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今(21)日出席《沸騰的護城河》新書座談會,他提到,台灣海峽對於台灣來說是個恩賜,因為將中國遠遠隔開,未來如果在台灣有戰爭,中國的軍事作戰重心,將會是以精銳的海軍力量為主,台灣海峽將成為埋葬中國海軍的墳墓。
博明最新著作《沸騰的護城河》圍繞台灣海峽的重要性,而今天他也出席新書座談會,並邀請了共同作者美軍前海軍少將蒙哥馬利(Mark Montgomery)、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長蘇紫雲、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共同出席。
博明致詞表示,如果我們要從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中得到一個教訓,那就是嚇阻一場戰爭,比戰爭本身便宜很多;中國雖然在地理上靠近台灣,但台灣的地理環境,也為防禦者提供了不對稱的優勢。
台灣應採取刺蝟策略 讓獵食者難以下嚥
博明指出,台灣擁有多山的海岸線、緊密的城市陸地,並且缺乏適合登陸的海灘,對於侵略者而言,這些都是令人畏懼的挑戰。在台灣還有個常見的比喻,就是台灣應該採取刺蝟策略,也就是讓自己對獵食者而言難以下嚥,對於台灣來說真正的恩賜,就是台灣海峽,將台灣與中國遠遠的隔開。
博明提到,台灣、美國以及美國的盟國,應該採用沸騰的護城河戰略,未來如果在台灣有戰爭,中國的軍事作戰重心,將會是以精銳的海軍力量為主,台灣海峽將成為埋葬中國海軍的墳墓,他的《沸騰的護城河》新書就是描述這個戰略,
博明表示,習近平已經不只一次公開說,「統一台灣,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但習近平的舉措並不是為了維持台灣海峽現狀,而是為了終結,習近平知道,正因為戰爭,在過去幾十年的演講中,他已經警告中共解放軍,要為一場重大衝突做準備;2021年11月,習近平發表演講說,在重大風險、強大對手面前,想過太平日子不鬥爭是不切實際的。
烏克蘭向世界展現 團結抵抗威權主義的強大力量
博明強調,在戰爭中一個國家的戰鬥意志是關鍵的,而戰鬥意志則可以透過永遠的領袖來增強,下週一就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三週年,烏克蘭人,已經向世界展示,當領導者有戰鬥意志時,一個民族可以有怎樣的成就,他們在2022年初擊退了俄國的裝甲部隊,當時外界都認為這些裝甲部隊幾天內就可以佔領基輔,從那時期烏克蘭堅持抵抗,至今已經抵抗遠比自己強大的敵人三年。 (相關報導: 川普擺平俄烏下一步處理台灣?李艷秋曝賴政府不說的6件事:要用台積電付保護費? | 更多文章 )
博明表示,應該要警告習近平,對台灣發動戰爭是一個嚴重的錯誤,雖然習近平展現了願意冒險的企圖,但從他過去言行中,習也並非魯莽的賭徒,博明表示,雖然在嚇阻戰略中,外交、公開聲明也有重要功能,但毋庸置疑的軍事實力,才是避免中國在台灣引爆地緣政治災難的重要關鍵,在上世紀,就是軍事實力才避免讓冷戰變成熱戰,在這個世紀,同樣是避免習近平冒險啟動戰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