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地緣政治危機 文章列表
#
地緣政治危機
約 90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王義雄觀點:賴清德不顧老百姓死活,終必會被人民拋棄
在野黨426上凱道戰獨裁,25萬人向賴清德發出怒吼,但是假借司法之手戕害在野黨的手段卻仍繼續肆無忌憚進行著。賴清德自上任以來,以其鮮明的台獨立場和強硬的政治手腕,曾吸引了一部分支持者的擁護。然而,根據最新民調顯示,賴清德的民調出現下滑,執政表現滿意度首次出現死亡交叉,這反映出他的政策走向和治理方式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民眾不滿。國民黨提出罷免賴清德的行動,儘管成功的機率不高,但其政治意義不可忽視。這一提案反映了在野黨對執政黨的不滿,並試圖藉此在政治舞台上進行反擊和自我振興。
王義雄
2025-05-08 06:50
新聞
國際
兩岸
財經
北京觀察》中美關稅「持久戰」?學者:極端敵對時代未必重演,但風險升高
川普的全球關稅策略已經讓各國感到十分不滿,即便是曾經的「盟友」在國家利益面前都得「親兄弟明算帳」。川普在一篇社交媒體帖子中敦促北京取消上週五(4月4日)宣佈的對美國商品加徵的34%報復性關稅,並稱如果北京政府到週二結束時還不取消,美國將立即對中國商品額外徵收50%的關稅。
田暢
2025-04-09 18:09
新聞
國際
兩岸
軍事
科技
中國發表「海底電纜殺手」!南華早報:「深海纜線電動切割裝置」恐重塑全球秩序
香港《南華早報》22日報導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CSSRC)與深海載人潛水器國家重點實驗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深海纜線電動切割裝置。《南華早報》指出,這項裝置有能力在4000公尺的海底切斷最堅固的水下通信和電力線路,這意味著北京已有能力擾亂全球通訊,甚至重塑全球秩序、重新定義全球海洋力量消長。
國際中心
2025-03-24 12:41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風評
風評:國難・秘款・沈伯洋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的贊助金備受爭議,其所創辦的「黑熊學院」被爆出收受「境外勢力」資助,接受美國資金。根據錄音,沈伯洋自稱美國在台協會(AIT)匯入他的個人帳戶,會有AIT的人會過來看訓練結果。他還說:「中國飛彈打過來對我們有很大幫助!」聞之令人毛骨悚然——不只是因其收受贊助金,更在於他見獵心喜、大發國難財的心態。
主筆室
2025-03-12 07: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軍事
觀點投書:島鏈已斷!台灣能否覺醒於大國棋局之中?
隨著中國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互動日益激烈,兩國之間的力量對比正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據外媒報導美國將把駐留琉球的1.9萬美軍人員中的4000人移師關島,5000人移往夏威夷及美國本土。
苑丹東
2025-01-07 06:10
新聞
國際
「義和團」言論退場!川普要來了,中國網民在美使館微博留言風向丕變
西方駐中國使領館官方微博評論區往往充斥著中國民族主義言論,但近日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官微評論區風向轉變,出現大量「中美友好」、「友誼長存」等留言。分析稱,中國深陷經濟與地緣政治危機,當局放下戰狼姿態,向美國拋出橄欖枝。
中央社
2025-01-05 20:04
評論
國際
專欄
趙春山觀點:南韓「戒嚴之亂」餘波盪漾
南韓總統尹錫悅於本月3日突然發布緊急戒嚴令後,韓國政局立即陷入一片混亂。有人形容這是一場戲劇性的政治風暴,不僅對韓國的民主化形成重大考驗,也將為周邊地區投下一個不穩定的變數。
趙春山
2024-12-12 07:00
新聞
國際
軍事
VIP
大國博弈
尹錫悅的失敗政變:用戒嚴對付政敵,讓南韓國安陷入真正的危險
南韓總統尹錫悅以「清除親朝鮮勢力」為由,發動了一場失敗的短暫戒嚴。這場戒嚴讓所有人匪夷所思,因為身為東亞民主大國的南韓,總統竟然會用戒嚴來對付反對黨,而決心禁止「包括國會在內一切政治活動」的尹錫悅,卻又如此笨拙地未能阻止國會投票解除戒嚴,並在事發後6小時宣布解嚴。他的政治處境自然只會更加艱難,但南韓的安全局勢也變得更加危殆。
國際中心
2024-12-08 16:43
財經
「尹錫悅害三星、SK海力士受重傷!」專家嘆:嚴重影響2025外資對韓國產業信心
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發布戒嚴令,僅在150分鐘後便遭到國會否決。尹錫悅周三(12月4日)在全國演說中表示,他已接受國會要求解嚴,撤出投入戒嚴事務的軍事部署。
德國之聲
2024-12-05 10:48
新聞
國際
政治
「石破茂沒料到會慘敗!」東大學者:自民黨一黨獨大局面恐被打破
日本的眾議院選舉27日落幕,慘敗的自民黨在相隔15年後,因與政治盟友公民黨無法過半發生政治危機,剛上任不久的日本首相石破茂受到重大衝擊。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特任研究員林泉忠接受《風傳媒》獨家專訪時分析,此次恐動搖一直以來在日本政黨「一大多小」格局的根基,若明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持續不利,過去日本傳統的自民黨「一黨獨大」的政治結構恐怕會被打破。
黃信維
2024-10-31 17:03
新聞
國內
財經
AI
「台灣最大威脅不是美國!」這國家招手歐洲人才 楊應超示警:會追上台積電
日本決心在半導體領域急起直追,宣布向歐洲及全世界招攬半導體、AI領域的人才,而東吳大學講座教授朱雲鵬就曾指出,台灣將來真正的對手,不會是美國的半導體廠,而是日本。分析師楊應超在節目《TVBS文茜的世界財經周報》上對此直言「完全同意」,他說台積電以後的威脅不是美國、不是德國,就是日本,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人才問題。
張大任
2024-09-24 09:10
新聞
國際
法國政局又埋下未爆彈:馬克宏無視左翼大勝結果,任命右傾新內閣
經過兩個多月的政治混亂,法國新政府終於在21日出爐,不過由新任總理米歇爾‧巴尼耶(MichelBarnier)領導的39人內閣顯然右傾,並未回應左翼聯盟拿下最多席次的民意,馬克宏的決定也引發各界批評。
國際中心
2024-09-23 10:23
財經
科技
名人真心話
重磅專訪
專訪》駐荷蘭代表陳欣新:關鍵原物料太依賴中國 荷蘭設法分散風險
地小人稠的荷蘭,在許多方面展現超級務實精神。我駐荷蘭代表陳欣新接受《風傳媒》專訪時指出,「因應地緣政治危機,荷蘭將中國、俄羅斯列為對國家安全帶來挑戰的兩個國家;在關鍵原物料方面,荷蘭太依賴中國,正設法分散風險,這些都是超級務實的作法。」
謝錦芳
2024-07-17 08:40
風生活
即時
武力犯台就摧毀台積電?國外分析師:「重創台韓半導體」才是中國真正目的
台海局勢愈發緊張,近期中國動作頻頻,也促使國際關注侵台可能性,不少外媒都曾猜測地緣政治危機升高,對於半導體龍頭「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後果,可能就是被美國或台灣自行摧毀;國外卻有分析師認為,北京的目的可能就是想摧毀台積電,藉此重創台灣和南韓的半導體,因為這樣一來,中國晶片才可能崛起,進一步超越美國。
陳怡穎
2024-07-08 13:52
新聞
國際
財經
經濟
若川普上台…丁學文:半導體產業仍暢旺,綠色、金融產業添變數
2024年又值美國總統大選年。根據近期民調顯示,連續3次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川普(DonaldTrump),重返白宮的機率節節升高,現任總統拜登(JoeBiden)可能連任夢碎,已成為全球政經局勢發展的最大變數,也讓全球資本市場嚴陣以待。
張嘉伶
2024-07-05 14:13
新聞
國際
兩岸
秘魯總統爭議聲中訪問北京,中國持續在美國後院施力
秘魯總統迪娜·博魯阿爾特(DinaBoluarte)本週對中國進行了為期五天的訪問。她是在面對非法致富及血腥鎮壓調查之際訪華的。國會修改了一項備受爭議的港口法後批准了她前往中國的請求。這項修正案授予中國國有中遠海運集團的錢凱港獨家經營權,並可能延長30年。習近平主席受邀在今年11月出席秘魯主辦的202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年度高峰會時將啟用錢凱港。在最近中國面臨阿根廷脫鉤挑戰後,北京試圖藉由秘魯重新獲得南美地緣政治的新影響力。
美國之音
2024-06-30 12:00
評論
兩岸
財經
專欄
經濟
孫維德觀點:中國洗錢走向實境──禮物卡詐欺
過去幾年,反詐騙執法界學到一個名詞──「殺豬盤」,意指詐騙分子匿名躲在透過數位溝通和支付平台的後面,慢慢贏得他們的受害者信任。原來中國犯罪組織竟也擅長在美國展開面對面的行動,尤其是在搬動資金的時候。民眾和政策制定者還不知曉當中的一些影響。
孫維德(David Stinson)
2024-06-10 07:00
新聞
政治
突破論壇》曝企業被客戶逼著「台灣+1」 杜紫軍籲重視相關困境
中共對台軍事威脅大幅上升,引起國際企業提出「台灣+1」策略,尋找台灣以外的避險之地,前行政院副院長杜紫軍18日在長風文教基金會突破論壇表示,「台灣+1」現象在業界已存在一年多,客戶要求台灣企業必須在台灣以外的地區出貨,資金、運輸、倉儲方面都會遇到困境,但外界卻顯少關注到這個問題。
許詠晴
2024-05-19 09:10
風生活
財經
下班經濟學
經濟
為何油價未因中東戰況跳升?中、沙、伊是關鍵
以色列、伊朗衝突雷聲大雨點小,油價上週下挫3.5%,過去6個交易日有5日走跌。專家分析,除了中國之外,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這兩個重要產油國的態度也是關鍵。
MoneyDJ
2024-04-24 12:40
新聞
國際
國內
科技
經濟
華府智庫專家給賴清德的建言:放棄「非核家園」政策,穩定供電才能支持經濟發展
自蔡英文2016年就任推動「2025非核家園」以來,廢核與穩定供電之間的爭議至今不斷。隨著4月電價上漲,加上連續多日傳出部分地區停電,缺電與廢核爭議近日再度浮上檯面,國際媒體與智庫專家也不斷針對台灣的能源韌性提出建言,甚至呼籲台灣的新政府重新考慮核電選項。《日經亞洲》首頁22日上午就刊出最新一篇「給賴清德的能源建議」,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麥吉利斯指出,台灣新政府應該放棄「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準總統賴清德正是執行這項任務的最佳人選。
李岱青
2024-04-22 16:57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