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衡寰宇,我們耳聞的盡是國家理應力行精簡,為危機後的復甦創造條件。這當中的假設是讓國家在後座待著,我們就能順利為私部門解除創業精神與創新能力的封印。媒體、產業界與主張「自由放任主義」(Libertarian)的政治人物都會像看到有槍可以撿一樣,利用這種對自己有利的反差,讓活躍、創新、有競爭力、閃耀革命色彩的私部門,對比遲滯、官僚、充滿惰性而「礙事」的公部門,藉此形成一種簡單的二分法。這種風向不知已經被帶多少遍,以至於許多人已經接受這是一種「常識」。由此甚至很多人相信關於2007年的金融危機,乃至於情勢急轉直下後的全面經濟危機,這筆帳得算在政府債務,而非私部門中「金字塔債務結構」的頭上。所謂金字塔,其實也就是不斷找下線的「老鼠會」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