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威權主義 文章列表
#
威權主義
約 663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國際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臺灣病態政黨政治的解方
隨著2025年新加坡大選落幕,人民行動黨(PAP)再次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國會多數,持續鞏固其自1959年以來從未中斷的執政地位。這場勝選不僅象徵著政黨穩定性的延續,也再次彰顯一種在當代民主政治中少見的治理典範:一個以技術官僚治國、政策績效導向、長期戰略思維為核心的政黨,如何在開放經濟與高社會期待下維繫政權正當性與執政效率。面對這一制度性成功的案例,臺灣政治與社會是否也該反思,我們是否缺少一個像人民行動黨那樣的政黨?一個不以激情動員為能事、不以民粹為基礎,而真正以治理能力、整合意志與政策規劃為本的政黨。
邱泰達
2025-05-12 05:30
新聞
政治
兩岸
北京觀察》歐戰勝利80年 賴清德隔空回應習近平 掀兩岸歷史敘事之爭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結束80週年之際,兩岸領導人都有發佈相關投書引發外界關注。在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下,地緣政治走勢成為當今影響北京對台政策上的突破口。
田暢
2025-05-08 19:52
新聞
政治
朱立倫指賴清德如希特勒挨轟 凌濤批外館「介入內政」:別成為獨裁者幫兇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7日在中常會致詞提到總統賴清德對在野黨的作為,「是在做希特勒做的事情」,該言論引發德國在台協會批評,台灣絕無可能與納粹暴政相提並論;以色列代表處也稱感到失望與憂心;對於爭議,除了藍營粉專貼文抨擊高雄市長曾在行政院前院長江宜樺照片畫上鬍子,批評江是希特勒外,朱立倫子弟兵、桃園議員凌濤今(8)日也在臉書貼文護主稱,以色列和德國代表處都應該譴責賴清德,千萬不要掉入台灣獨裁者的陷阱,更批德國代表處是介入內政,為民進黨洗白。
戴祺修
2025-05-08 16:28
VIP
國際
兩岸
國內
軍事
大國博弈
財經
商業
經濟
歷史
台海如果有事,會更像越戰還是俄烏衝突?吳玉山:台灣應該思考,美國在台海「會打哪一種代理人戰爭」
中央研究院院士吳玉山2日在「川普2.0的百日變局:挑戰與展望」研討會表示,川普主義其實有三張臉孔,包括「護持霸權」、「新重商主義」與「右翼民粹」,但近來川普的決策顯示,更為自私的「新重商主義」邏輯似乎更為重要,過去幾十年那個自由化的快樂日子,未來將轉為「大國逐霸、小國圖存」的新時代。
李忠謙
2025-05-02 13:48
新聞
政治
美智庫「全球安全聯盟」訪民進黨 聚焦台海安全與民主韌性
美國智庫「全球安全聯盟(AllianceforGlobalSecurity,AGS)」首屆代表團於28日拜訪民進黨中央黨部,由創辦人喬舒亞.伯金(JoshuaBurgin)率領,成員涵蓋美國、德國、比利時、瑞典及波蘭等5國共10位跨大西洋安全領域專家。民進黨由立法委員張雅琳、台北市議員趙怡翔、國際事務部、青年事務部及國會幕僚群接待,雙方就台灣國內現況、區域戰略及情勢、中國影響力作戰、全社會防衛韌性、國防安全合作等議題深入交流。
黃信維
2025-04-29 18:19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科技
笑蜀專文:馬斯克的戰爭─網路安⾝權,⼈類對抗矽基殖⺠的最後防線
當下美國正深陷一場前所未有的憲政危機。如果說美國憲法是自由革命的結晶,那麼當下的憲政危機,本質是一場緩慢而深遠的反革命復辟。它不以暴力現身,而是通過合法性話語的扭曲、制度設計的異化和社會文化的順從,悄然侵蝕民主根基。正如托克維爾警示:「民主不會死於暴君的一擊,而是毀於日常的腐蝕。」
笑蜀
2025-04-27 07:00
新聞
國際
財經
科技
經濟
「抗中保台」風向變了?立陶宛高層質疑台灣合作成效,與「中國關係正常化」已排入議程
立陶宛總理帕魯克斯日前抱怨「台灣與立陶宛合作雷聲大雨點小」,立陶宛議會議長思科威爾內里(SauliusSkvernelis)也表示立陶宛與台灣之間的合作預期並未實現,並強調「與中國實現關係正常化」已被納入政府議程。
國際中心
2025-04-07 10:47
新聞
國際
歷史
多諷刺的巧合!尹錫悅因查辦閨密案成名上位總統,卻與朴槿惠「相同結局」垮台
將時間倒回至2022年3月9日,一個檢察官出身的「政治素人」,最終以0.73%極微弱差距勝出,當選南韓第20任總統,這個人不是別人、他就是在4月4日迎來彈劾罷免宣告的尹錫悅(YoonSukYeol)。
李靖棠
2025-04-04 18:52
新聞
政治
軍事
全社會防衛韌性演習》不依賴國軍支援!今年城鎮韌性演習規劃曝 賴清德:國家發展不二法門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首場實地操演今(27)日於台南登場,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親自南下見證,分別視察「擴充急救醫療場所開設」及「大規模疏散撤離及避難收容處所開設」驗證,演習後召開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3次委員會議。賴清德會前致詞時表示,這次從點到線,擴展到面的演練,是台灣要積極推動的模式。內政部長劉世芳簡報時則透露,8個地方政府將在4至6月實施一天全民防衛動員加關鍵基礎設施演練,國土辦則規劃在4至7月擇11處關鍵基礎設施實施一天防護演練。
鍾秉哲
2025-03-27 21:54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大國博弈
李忠謙專欄:川普上任兩個月,哈伯瑪斯與法蘭西斯福山都說「美國已不可信」
川普回歸白宮已然過去兩個月,這幾十天雖然只佔了他再次統治美國總體時間的二十四分之一,但是美國憲政與國際秩序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至今所有人仍不確定伊於胡底。高齡95歲的德國大哲哈伯瑪斯(JürgenHabermas)在《南德日報》撰文,呼籲歐洲應當對美國背棄北約的新形勢做出回應,否則將被捲入正在衰落的超級大國漩渦;在蘇聯解體第二年寫就《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之人》(TheEndofHistoryandtheLastMan)的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Fukuyama),則是再次公開警告「台灣將成下一個烏克蘭」,川普將不會阻擋習近平稱霸東亞的野心。
李忠謙
2025-03-25 06:1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消失的和平─走向威權主義的台灣
「為了民主政治奮戰、為民主不惜一戰」是諸多綠營支持者、政治人物號召群眾論述。看似簡潔有力說法實則存在致命缺陷,戰爭情況下何來民主政治?當國家安全高於一切,人民的自由、行動、生活與言論等等將為國家安全服務,全面進入戒嚴時期,一切聽從政府指揮與領導,何來民主?何來自由?遑論人身安全?
林靜萱
2025-03-20 06:10
新聞
政治
強調台灣將強化「非紅供應鏈」 賴清德曝3大目標:與民主夥伴共迎挑戰
總統賴清德今(17)日出席玉山論壇開幕式,強調台灣將持續深化國際合作,與民主夥伴共同強化「非紅供應鏈」,以因應全球經濟變局與威權主義擴張的挑戰。他指出,台灣不僅擁有國際肯定的民主體制,在半導體等科技產業亦具關鍵地位,能夠在全球供應鏈重組及經濟秩序重塑的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黃信維
2025-03-17 10:29
新聞
國際
兩岸
高瑜談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停擺:不是讓美國更加偉大,而是讓中共更加偉大
川普政府強制美國國際媒體署旗下美國之音、自由亞洲電台等國營媒體的新聞從業人員停職休假,引起中國部分異議人士震驚,擔心這兩家媒體走向關閉,紛紛透過管道表達反對,並呼籲美國總統川普留下這兩家帶給中國民眾真實聲音的媒體。
中央社
2025-03-17 09:3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VIP
觀點投書:王滬寧的政治思想─新威權主義與現代化治理的反思
王滬寧作為中國的政治理論家和思想家,一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之一。他的政治主張,尤其是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角色,對習近平時代的政治哲學、治理模式及其對外政策有著深遠的影響。王滬寧的理論理念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的新威權主義,以及強化黨的領導等方面展開,這些思想不僅對習近平的政治實踐起到了引導作用,也成為理解中國政治發展的關鍵。
邱泰達
2025-03-17 05: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文化
台灣全面「納粹化」進入「民主內戰」?學者憂:民粹威權主義崛起,恐成「民粹共和國」
川普(DonaldTrump)重返白宮的衝擊,使得世界進入不確定的新變局。兩岸之間的政治對立與日俱增,賴清德政府強化「抗中」意識與政策,而中國大陸則持續推動「反獨促統」進程,也令人對兩岸關係的未來充滿擔憂。學者趙建民在一場研討會上表示,台灣已經走向了全面「納粹化」,處於分裂的內戰邊緣。民粹威權主義的崛起,成為一個「民粹共和國」,則是其他學者對於台灣現狀不約而同指出的問題。
張鈞凱
2025-03-15 22:05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孫中山逝世百周年─永遠不失影響力的兩岸近代之父
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他在中華民國控制下的台澎金馬地區是國父,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大陸地區則是「革命先行者」。名稱看起來雖然不同,卻具有相似的正面意義,這使得孫中山成為少數甚至可能是唯一同時獲得台北及北京領導人敬仰的近代中國歷史人物。當然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兩岸的架構之外,他在海外華人心中的影響同樣是無遠弗屆。
許劍虹
2025-03-09 07:20
評論
國際
兩岸
專欄
張俊華觀點:川普「聯俄」就肯定能「制共」嗎?
1972年尼克森總統的中國之行結束了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長達25年的隔絕狀態,並促成兩國於1979年建立外交關係。當時,尼克森用意很清楚,就是利用中國跟蘇聯的矛盾,用所謂的「親中制俄」,來削弱蘇聯的影響力和勢力範圍,從而改變世界格局。
德國之聲
2025-03-05 07:00
新聞
政治
接見日本在野「關鍵少數」領袖玉木雄一郎 賴清德: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
總統賴清德今(24)日下午接見日本眾議院議員玉木雄一郎,賴清德指出,台灣和日本是重要的貿易夥伴,期盼除了半導體,也能在氫能及無人機領域加強合作,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創造經濟上雙贏,更維護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黃信維
2025-02-24 20:43
新聞
政治
軍事
台灣3點先天環境條件讓中國難下嚥 博明:台灣海峽將成為中共海軍墳墓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Pottinger)今(21)日出席《沸騰的護城河》新書座談會,他提到,台灣海峽對於台灣來說是個恩賜,因為將中國遠遠隔開,未來如果在台灣有戰爭,中國的軍事作戰重心,將會是以精銳的海軍力量為主,台灣海峽將成為埋葬中國海軍的墳墓。
張曜麟
2025-02-21 20:40
新聞
政治
出席「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 賴清德向世界喊話:和平要靠實力
總統賴清德今(20)日出席出席2025「哈利法克斯台北論壇」(HFXTaipei)開幕式,並發表談話,他感謝「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長年對台灣的支持,並強調民主國家應攜手應對當前國際挑戰。選擇台北作為論壇舉辦地點,不僅象徵對台灣的重視,也展現民主陣營的團結合作。
黃信維
2025-02-20 16:2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