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晶片和平 文章列表
#
晶片和平
約 3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風生活
即時
台灣關稅不可能<10%!學者揭「僅存2籌碼」可爭取:政府動作要快
隨著美國與中國在日內瓦達成貿易協議,雙方同意將高額關稅大幅削減,美國從145%降至30%,中國則從125%降至10%。市場焦點隨即轉向台灣可能面臨的稅率壓力,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在《鈔前部署》節目中分析指出,考量到台灣的重要製造業地位,最終台灣關稅可能落在10%至15%的區間。
周育信
2025-05-13 17:21
評論
國際
財經
軍事
專欄
黃一展觀點:美烏稀土協議─資源換援助背後的算計與台灣的啟示
雖說目前美國關稅戰話題正熱,但我們也別忘了仍在打的戰爭…不久前,美國就烏俄停火的目標,計畫與烏克蘭達成一份稀土礦產開發的協議,這事在國際上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就在2025年2月底,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飛到華盛頓,和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碰面,但兩人的火爆交鋒,顯然為停戰埋下許多不確定因素。
黃一展
2025-04-17 07:10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中國士兵參戰,影片為證!烏克蘭俘虜兩名中國人,指控「北京對俄方提供人力資源」
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倫斯基(VolodymyrZelensky)表示,烏克蘭部隊在東部頓內次克地區俘虜了兩名為俄軍作戰的中國籍人士。
BBC News 中文
2025-04-09 11:06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大國博弈
台美透視》美國國安高層大震盪!吳釗燮「特殊管道」密訪華府,台美驚現斷線危機?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風暴席捲全球,川普於「解放日」宣布徵收對等關稅,造成全球股市暴跌。川普不以為然地表示,很快會對晶片和藥品課徵關稅。美國將於4月9日對台灣商品徵收32%新關稅,比日本24%、韓國25%還多,也遠高於政府原本預期。行政院宣布投入新台幣880億元編列特別預算,補助受衝擊的相關產業。
林庭瑤
2025-04-05 13:20
品味生活
伺機加碼市值型ETF 009804聯邦台灣精彩50ETF基金成立
上週美國股市受關稅擔憂衝擊,美股重啟跌勢,那斯達克指數跌超過2.5%,費城半導體指數跌近6%,其中又以晶片和AI相關族群跌幅最重,黃金價格持續走升,避險情緒依舊。
唐可欣
2025-04-02 11:01
新聞
政治
台積電恐成「美積電」?林佳龍:看魏哲家與川普記者會有種「光榮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Trump)3日與台積電董事長暨總裁魏哲家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對美加大1000億美元(約新台幣3.3兆元)的投資,引發全球關注,台積電恐成「美積電」的憂慮也不斷發酵。對此,外交部長林佳龍今(5)日喊出「世界的台積電,台灣的新世界」,強調台灣在世界的角色不是零和,台積電的優勢也不可取代。
鍾秉哲
2025-03-05 15:33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經濟
華爾街日報》北京將稀有金屬主導地位作為反制籌碼,如何影響美中科技戰
中國已經在向美國傳遞一個明確的資訊:中國準備好利用在戰略金屬生產中的壟斷地位作為貿易談判中的武器,甚至是在候任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Trump)重返白宮之前。這些金屬用於一系列技術用途,例如電腦晶片和軍事應用。
Myra P. Saefong
2024-12-18 12:44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風評
風評:中共蟒蛇搞實戰,台灣黑熊還在玩?
戰場上虛實難測,國安高層透過外媒放話,指中共將展開「聯合利劍-2024C」圍台軍演,豈料,中共軍演不只針對台灣,而是大規模出動90艘的軍艦和海警船,不排除水面下有潛艦,劃出7個空域保留區,跨出第一島鏈規模更大的「艦海戰術」,中共軍方不公開軍演訊息,讓各方摸不清頭緒、猜不出動機。
主筆室
2024-12-11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財經
專欄
科技
吳思鍾觀點:賴清德,台積電變美積電發生中─政府絕不可大意!
日前,學者郭正亮在政論節目説:「川普當選,可能會要求台積電在美註册,變成美積電!」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反駁説郭的説法沒有依據。我認為,陳世凱的回應,證明政府對跨國企業的運作並不瞭解,這才是台灣真正的危機。如果台積電在美註册變成美積電,「美國優先」是美國政客的惟一選項,台灣的工厰只能任其擺佈,遷厰關厰都有可能,魏哲家能否續任董事長都成問題,他根留台灣的保證也根本沒用!
吳思鍾
2024-08-03 07:10
VIP
國際
財經
科技
大國博弈
AI
護國群山的荷蘭學-挑戰》台積電、艾司摩爾能在晶片戰爭中全身而退嗎?林本堅示警最壞結果
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與台積電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如今在地緣政治壓力下,兩大巨頭處境極為類似。人才是創新的關鍵,由於許多國家追求自給自足一條龍模式,面臨嚴重的人才荒,假設三大主要國家朝向一條龍情況下,人才短缺規模將增為15倍,各國若要自行籌備半導體人才,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謝錦芳
2024-06-27 09: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專欄
崔男觀點:機遇到來,日本謀求徹底擺脫美國的掌控!
在美國前總統川普發動對中國大陸的貿易戰之後,日本對華的態度始終隱晦不明。前首相安倍晉三任內反中態度由弱轉強,但其抗中政策更多處於試探性,中日關係雖不佳,但還沒走到翻桌的地步。然而隨著拜登政府上臺並且採取更全面偏激的「遏中」政策之後,日本新任首相岸田文雄的對華態度開始發生質變,其對中政策逐漸與美國同頻並積極採取具體行動加入了美國「遏中」包圍圈。
崔男
2023-06-12 07:10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大國博弈
韓媒看「美中為台開戰」風險:資深主播孫石熙建議這麼做,讓台灣避開「修昔底德陷阱」
亞太地區國家為避免捲入美中之間的零和戰役,近年衍生出許多「選邊站」的議題。南韓資深新聞人孫石熙11日在台灣大學出席活動指出,台積電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地位與美中晶片戰息息相關,再加上去年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中共一系列大動作軍事恫嚇,凸顯中國對台灣的野心恐讓美中跌落「修昔底德陷阱」。
蔡娪嫣
2023-06-11 17:1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大國博弈
「別把對手逼成軍事敵人!」智庫專家呼籲美中競爭該有這個終極目標
美中關係正因台灣和烏克蘭戰爭等議題陷入僵局,拜登政府近幾個月希望和緩與北京的緊張局面,但恢復軍方高層溝通渠道的要求遭到中方冷處理,這讓一些專家與輿論擔憂兩個超級大國可能會誤判局勢、發生衝突。
蔡娪嫣
2023-06-08 21: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美中競爭催化飛機市場「脫鉤」 中國製C919至少要半世紀才能與波音、空巴競爭
5月28日,中國第一架國產大飛機C919成功實現商業首航,由上海飛往北京。這家飛機由國資背景的中國商飛(COMAC)製造,從2007年立項到2023年商業首航,歷時15年。
BBC News 中文
2023-06-03 15:00
新聞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科技
強強聯手!專家:美台若聯手打造無人機,台企有望納入美國軍工體系
無人機在俄烏戰事中屢創奇功,受到各國軍方的重視。一個由25家美國國防承包商所組成的代表團上周訪台時也聚焦無人機,希望攜手台灣,打造去中化的無人機供應鏈。學者分析,美國的技術優勢,搭配台灣在中、小型無人機的製造強項,強強聯手下,將可望提升台灣的國防自主和防衛能力,也讓台籍中小企業有機會納入美國的軍工體系。
美國之音
2023-05-10 02:00
風生活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民主供應鏈形成!台法合作開發無人機,專家:西方想以台灣取代深圳
台灣經緯航太科技24日與法國無人機大廠Cavok-UAS簽約,為台法首次無人機攜手研製,開啟兩國無人機產業合作歷史新頁。雙方向中央社表示,將打造國際團隊,夥伴關係無時間上限。
中央社
2023-04-27 20:40
國際
兩岸
下班經濟學
1%Style
華爾街日報選文
華爾街日報》中俄峰會凸顯西方面臨挑戰,習普皆有意重塑世界秩序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Putin)在中俄峰會重申了兩國之間不斷深化的政治和經濟關係。此次峰會彰顯出習普二人對挑戰由美國及其民主盟友主導的世界秩序的共同興趣。
Ann M. Simmons
2023-03-22 19:00
VIP
評論
兩岸
財經
專欄
名家專欄
林建山專欄:臺灣該緊追兩會後中國經濟新機遇
緊追兩會後的中國經濟社會新機遇,牢牢抓住這次兩會決定新產業經濟重點,適時參與投入生產製造與供應鏈之發展,應該是今天臺灣不可怠忽的緊要職責。
林建山
2023-03-14 15:10
風生活
財經
科技
下班經濟學
商業
鴻海想吃電動車市場,今年得做到「一件事」:做不到就只能跟低階中國車廠競爭
路透社報導,鴻海希望在電動車產業扮演要角,就像組裝代工蘋果公司的iPhone一樣,但首先必須在業界找到另一個類似蘋果公司的大廠,而且動作要快。
中央社
2023-03-08 17:40
新聞
國際
兩岸
經濟
2023展望》三位專家預測:中國未來一年是否犯台?經濟、疫情、示威如何發展?
對中國來說,2022是重要的一年。習近平成為中共史上第一位3度連任的領導人──但這完全在意料之中。真正的意外發生在11月,中國全境爆發針對習近平「動態清零」政策的大規模抗議,為該國1989年天安門學運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北京首先鎮壓了異議,然後快速放開大部分封控措施,政策突如其來的大轉向,導致疫情迅速在該國蔓延,藥品不足、醫院爆滿。
蔡娪嫣
2022-12-25 17:1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