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戒嚴部隊 文章列表
#
戒嚴部隊
約 7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以失敗收場的車隊衝鋒,成為抗爭的轉捩點:《5.18光州!光州!》選摘(2)
晚上七時左右,無數車輛毫無預警,車頭燈全開,按著喇叭,從柳洞方向駛向道廳。走在最前面的是一輛「大韓物流」的十二噸重大卡車,跟在後面的是十一輛高速巴士與長途巴士,再接下來是兩百多輛計程車,擠滿了錦南路。二十幾名青年站在打頭陣那輛大卡車的車上,揮舞著國旗。巴士上也載著手持國旗的青年,甚至還有幾名持著木棒的年輕女子。整個車隊就像巨大的地震海嘯一樣襲來。已經在錦南路上與軍警激烈衝突整個下午、疲累不堪的示威者,見到這些車輛無不歡欣鼓舞,士氣大振。
黃晳暎
2025-01-21 05:1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歷史
緊急戒嚴擴大前的肅殺之氣:《5.18光州!光州!》選摘(1)
五月十八日是個晴朗的春日,清晨的涼意很快化為朝陽的和暖。但光州市內的氣氛卻很冷清,大街小巷寂靜無聲,一片肅殺之氣。臨時從全羅南道內其他市、郡等地區派出所或分署調來的便衣警察,成群結隊守在各關鍵要地。人們只能面帶憂愁躲在後街暗巷,低聲交換著訊息。前天晚上照亮了這座城市的火炬示威還歷歷在目,但如今火光似乎一下子就熄滅了。市民們開始三三兩兩聚在錦南路一帶的繁華街道與市內各處,相互交流傳聞,就連路過的民眾也會駐足旁聽。雖然偶而能看到市民與警察發生口角,但大體上一切正常。
黃晳暎
2025-01-20 05:10
新聞
國際
民主韓國的動盪12天!尹錫悅停職大事記:從緊急戒嚴遭挫敗,到第三位被國會彈劾的韓國總統
韓國總統尹錫悅12月3日深夜突然宣布戒嚴,引發全國震驚與國際關注,不過短短12天,他不但沒有如願成為「抵抗朝鮮搞垮韓國政府陰謀」的獨裁領袖,反而遭到國會解除戒嚴令與通過彈劾案,成為韓國第三位遭到國會彈劾、並且等待憲法法院審判的總統。
國際中心
2024-12-14 18:20
新聞
國際
軍事
「我以為去北韓,下機才知是抓國會議員」被要求對付非武裝平民,斬首金正恩部隊:感到很抱歉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深夜發布戒嚴令,甚至傳出他下令戒嚴部隊控制國會、逮捕朝野政要。但在國會全票通過解除戒嚴令後,這起震驚國際的軍事行動卻又草草收場,入侵國會的戒嚴部隊也迅速撤退。《朝鮮日報》訪問了陸軍特戰司令部707團成員,多人證稱「到達現場後才知道是針對非武裝平民的行動,作為軍人,我們對國民感到抱歉」。
國際中心
2024-12-06 19:36
VIP
政治
調查
軍事
政經解密
幕後》台灣國軍能學韓國部隊?尹錫悅戒嚴特戰隊「翻不過牆」 背後是老大哥發話
南韓總統尹錫悅在2024年12月3日晚間無預警宣布「緊急戒嚴」,理由是尹錫悅認為反對派勢力不僅掌握國會,還涉嫌支持北韓,戒嚴是為了「剷除從北(親北韓)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尹錫悅宣布戒嚴後,指派陸軍參謀總長朴安洙擔任戒嚴司令,南韓軍隊遵從命令,封鎖國會。
張曜麟
2024-12-06 08:20
評論
國際
政治
歷史
專欄
顧長空觀點:國民黨可以從韓國流產戒嚴學到什麼?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12月3日深夜猝然發動的流產戒嚴震驚了全世界,為兩韓、美日韓關係帶來巨大衝擊,也向世界展示所謂「第三波民主化模範生」的民主根基有多麼淺薄脆弱。
顧長空
2024-12-06 07:10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幕後》總統特勤半夜搖醒賴清德!南韓戒嚴台灣國安系統秘電美、韓 聽到震驚的答案
南韓發生全世界不可置信的6小時戒嚴,當時總統賴清德正出訪邦交國,由於朝鮮半島動態連動印太地緣政治,對台海局勢牽一髮動全身,「總統不在家」時,究竟國安團隊是如何處理這件事。據了解,國安隊伍為此聯絡包括美國在內的友盟,甚至直接向南韓高層求證,在確立整體狀況後,半夜把出訪在外的賴清德搖醒,告知國安隊伍獲取的全部情資。
楊舒媚
2024-12-05 08:4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陳國祥觀點:尹錫悅一度宣布戒嚴,台灣切莫步其後塵!
韓國總統尹錫悅3日突然發表講話,宣布實施「緊急戒嚴」,聲稱此舉是為了「剷除親北韓勢力」,以維護「自由憲政秩序」,防止國家走入「亡國之路」。他冒進實施戒嚴,被國內外公認為是企圖公然摧殘民主的粗暴行動,所以立即遭遇重大反彈,國會漏夜通過要求廢除戒嚴令,迫使尹錫悅凌晨表示他將取消數小時才剛下達的緊急戒嚴令,以信守國會表決通過解除戒嚴的決議;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南韓此次戒嚴只維持約6小時。
陳國祥
2024-12-05 07:10
新聞
政治
批民進黨貼文挺戒嚴是「法西斯」 郭正亮:「這個人」必須下台負責
南韓總統尹錫悅3日無預警宣布緊急戒嚴,但只維持了數小時便落幕。而額外延伸的事件,則是在尹錫悅的舉動震驚外界之餘,民進黨立院團則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疑似寫出「挺戒嚴」的貼文,雖然馬上刪除,但也被猛烈抨擊。對於此事,前立委郭正亮認為,尹錫悅必然將面對彈劾、總統寶座可能不保,而民進黨團的爭議貼文,黨團主任必須下台負責。
何宇軒
2024-12-04 20: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六四35週年:打開「1989天安門」的時光膠囊
「一些親眼看見的人說,一個年輕人勇敢地衝過去,要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坦克車,在千鈞一發之際讓別人拉了回來。」
美國之音
2024-06-04 15:0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觀點投書:六四事件與八十年代的中國
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晚上響徹在天安門廣場的一聲聲槍響擊碎了無數人對於那個民主中國的夢想,此刻我們共同紀念六四事件的三十五周年,這場波及數十個城市,持續數月的政治動亂以戒嚴部隊進入天安門廣場告終,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的發展。
Benny Zhu
2024-06-01 05:4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陳昭南專欄:中俄轟炸機編隊入侵日韓領域,東北亞成為新風暴熱區
近日台灣注目的首要大事,當然是美國總統拜登(JoeBiden)訪日和首相岸田文雄高峰會後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中即席回答記者提問「若中國侵台」的態度。拜登強調,普京(VladimirPutin)要在烏克蘭的野蠻行徑付出慘痛代價,而這也向中國發著強烈信號,「試圖以武力奪取台灣」要付出的代價。
陳昭南
2022-05-28 15:10
新聞
國際
兩岸
中國鷹派喉舌、《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告老還鄉,黨媒「戰狼」風格恐將延續
在中國官媒中以護主心切和言辭犀利而出名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星期四(12月16日)宣布自己已辦理退休,不再擔任環時總編輯,但未來仍將以環時特約評論員的身份,「繼續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竭盡所能」。
美國之音
2021-12-17 12: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1989年6月4日那天晚上,「人民軍隊」屠殺了中國人民
今年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紀念日。在這個百年建黨日來臨之前,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要求中國人「學好黨史,不可虛無主義」,然而,這部黨史從中共誕生之日起就充斥著對歷史真相的掩蓋和扭曲。這些被掩蓋和扭曲的真相就包括中共自己的生辰,被中共當作生日的中共一大召開真正的日子是1921年的7月23日。
美國之音
2021-06-05 14:00
評論
兩岸
專欄
孫慶餘專欄:中共的民主理想還在嗎?
以「數位極權」及反普世價值聞名於世的中共,近年常以「中國模式優於西方模式,數位極權治理優於民主法治治理」自豪。最近更直接否定西方民主優越性,如三月美中阿拉斯加外交會談,楊潔篪即稱「美國有美國式民主,中國有中國式民主,美國的民主要由世界人民評價,不是美國一家說了算」。同日,中國國務院更發表《2020美國侵犯人權報告》,把美國民主及人權說得一文不值。言下之意,中國的民主優於美國。但中共真的有民主嗎?目前的「數位極權」叫做民主嗎?中共革命時期及後文革時期盛極一時的民主理想現在還在嗎?
孫慶餘
2021-05-03 06:40
評論
國際
專欄
張經緯觀點:六四屠殺與川普屠殺
1989年天安門六四屠殺,官方公佈「241人死亡」,其中:戒嚴部隊指戰員23人,地方218人。海外報導死亡人數最高的,是13,362人。中國紅十字會人6月4日發佈的消息稱,死2700人傷3萬人,只是統計了到四日早上當時北京的幾個醫院的死亡數字。事後鎮壓死亡的人數,無法確切掌握,外媒一萬三的死亡人數,應該被誇大,據估計應該超過3000人死亡。
張經緯
2020-11-21 06:2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從天安門廣場到拉法葉廣場》華郵:川普曾讚揚北京鎮壓六四 難怪揚言派兵對付自家動亂
1989年6月4日,全球目睹中國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和平示威遭到軍事暴力鎮壓,美國房地產大亨川普評價此事:「他們(人民解放軍)以力量壓制了,展現武力有多強大,而我們國家現在被小看成軟弱。」川普曾大力讚揚中國專制政府權威,也無怪乎31年後的現在,美國白宮前的拉法葉廣場數百名抗議人群,遭到國民兵強行驅離,只因為已登上總統之位的他要前往聖約翰教堂做禮拜。
蔡娪嫣
2020-06-04 20: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歷史上的今天》6月4日──六四事件解放軍「清場」,天安門廣場化為屠宰場
1989年6月3日晚間至6月4日凌晨,北京天安門廣場周圍,聲聲槍響伴隨坦克隆隆壓碾過北京長街,時中國政府派出大批解放軍及武裝警察,從四面八方包圍廣場內的學生及抗議群眾,對當時肇自中國改革派代表人物胡耀邦去世後,所引發持續近兩個月的「八九民運」示威活動進行血腥「清場」,事件發生30年後,那一夜的死傷人數至今仍成謎,但卻成為中國民主歷史上沈痛而難忘的一頁,史稱「六四事件」(又稱六四天安門事件)。
黃思敏
2020-06-04 09: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孫慶餘專欄:看中共迫害及港人殉道精神!
美國參眾兩院以超高速、幾近無異議,通過及批准了「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送交川普總統簽署立法。這是針對港警暴力升級「無上限」提出的緊急處方。參議員魯比歐說「我們不會對北京破壞香港自治袖手旁觀。」同僚史考特說如果放任中共為所欲為,恐導致下一個六四事件,「若我們保持沈默,現在是香港,明天就會是台灣。」眾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則說「中國正積極透過監控、政治施壓與殘忍武力,全面控制香港。國會參眾兩院的表決結果,既保護美國利益,也能讓中國為其不當舉措承擔責任。」
孫慶餘
2019-11-25 07:10
評論
兩岸
專欄
廖亦武專文:兩個人的大屠殺
詩人兼歌手沃爾夫比爾曼夫婦來訪我家。沃爾夫比我大20多歲,回憶30年前的中國六四,他說,北京的坦克開上街頭,鎮壓了你們的民主運動,保住了獨裁,東德共產黨還發了賀電。這是一個屢試不爽的好辦法,在匈牙利、捷克,在1953年6月17日的東德,他們就這麽幹過。五個月後,他們差點這麽幹了,可萊比錫跟北京差不多,腦袋一望無際,老人和小孩留家中,其他人全上了街。軍隊集結待命,可人太多啦,開槍的話......於是黨中央請示克里姆林宮,戈爾巴喬夫答覆:你們自己決定。如果是我,就不會下令開槍。
廖亦武
2019-07-14 06:20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