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戀殖 文章列表
#
戀殖
約 1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新聞
國際
國內
軍事
歷史
帝國邊陲的無奈:「敵人」還是「同胞」?台籍日本兵的身份認同悲歌
201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之際,當時仍在世的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日媒投書,公開了自己二戰期間作為台籍日本兵被派往日本作戰的經歷。他提到:「我志願進入陸軍,而我的兄長李登欽則志願進入海軍。當時我們兄弟倆無疑是以『日本人』的身份,為了祖國而戰。」
BBC News 中文
2025-05-08 11:00
評論
兩岸
藝文
專欄
胡又天專欄:殖人・潤人・巧克力 ─「戀殖」是沙包,好打又好笑
神州大地關鍵詞,光怪陸離漲新知。話說:爭強好勝之心,人皆有之;真實勝利比較困難,所以許多人會選擇精神勝利;精神勝利又太容易,所以人們又發明了許多新詞,來反制精神勝利。本集就介紹一個圍繞著「後殖民主義」這個概念的「反精神勝利」用語:「殖人」。
胡又天
2024-12-08 05:50
VIP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名家專欄
黎蝸藤專欄:港人為何懷念英女王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II)於9月8日逝世,享壽96歲,終結了70年零214日對大不列顛聯合王國和其他14個奉她為君主的大英國協國家的統治。
黎蝸藤
2022-09-17 14:3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再見「事頭婆」!香港人心中的伊麗莎白女王與「港英年代」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伊利沙伯二世)上周辭世,牽起了不少香港市民對殖民時期的「事頭婆」(港式俗語,對老闆娘的稱呼)的懷念之情,他們形容這是劃時代的終結,也勾起他們對九七回歸前生活的回憶與緬懷。BBC中文訪問兩名五十年代出生的港人,細說他們對這位「事頭婆」的不捨之情。
BBC News 中文
2022-09-14 20:0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李怡專文:在專權政治的宗主國下,好人也會變壞
我不再反英、反殖,但也不是親英、戀殖,只望這個無法複製的世上最文明的地方可以維持下去。
李怡
2022-06-11 13: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徐和謙觀點:一個為征服者張目,看不到台灣人的展覽
通常而言,我是不喜歡「歷史虛無主義」這樣一個標籤,和對動輒要給人扣上這頂帽子的做法,充滿警惕的。當在平行的辯論中,指責論敵為歷史虛無主義,或直接用歷史虛無主義作為一種上對下的壓制發言的理由,通常也就意味著對一體多面的多元討論的結束。
徐和謙
2022-01-27 15:00
新聞
國際
兩岸
歷史
時代的印痕》發糖果的海軍上尉與「蜑家妹」,菲利普親王的香港奇緣
「那時候PrincePhilip還沒成為親王……她們認識他的時候,跟其他軍官沒分別。」李敏婷如此回憶外婆和幾位姨婆、姑婆初次見到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PrincePhilip,DukeofEdinburgh)的經歷。那是她自小就聽著這些長輩說的故事之一。
BBC News 中文
2021-04-17 13:00
新聞
國際
歷史
「完全擺脫殖民歷史的時候到了!」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取消英國女王元首地位
加勒比海島國巴貝多宣布,凖備取消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作為其國家元首的地位,正式成為一個共和國。巴貝多政府表示:「完全擺脫過去殖民歷史的時候到了。」
BBC News 中文
2020-09-19 13:27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愛國史觀之外——香港內外殖民管治史學史:《港英時代》選摘(2)
以往甚少人比較香港境內兩類觀點與分析方法相對立的英治記憶書寫。第一類書寫相對接近於愛國史觀,偏向以零和遊戲角度評斷英治,分析焦點較內向、較不重案例比較實證研究。這類書寫傾向認為,百年香港英治幾無可取之處。另一類書寫則相對「政治不正確」,對香港英治績效較予以肯定、教條式敵我思維較淡薄,分析方法較著重上文所述的全球史視野與實用主義精神。
鄺健銘
2020-06-14 05:10
評論
國際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從實用主義思維看新加坡的殖民管治:《港英時代》選摘(1)
不應遺忘香港英治歷史的原因,是今天的香港彌漫「香港已死」、「輝煌不再」、「失家」等負面情緒,比較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移交前後香港管治模式有何變化、有何影響,已成極具現實意義之事。要認真比較香港中英治模式的成敗得失,首要一步,是不以充滿民族主義情意結的愛國史觀閱讀英治,需從實用主義與全球史角度更全面地閱讀香港英治經驗。
鄺健銘
2020-06-13 05:1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新新聞
新新聞》北京煮青蛙溫水變大火,港人急走資、走人與翻牆應對
這一年,香港人的日子並不好過,百萬人上街的反送中遊行將滿一年。這一刻,香港人面對「一國兩制」的消失,言論及集會自由快速消退,就連辦了三十年的六四燭光晚會,也因武肺疫情「限聚之名」被禁。
新新聞謝弘一
2020-06-07 09:40
新聞
兩岸
「反送中」到底爭什麼?會影響經濟嗎?香港示威七大熱門問題全解析!
BBC中文的《你問我答》欄目,讀者可以從選題開始,參與我們的新聞報導,也為讀者提供不同視角的新聞解讀。這一次,我們就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示威浪潮邀請讀者提問,整理出七個關注最多的問題,邀請專家為大家解答。
BBC News 中文
2019-08-30 18:00
新聞
國際
兩岸
留戀殖民、還是發洩不滿?香港示威為何要拿港英旗:我就是知道中共不喜歡,才刻意拿出來
今年7月1日是香港脫離英國殖民統治、主權移交中國的22週年,一群反對《逃犯條例》修訂的示威者闖入立法會大樓,在議事廳掛上一面香港殖民時期的旗幟(又稱港英旗),他們破壞主權移交後主法會歷任主席的肖像,殖民時期立法局主席的肖像則完好無缺,示威者在見證殖民時期的歷史展品前,貼上「保護文物」的字句。
BBC News 中文
2019-07-05 19:10
新聞
兩岸
「港獨」呼聲再起 中國學者:叛國行為不控制,北京將在香港實施內地法
主張香港獨立的「香港民族黨」成立,觸動北京當局神經,官員、學者連日砲轟。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副所長莫紀宏10日聲稱,香港《基本法》23條不是處理國家安全的唯一依據,如果有叛國行為而香港不能好好控制,北京中央有責任處理,包括在香港實施內地法。
國際中心
2016-04-11 13:33
評論
兩岸
鄺健銘觀點:九七之後──所謂「去殖民化」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長陳佐洱發表的言論,無懸念地引起了不少回響。不過,陳佐洱的言論有其正面意義,原因是「去殖民化」、「去中國化」、「後殖」、「戀殖」等詞彙的意義,向來在香港語境之中含混不清,此時拋出這類言論,或可令更多人從歷史角度回顧九七的意義,以及香港當下處境。換個角度看,陳氏言論當中的兩點,其實不無道理:其一,香港還未「去殖民化」;其二,在現時香港的政治氣候中,「去中國化」的危機確實存在。
鄺健銘
2015-09-25 06:00
評論
風書房
《傘裡傘外》選摘(2):「宅女,上街吧!」
〈從保衛天星碼頭到反高鐵〉
陳奕廷/水牛出版
2015-02-19 05:10
風生活
澳門變革啟示 香港超越認同危機化解深層矛盾
澳門回歸十五週年,面對香港佔中的政治衝擊,北京推動澳門變革新路徑,建設「對香港有啟發」的澳門,超越香港的認同危機。北京將澳門列入「一帶一路」全球策略,將澳門與珠海橫琴島鏈接,創建「大澳門」。北京會善用澳門反對殖民主義的民氣,彰顯香港佔中的錯誤,使澳門在「一國兩制」中成為香港典範,但關鍵是北京是否可以推動社會改革,化解澳門內部深層矛盾。
朱永瀟
2014-12-21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