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全球關稅策略已經讓各國感到十分不滿,即便是曾經的「盟友」在國家利益面前都得「親兄弟明算帳」。川普在一篇社交媒體帖子中敦促北京取消上週五(4月4日)宣佈的對美國商品加徵的34%報復性關稅,並稱如果北京政府到週二結束時還不取消,美國將立即對中國商品額外徵收50%的關稅。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則瘋狂流傳著一個用吉卜力風格生成的動畫,畫面顯示川普與美國一眾官僚在一台台縫紉機前進行縫紉工作。在這則畫面下的評論中不少中國民眾稱「難道這就是那個號稱是工業強國的漂亮國(指美國)?」也有民眾對此諷刺的寫道「川建國同志努力的為共產主義事業添磚加瓦了」。
不少往返於中美兩國的華人在社交媒體上感歎,曾經被認為是高貴、富麗的華人日子也一下子跌入了谷底。但是,那些長期秉持民族主義觀念的人似乎並沒有因此特別的歡呼雀躍。相反,這次北京對美的關稅政策的「低調宣傳」使中國民眾得到一個冷靜思考期,未來經濟預期該是什麼樣子?
對此中國民間智庫、南大紫金傳媒智庫研究員燕志華表示,「對美國的幻想,多年前尤其是川普第一任期間已經幻滅了,不是今天開始的」。
央視自媒體發文自證對美關稅政策合理性 引發民眾關注
對美國問題第一個發聲的就是央視旗下的自媒體帳號「玉淵潭天」,作為官方喉舌的側翼,從川普第一輪關稅政策開始,就已經發揮安撫民間擔憂的情緒作用。該帳號在8日晚發文稱「濫施關稅的傷害,美國自己最心知肚明。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商業組織之一,美國商會正在考慮直接起訴美國政府,阻止其新徵收的關稅。」
文章引述了兩名中國學者話說「從2月1日美國政府開始逆勢而動、加徵關稅之後,中國已經針對美國連續3輪採取了堅決反制措施。3輪下來,一共20多個反制措施。這些反制是被迫的,也是合理合情合法的。以對美關稅反制為例,我們先是精準針對美農產品和能源加徵關稅,而後美方一意孤行,就變成了對美國所有產品加徵關稅」。
一位來自重慶的民眾對此認為「川普的關稅威脅本質上是美國試圖通過經濟手段遏制中國崛起的延續,但其效果可能適得其反,加劇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中國堅持「奉陪到底」的強硬態度,既是為了捍衛自身利益,也是在向國際社會傳遞維護多邊主義的決心。然而,雙方若陷入長期對抗,最終將損害全球經濟復蘇,甚至引發新的地緣政治危機。解決之道仍需通過平等對話與規則框架下的協商,而非單邊施壓」。
(相關報導:
風評:「川建國」向習近平送大禮?
|
更多文章
)
對此,燕志華表示「對美反制手段肯定會有一定影響,畢竟高關稅政策是一把殺手鐧」。他表示「中國這種反制手段,更像是一種政治手段,是基於對於川普本人、對於川普政府及其決策團隊的深刻理解的基礎上,發出的一種警告,並在全球範圍內起到一種示範效應,那就是告訴各個國家,屈服是沒有出路的,奮起抗爭反倒可能帶來好的後果,為談判和博弈找到更好出路。如果中國不對等反抗,在當下美國依然是全球霸主的形勢下,各國可能紛紛投降,從而通過一種「忠誠度測試」,中國可能會陷入嚴重孤立局面,那將導致多米諾骨牌效應,外部形勢更顯艱難。此時中國給予對等反制,實際是起到了舉旗效應,給各國反抗川普關稅政策提供鼓勵、勇氣和底氣,起碼也是精神支持」。
央視旗下的自媒體帳號「玉淵潭天」的文章中還提到,「反制只是手段,重要的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做的,是捍衛我們的發展權利,是捍衛我們的經濟繼續企穩向好」。上述觀點似乎表明,北京對於川普政府的「關稅訛詐」政策並不在乎,因為自從川普第一任期上任前夕和結束後,中國都在對外佈局一種新的「貿易網路」即「一帶一路政策和金磚國家貿易體系」。包括川普對歐洲盟友的關稅政策致使北京希望歐洲從中能明白自己的處境,並借此希望向中國靠攏。
但是,該文章後半段提到一個應對的關鍵政策是「貨幣政策」。據觀察,這會將是未來對美關稅反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加大刺激消費市場的需求度,減少銀行儲蓄存款的增加。這樣也暗示了中國央行將持續對人民幣的貶值出台更多政策。
文章還引述了加拿大總理馬克·卡尼的話說「過去八十年,美國承擔起全球經濟領導者的角色,建立了以信任和相互尊重為基礎的聯盟,並積極宣導自由開放的商品與服務交流——這個時代已經終結了。這是一個悲劇,但也是全新的現實。不管美國的時代有沒有結束,全球化的時代都沒有結束」。
伴隨著中國經濟增長乏力增加,北京也意識到一點未來貨幣政策的出台勢必會對股市造成小幅震盪。
中國學者:中美博弈將對中國產生利多影響
不少中國資本市場分析師認為未來中美兩國的關稅壓力將傳導到其他領域。事實上,從中國民間輿論來看,很多中國民眾開始在近期社交媒體抖音上傳播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在著名的論述《論持久戰》的講話畫面,暗指北京已經做好全面「脫鉤」的準備,包括將於美國政府展開一場「持久戰」。
從目前來看,川普的關稅政策已經使得中國民間對美國的輿論風向發生改變,這樣的結果既得利於北京多年來「仇美論」和一些曾經被認為是「舔美」公知的人悄聲匿跡的推動。當然,從當前中美兩國的關稅戰中,中國民間似乎不再為「美式民主」感到瘋狂,因為從社交媒體抖音上可以看到,美國老百姓的日子因為關稅政策變得不再那麼精緻。
燕志華表示「中美的博弈,對於國內的影響是非常複雜而敏感的。美國已經出現了針對川普政策的抗議,但是中國社會則需要另外分析」。
燕志華提到,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在於,一旦遭遇外部的巨大壓力,反倒會將民心聚集於政府大旗之下,從而有利於同仇敵愾,共同對外。實際上,很多國家都出現「聚旗效應」,就是戰時政府的支持率較高。美國當下抗議現象,源於對等關稅政策的荒謬、精英階層的反對、民主黨的抗議、社會的撕裂,以及民眾對於經濟感受的焦慮。
他還提到:至於中國的公知,實際在此之前已經變得很沉默,因為中國在川普第一任對於中國企業實施極限施壓之後,已經激起中國社會的強烈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浪潮的興起,在這種整體的社會心理高壓之下,以前舔美公知已經沒有生存空間,很多大V(指輿論網紅)已經被迫轉入沉默,此次高關稅政策又很荒謬,在世界範圍內都遭到抗議,他們也沒有理由可談。
(相關報導:
風評:「川建國」向習近平送大禮?
|
更多文章
)
他指出,川普的政策,直接影響是中國社會的同仇敵愾,但是後果卻需要更多元分析。如果社會經濟受到更大影響,百姓生活整體舒適感會下降,由此帶來了許多抱怨,這會使得網路上負面和正面情緒爆發的更加強烈,比如「少數腐敗和分配不公現象會激起更大輿情」,這給社會治理將帶來壓力。這也意味著,如何應對川普的政策,對於中國來說,除了有全球價值,更對國內治理,產生影響力。
未來中美關係會不會像目前兩岸局勢那樣重回「極端敵對時代」?
燕志華對此表示「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顯然是不一樣的。當然兩岸關係受到中美關係的極大影響」。
「實際上,賴政府的說法和做法,其邏輯出發點在政治家和時勢觀察家那裡,都是清清楚楚、在桌面明擺著的,因為在目前形勢下,賴清德是更為焦慮、更缺乏選擇和籌碼的一方。他無論是柔化姿態還是強化姿態,對於時勢都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強化固有姿態,起碼對於固守陣地尚有好處。這也是在大國競爭的時代,其它国家和賴政府無力和無奈的地方,只能被迫成為菜單上的菜,而不可能坐在桌子上。台灣未來的命運,大有可能成為川普的一個交易的籌碼」。
至於「極端敵對時代」的說法,他認為是不準確的。對此他分析道「首先,極端敵對時代,只是過去曾經有過的一個時段,但是在今天,可能賴政府會有這種提法或者感受,但是以兩岸的歷來政策做法,從來都是抱有善意,也寄厚望於台灣,不可能出現「極端敵對」的提法,也不可能有此宣傳,至多會對賴政府提出嚴厲警告。
(相關報導:
風評:「川建國」向習近平送大禮?
|
更多文章
)
燕志華表示「至於中美關係,雙方都聚焦於經濟問題,但是未來走向,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也是值得關注的地方,但是考慮到川普執政時間有限,加之美國社會高度撕裂,極端敵對現象應該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