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九五至一九一二年間,中國的民族主義者改變了中國人在歷史上受皇帝所統治的地位。並改造了某些語詞的意涵:「國語」在清代意指滿文,如今則是標準中文;「漢奸」在清代指的是假裝為帝國效力、實際上背叛帝國的漢人;如今的「漢奸」是那些真正為大清效力的漢人,主要是漢軍旗人與其後代。端方案是這些改變的象徵:他遭到憤怒群眾攻擊自己是旗人時,辯稱自己是「純正的」漢人,但未被接受。十八世紀的遺緒雖然能合理化此說法,但端方依舊難逃被殺害的命運:不論是純正漢人還是旗人,皆被認定是純正的叛徒,二十世紀的民族主義者從不吝於在八旗漢軍的後代身上貼上「種族叛徒」(racetraitor)的標籤。這並非民族主義者從清朝中葉繼承而來的唯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