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反蔣 文章列表
#
反蔣
約 94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林丹生專文:林振雄與蔣介石的交集
林振雄負責的管理部,責任重大,事務繁瑣,是負責黃埔軍校的庶務、交通、衛戍、交際等事務。同時也管理陸軍、監獄、軍樂、消防、軍紀、風紀、清潔等。作為主任,每天早晚各一次必須巡視軍校內外周圍,發現問題要立即處理。
林丹生
2025-03-02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何代寧、林丹生專文:黃埔軍校總理紀念碑建成始末
今天聳立在黃埔軍校舊址校本部最高處的孫總理紀念碑,於1928年10月11日奠基,1930年9月26日落成典禮,歷時近兩年,凝聚了黃埔對軍人孫總理的敬意,見證了黃埔軍校校本部在廣州的最後歲月,還譜寫了中日民間友好的一段特殊篇章。
何代寧
2024-12-15 07:1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康正果專文:蓬萊日日催絃管,奏向人間是怨音─余英時三首詩作讀解
余英時一九八七年離開耶魯,應聘去普林斯頓大學前,曾賦詩一首,寫成一條幅留別孫康宜教授夫婦。據我多次去他們住所所見,那條幅一直掛在孫教授的書房內。
康正果
2024-12-01 05:4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一場中美聯合贏得的艱辛勝利─龍陵戰役勝利80周年,
如果說密支那戰役象徵著國軍在緬甸戰場上贏得的關鍵勝利,那麼中國遠征軍在1944年11月11日收復龍陵則象徵國軍在雲南取得的另外一場大捷。日軍駐防於滇緬邊境的兩大主力,即第56和第18師團就此瓦解,接下來直到中印公路被打通以前,國軍都沒有再遇到日軍有組織的抵抗。這兩場大勝仗,稍微挽回了國軍在「一號作戰」中節節敗退的不良形象。
許劍虹
2024-11-10 07:20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許劍虹專欄:史迪威事件80周年─重審影響中美關係走向的蔣史關係
80年前的10月19日,發生了影響中美關係走向的一件大事,那就是身為駐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的史迪威(JosephW.Stilwell)將軍,正式為美國總統羅斯福(FranklinD.Roosevelt)召回美國,史稱「史迪威事件」(StilwellIncident)。從中華民國政府的角度來看,這似乎是一場巨大的外交勝利,因為蔣中正頂住了美國老大哥的壓力,沒有將國軍指揮權交給史迪威。
許劍虹
2024-10-20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藝文
歷史
專欄
徐全觀點:以為抗戰是「最後關頭」、文革卻差點成為人生「最後關頭」
1935年,國民黨召開五全大會,面對日益緊張的中日局勢,蔣中正在大會作外交報告稱:「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左翼文人麥新作詞、孟波作曲的著名抗戰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在此時誕生了。
徐全
2024-10-13 07:10
VIP
政治
調查
政經解密
專訪》被罵仍堅稱麟洋是中國人的驕傲 「大立委」翁曉玲家族一堆獨派長輩
2024年,從國立清華大學副教授變成國民黨立委的翁曉玲,自嘲自己就是誤入叢林的小白兔。不過自上任以來,敢怒敢言的翁曉玲,常因為發言成為輿論焦點,近日一席讚奧運羽球男雙金牌、台灣黃金組合「麟洋配」是「中國人的驕傲」,引發各界圍剿,她的身世在網路上被起底,有名嘴就指控翁曉玲的祖上,在日治時代當「皇民」。
賴慧津
2024-09-22 12:00
VIP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大國博弈
名家專欄
張鈞凱專欄:紀念台灣自救宣言,賴總統的醉翁之意
賴清德總統9月12日參加《台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60周年研討會,致詞時強調這項運動還未停止,「現在我們也要有這個勇氣,揭穿共產主義要併吞台灣的騙局。」這段說法引來北京方面強烈的反彈,國台辦痛批賴「鼓吹『台灣人民自救』,暴露謀『獨』險惡用心。」兩岸統獨政治對立再掀波瀾。
張鈞凱
2024-09-16 06:10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軍事
歷史
專欄
徐全觀點:被湮沒的國軍抗俄史─毀於蘇俄之手的中東路戰爭陣亡將士碑墓
1929年,因為中華民國試圖收回被蘇俄依據晚清以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所控制的中東鐵路權益,國軍東北邊防軍與蘇俄紅軍在中國東北地區的綏芬、滿洲里、同江一帶爆發了長達逾四個月之久的陸海空戰爭,時人稱「防俄戰爭」、「抗俄戰爭」或「中俄事變」,今人特別是中國大陸則以「中東路事件」指代。國軍在這場戰爭中傷亡慘重、最終失敗,但也由此激發了民眾對抗蘇俄帝國主義的愛國熱忱,透過一系列隆重的追悼大會緬懷為國捐軀的國軍烈士。
徐全
2024-07-07 07:1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重探蔣中正的歷史定位─藍綠都愛錯恨錯對象了
研究戰後台灣政治史有一個很弔詭的地方,那就是由冷戰時代黨外衍生而來的民進黨過去曾遭受蔣家威權體制迫害,因此長期以來對蔣家父子,至少對蔣中正持全面否定態度。中國國民黨則因為是隨蔣中正來到台灣,且絕大多數的支持者看似都受益於蔣家父子的統治,所以對蔣家父子不是全面肯定,至少也是採取七分功,三分過的「三七開」態度。
許劍虹
2024-06-09 07:20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葉蔭聰專文:保釣運動、統戰及台灣黨外運動
由於以上的背景,《七十年代》一開始便以一個較低調的面目示人,開拓新讀者群。在開首的幾年,它可以說緊守了發刊宗旨「認識世界,研究社會,了解人生」,淡化自己的政治背景。創刊初年,它故意避開這些敏感的政治話題,沒半點革命宣傳,比當時的左報政治調子低很多。它不單沒有文革宣傳,也很少中國政治的內容,連香港議題也被壓縮成每期只有一兩篇的「社會研究」,內容只有民生議題,如房屋、就業等等。
葉蔭聰
2024-03-08 07:10
評論
兩岸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史景遷專文:天安門─墨寫的謊說,掩不住血寫的事實
天安門廣場,一九八九年春許多撼動人心之事的發生地,係中國境內最讓人情感澎湃且發思古幽情的地方。天安門本身甚為古老且美麗。它既是外人進入紫禁城遼闊內部空間所要經過的大門,也是皇朝內外廷人員出皇城,進入公共空間領域和革命記憶領域,所要行經的大門。天安門前廣達九十英畝的廣場上,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和擺放著毛澤東之不腐遺體的毛澤東紀念堂。
史景遷
2023-09-24 07:1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中共對泰緬孤軍看法的演變
今年6月30日,國防部長邱國正在傾盆大雨之下完成了948名雲南反共救國軍英烈入祀忠烈祠的祭典。當天現場雷雨交加,仿佛孤軍英雄們在天堂中喜極而泣,終於實現了回家的願望,讓筆者心中有難以言喻的感動。當然這並非第一批入祀忠烈祠的雲南反共救國軍老兵,2012年8月已經有440名英烈魂歸台灣。
許劍虹
2023-07-09 07:20
評論
政治
國內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深藍」是何以走向「紅統」的?從前南斯拉夫聯邦看台灣
完成《誰最痛恨蔣家父子─談外省族群與蔣家的關係》一文後,筆者想繼續討論何以「深藍」會成為「紅統」的問題。因為根據前文的研究,其實遭受中華民國國家暴力最兇狠對待的族群,可能就是第一代隨政府遷台的外省族群。可是第一代的外省族群並不會基於對兩蔣的質疑或者痛恨而去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他們大多有過對日抗戰和國共內戰的經歷。
許劍虹
2023-07-02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誰最痛恨蔣家父子─談外省族群與蔣家的關係
台灣哪個族群最恨蔣家父子?是主張「去蔣化」與「去中國化」的台獨人士嗎?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縱然獨派與民進黨人在言語上否定蔣家,但是在政策的推行上,蔡英文政府恐怕是蔣家父子最堅定的追隨者,尤其是在反對中國共產黨這一點上。如果硬要說蔣家和民進黨的反共有何不同,恐怕只在於蔣家還有統一大陸的想法,民進黨追求的則是台灣和中國一邊一國。
許劍虹
2023-06-18 07:20
評論
政治
兩岸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蔡榮根觀點:「秦始皇算什麼?我們超過一百倍」─蔣毛爭霸錄(上)
有李素慧醫師的地方,就有她爽朗的笑聲。李素慧是出身自台大醫學系的腎臟科名醫,侯勝茂、林芳郁、葉金川等三位前衛生署長、前健保局長賴美淑、整形科名醫林靜芸、性學大師江漢聲等等,都是她的同班同學。她的夫婿是高她一屆的黃天祥醫師,曾任台大醫學院副院長、醫學系系主任,是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的權威。對於李素慧醫師這樣的一位人生勝利組,你一定想不到她是在監獄裡出生的!
蔡榮根
2023-02-12 15:1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為什麼到北京看閱兵?從《連戰回憶錄》談起
提起2015年最震驚兩岸政壇的往事,除了馬英九與習近平在新加坡的會晤之外,恐怕就是前副總統連戰甘冒台灣之大不韙,登上北京天安門的城樓出席中共舉辦的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鑒於中華民國政府與中國國民黨的傳統立場,是堅持對日抗戰為蔣中正所領導,身為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的連戰出席大陸的抗戰勝利閱兵,無疑是為中共史觀背書。
許劍虹
2023-02-05 15:20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歷史
專欄
潘佐夫專文:羅斯福痛恨蔣介石,史廸威部署未曾落實的刺蔣計畫
一九四九年五月,位於山東半島沿岸的中國北方城市青島,陷入一片恐慌。人人都相信駐紮在鄰近膠州灣的美國軍艦會離開,而之後,整個城市一定會落入共產黨手中。中國內戰正熾,過去兩年裡,共產黨領導人毛澤東所領導的人民解放軍(PLA)起而造反,一再擊潰蔣介石的政府軍。大家都害怕共產黨會大開殺戒,甚至比謠傳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山東省幾個城市發生的還要血腥。當時單單威海衛一地,共黨即屠殺了好幾千名無武裝平民。
亞歷山大.潘佐夫
2023-02-02 13:50
評論
兩岸
國內
軍事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從蔣中正嫡系到拱衛南台灣的主力─胡宗南部隊的前世今生
談到抗戰期間國府陸軍嫡系部隊的三大主力,當非陳誠、湯恩伯與胡宗南的部隊為主。他們三人都是蔣中正的同鄉浙江人,這是他們之所以能獲得蔣公重用的原因。可論及三人誰最受蔣公重用,恐怕還真的當非胡宗南將軍莫屬。何以如此呢?論抗戰與保台,三大中央軍嫡系部隊裡功勞最大的莫過於陳誠的「土木系」。
許劍虹
2022-12-18 15:20
評論
國際
政治
兩岸
歷史
專欄
許劍虹觀點:談談台灣人的切格瓦拉情結
最近拉丁美洲共產主義領袖切格瓦拉(CheGuevara),又再次成為了台灣政壇上熱烈炒作的議題,因為參加立委補選的民進黨候選人吳怡農以「切格瓦拉風」來設計自己的競選海報。吳怡農立即遭到親國民黨的網友群起攻之,指出切格瓦拉是支持古巴強人卡斯楚(FidelCastro)發動紅色革命,推翻親美巴蒂斯塔(Batista)政權的國際共產黨人。
許劍虹
2022-12-11 15:20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