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取消文化 文章列表
#
取消文化
約 3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基於意識形態與國族認同的「取消文化」,正在裂解臺灣的民主
近年來,不分光譜、立場,許多人都能明顯感受到「言論自由」在臺灣正成為一個亟需討論的公共課題。究竟言論自由該不該有邊界?又或者能否無限上綱?前陣子爭議性極高的北一女教師區桂芝事件,因其自稱「中國人」而被校方與教育局約談,引發社會譁然。同樣地,桃園亦有國小校長因在TikTok發表「我愛你中國」言論而遭調查,也再度點燃輿論戰火。
徐致遠
2025-05-02 05:30
新聞
國際
政治
「哥倫布日」不再也是「原住民日」 川普直接對槓左翼「取消文化」
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公開表態,將致力恢復哥倫布日在美國聯邦假日中的傳統地位,並批評民主黨試圖抹煞這位歷史航海家的貢獻。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5-04-28 15:22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評
風評:學者們的真心話,賴清德的大冒險
由中研院院士陳培哲等76人發起的《捍衛台灣民主法治與和平安全聲明》,在陸配亞亞(劉振亞)離境的翌(26)日對外發表。該聲明表達了對於「賴17條」的不滿和憂慮,認為台灣言論自由的空間正在快速遭到壓縮,直言戒嚴時代的思想審查機制已經快速降臨台灣上空,嚴重破壞了「依法而治」的憲政體制,從而呼籲民進黨政府懸崖勒馬。
主筆室
2025-03-28 07:20
評論
國際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專欄
文化
黃于洋專文:焦慮的一代─無法滿足的我們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線愈來愈模糊,直到密不可分,像是理所當然一般。理性來說,誰不知道人們在社群網路上展現的只是美好,甚至是偽裝的一面,但使用社群媒體時,卻還是不自覺地塑造了一個假想的完美形象、該追求的生活模樣。一個虛構的人設,你在網路上看過所有成功的、知名的、面容姣好的、創造故事與留下故事的人的總和,那就是理想。
黃于洋
2025-02-01 05:50
評論
國際
政治
風書房
蔡至哲專文:不要「過正」,但依舊同情社會正義
作為東亞國家的一員,自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以降追求現代化(西化)的主流歷史敘事脈絡下,台灣知識菁英還是傾向高舉現代化的根基:理性、民主、科學,大多數人心目中維持著五四以降對「德先生、賽先生」的嚮往。大多數人可能也會同意,上述目標仍處於「革命尚未成功」的奮鬥過程中,是未竟之業。因此某種程度來看,本書打算對後現代思想進行反駁與批評的主旨,並不能完全切合過往整體華人知識界的主旋律。
蔡至哲
2025-01-10 05:10
評論
國際
政治
專欄
許詠翔觀點:解釋「自欺欺人」的最佳案例─整天要殺掉、取消別人的左派自稱包容
一位美國差點受害於性侵的女性眾議員南希.梅斯(NancyMace),想要在國會修內規避免帶陽具的自稱女性同事(其實就是美國首位「跨性別」眾議員麥布萊德SarahMcBride)和他用一個廁所,在更衣室看他脫衣服。梅斯宣示要為女性權益奮鬥,當然惹惱了左派,結果收到了上千封的死亡威脅。
許詠翔
2024-12-01 06:20
VIP
評論
國際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黎蝸藤專欄:選民結構「藍移」,川普橫掃千軍
美國大選落幕,川普在四年後重新上台,完成「回鍋」大業,繼19世紀克里夫蘭之後,成為第二個「回鍋總統」。
黎蝸藤
2024-11-18 07:10
評論
國際
政治
藝文
專欄
許詠翔觀點:打敗賀錦麗的是川普,還是製造仇恨的覺醒文化
從去年以來,許多美國公司紛紛砍掉了公司內的「DEI」(Diversity,EquityandInclusion,多元、平等、共融)部門,當然不是什麼思潮反轉之類的意識形態轉變,而是這些「生雞蛋無放雞屎有」的部門,傷害了公司存在的目的──獲利。
許詠翔
2024-11-10 06:20
評論
國際
風書房
認識川普需要時間與勇敢地自我否定:《川普:拯救美國》選摘(1)
我在大學時代讀到海耶克(FriedrichHayek)的《通往奴役之路》後,就成了古典自由主義者或保守主義者。二〇一二年,我與家人逃離動物農莊般野蠻殘暴的中國,來到人人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的美國。當時我認為美國民主黨與共和黨這兩黨並無根本性差異,也相信美國的共和憲政體制穩如磐石。
余杰
2024-09-29 05:1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川普遇刺,美國進入「歷史的垃圾時間」
美國當地時間7月13日下午,全世界的手機被川普(DonaldTrump)耳朵挨槍後的「英雄」照片刷了屏。美國這場史上荒謬的總統大選,沒有最鬧,只有更鬧。舉起右臂高喊三聲「Fight」的川普,會因為一顆子彈註定其重返白宮的命運?這個問題還有待觀察,但唯一能確定的是,那位名叫克魯克斯(ThomasMatthewCrooks)的20歲槍手,以AR-15式步槍發射出來的子彈,宣告墮落中的美國,未來命運或已進入了「歷史的垃圾時間」。
張鈞凱
2024-07-15 06:10
評論
兩岸
藝文
歷史
專欄
許詠翔觀點:被台式政治正確「取消」的台灣《繁花》年代
國際電影名導王家衛監製、執導,年初上映的中國電視劇《繁花》,不僅收視長紅,精緻強烈的影像風格,更是被中國一票影評、網紅稱是「趕絕一票只會靠濾鏡修圖的仙偶劇導演」、「現在上海的演員分成兩類:演過繁花的跟沒演過繁花的」、「重新洗牌『內娛』演員排名」……,不但震撼影劇圈外觀眾,也震撼了影劇圈內編導演員生態。
許詠翔
2024-06-23 06:20
風生活
國內
即時
娛樂
消費
文化
他提連署「取消文化幣政策」嗆: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網評兩極:亂用的人才應被懲罰
文化部針對16至22歲青年發放「成年禮金」,原本旨在鼓勵青年參與藝文活動,然而近期卻頻爆濫用亂象,除了被不少青少年用來狂買美妝品、做美甲,也被其他民眾大量收購等。對此,就有網友提議「取消文化幣政策」,意外引起兩極熱議。
古靜兒
2024-02-04 14:23
新聞
國際
政治
國內
台灣的政治女力現實:四名女性立委候選人的選戰故事
台灣擁有華人世界首位女總統、女性立法委員比例為亞洲之最。數字漂亮,現實並不理想。新屆選舉將至,DW採訪4名來自不同政黨、世代的女性立委候選人,聽聽她們的個人故事與觀察,窺見台灣性別議題有什麼未竟之處?
德國之聲
2024-01-03 13:01
評論
公共政策
藝文
專欄
文化
胡又天專欄:性侵衝動的另一面是「性無感」?
按:本文是我為出版森岡正博教授《無感的男人》中文版《走出變態之路:「性無感」男人的心魔與心藥》所作的編者序,現發表在此,以供各界參考,亦為本書宣傳。《走出變態之路》實體版已由我個人成立的出版工作室「博士草堂」在露天、蝦皮賣場上架,電子版同時發行,書店通路亦將不日鋪貨。
胡又天
2023-07-23 06:30
專欄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始於政壇的台灣#MeToo浪潮,能帶著社會前進嗎?
權力最難撼動的政壇首先引爆這波#MeToo風暴,讓其它領域受害者有了一絲希望,紛紛現身接過火炬,讓這場遲來的#MeToo漫延到其它圈層。
喬瑟芬
2023-06-13 1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最可怕的是漠視而不是禁止
先說,這篇文和現在大家認為台大學生會做錯了的立場相反,所以如果你要閱讀請謹慎服用。
劉品佑
2023-05-20 13:30
評論
國際
歷史
專欄
閻紀宇專欄:美國「鳥人」奧杜邦的折翼之旅
台灣賞鳥人士對約翰・詹姆斯・奧杜邦(JohnJamesAudubon)這號人物應該耳熟能詳,這位法裔美國鳥類學家、博物學家、探險家與畫家在十九世紀早期漫遊北美洲的荒野大地,詳細紀錄、工筆描繪(水彩)他看到的各種鳥類。圖鑑《美國鳥類》(TheBirdsofAmerica)於1827年至1838年間以系列方式出版,包含435幅栩栩如生且美不勝收的版畫(約490種鳥類),被推崇為美國文化史的「國寶」,原版至今只有約120部傳世。
閻紀宇
2023-03-18 14:2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觀點投書:朝廷VS.黨國─民進黨就是你爸爸
選舉倒數,民進黨選情不佳,媒體專訪黨國秘書長林錫耀,主持人問曰,民進黨的年輕選民支持度領先國民黨非常多,但這次似乎都流向民眾黨,怎解?
雁默
2022-11-09 14:00
評論
國際
財經
專欄
孫維德觀點:社群媒體引發文化衝突, 企業不能忽視這股政治暗流
兩黨的意識型態對壘,有時是因為社群媒體所引發的各種文化衝突,社群工具對政治的影響力有好也有壞。
David Stinson孫維德
2022-11-04 14:50
VIP
國際
兩岸
軍事
經濟
大國博弈
普京的「能源炸彈」比「核彈」更可怕!冬將軍發威、共和黨勝選,美國恐不再力挺烏克蘭
俄羅斯總統普京27日宣稱這個世界正在進入「更為動盪的十年」、這也是「二戰以來最危險的十年」。因為「對於多極世界與公正秩序的追求」與「西方陣營的專橫霸權」發生了衝突,普京更宣稱「西方霸權」必敗,「沒有人能夠坐視即將到來的風暴」。在宣示挑戰西方秩序的同時,普京更寄望「能源攻勢」能在今年冬天奏效,共和黨人也能在贏得期中選舉後坐下來談判,這些負面因素都讓正在發動反攻的烏克蘭蒙上陰影。
李忠謙
2022-10-29 20:00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