這是送給習近平的大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的第一次貿易戰從未真正地結束。就在他重返白宮後不到兩週,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的第二輪貿易戰又準備拉開序幕。此舉不僅會讓美洲經濟體承受巨大壓力,《彭博社》(Bloomberg)、《紐約時報》(TheNewYorkTimes)與多位學者更指出,能在這場貿易戰中得利的恐怕只有中國。
李岱青
2025-02-03 17:30
VIP
國際
大國博弈
川普經濟學》川普的十大武器管用嗎?當「黑天鵝」再現,美國經濟如何「再次偉大」?
今年1月20日之後,美國政治與全球局勢都將進入一個新時代:原因無他,川普回來了!「川普經濟學」不但是美國選民的希望所寄,更是國際社會未來4年戒慎恐懼、必須與之共處的對象。風傳媒為此規劃了「川普經濟學」專題,從關稅、美債、綠能、聯準會、半導體、電動車、加密貨幣、美中關係等角度深入剖析,希望台灣在混沌世局中更能摸清趨勢、掌握先機。
李忠謙
2025-01-14 08:3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吳統雄觀點:2025台灣民主之謎─賴清德為什麼言行不一
迎向2025,數學上有2025=(1+2+3+4+5+6+7+8+9)²的巧合,但願不僅是趣味,也是期許。人類歷史上的各種進步,總是進2退1,以緩慢、甚至顛跛似的算術級數方式前進。幸而二戰後,因科技帶動物質進步,再帶動心靈進步,期望自2025後,全球人類的心靈開始以幾何級數方式成長。
吳統雄
2025-01-06 06:30
財經
經濟
季凡觀點》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從數據看制度的成長密碼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以「包容性(Inclusive)與掠奪性(Extractive)的政治與經濟制度」為核心,呼應了經濟學家戴倫.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與詹姆斯.羅賓森(JamesA.Robinson)在《國家為什麼會失敗》一書中所闡述的理論:一國若能建立包容性的政治與經濟制度,便能促進持續成長;反之,若制度傾向掠奪性,則容易陷入停滯或衰敗。(延伸閱讀:季凡觀點: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國家為何失敗》的作者和前IMF高層)
季凡
2025-01-02 15:02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商業
經濟
台灣銀行家觀點:川普經濟學第一章─美債市場
如果說美國公債撐起全球金融市場半邊天,應不為過。美國公債發行已突破35兆美元,各國政府、金融機構、退休基金等都是大戶。
徐千婷
2024-12-15 05:50
財經
科技
熱議華爾街
AI
從《AI顛覆經濟學》看AI如何改變世界
在12月22日的《TwoMoneyLoversPodcast》EP92中,我們將結合書評《AI顛覆經濟學》與《華爾街日報》報導:〈FightingFinancialCrimeCouldPayforNasdaq〉(打擊金融犯罪有助納斯達克獲利),討論AI如何在歷史脈絡中推動經濟變革。
Two Money Lovers
2024-12-13 13:53
新聞
國際
財經
經濟
「川普2.0」內閣最重要的經濟職位!馬斯克力挺盧特尼克出任財長:他才能帶來改變
川普2.0的財政部長人選目前以盧特尼克與貝森特的呼聲最高,與川普走得很近的馬斯克16日在X表態支持盧特尼克,宣稱他才能帶來實際改變,貝森特不過是老調重彈。Axios指出,經濟成長是衡量川普第二任期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標,「川普2.0」財長攸關川普振興美國經濟的承諾能否兌現。
國際中心
2024-11-18 16:53
評論
政治
公共政策
國內
專欄
林基興觀點:「口號治國」的魅力
地球更熱了。日昨,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發布報告指出,2024年「幾乎肯定」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暖化幅度超過攝氏1.5度,催促下週一在亞塞拜然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COP29),要加速減少排放溫室氣體。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Guterres)旋即表示,人類火烤地球,正在付出代價,包括全球各地的災難性洪水、野火、熱浪及颶風災情,例如,西班牙上月洪災、美國遭颶風襲擊。
林基興
2024-11-14 06: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簡錫堦觀點:美國也是失敗的國家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強生(SimonJohnson),及芝加哥大學教授羅賓森(JamesA.Robinson)共享殊榮。
簡錫堦
2024-11-13 07:00
新聞
國際
美國大選》川普自詡「勞工最佳盟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他是騙子
川普一直是個騙子。他還只是個商人的時候,有本事在自己盆滿缽滿的時候讓投資者們賠錢,成立「大學」騙取高額學費,就連與他合作的承包商也拿不到錢。而2024年競選期間,他還靠著中國製造的「川普聖經」和「永不投降」限量金色運動鞋大賺一筆。
劉俞妗
2024-10-30 08:3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VIP
經濟
大國博弈
「林毅夫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香港學者:中國發展打破今年得主的「西方迷思」
2024諾貝爾經濟學獎14日傍晚公布,由美國學者艾塞默魯(DaronAcemoglu)、強生(SimonJohnson),以及英國學者羅賓森(JamesA.Robinson)獲得殊榮,表彰他們研究社會制度的包容或掠奪性,如何影響國家間的繁榮差距,以及影響經濟發展的貢獻。不過,香港經濟學家雷鼎鳴有不同看法,他批評3人的理論對中國發展視而不見,「林毅夫、蔡昉和李周更有資格拿諾貝爾經濟學獎」。
兩岸中心
2024-10-28 18:51
評論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回望胡耀邦時代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在他們的研究報告內容中,從體制與繁榮的研究之中,民主自由的臺灣與專制專政,集權的中共成了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究竟哪一種更利於繁榮發展,此問題在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中各自發表了他們的看法與結論。
何翊瑞
2024-10-24 05:30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