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戰後台灣政治史有一個很弔詭的地方,那就是由冷戰時代黨外衍生而來的民進黨過去曾遭受蔣家威權體制迫害,因此長期以來對蔣家父子,至少對蔣中正持全面否定態度。中國國民黨則因為是隨蔣中正來到台灣,且絕大多數的支持者看似都受益於蔣家父子的統治,所以對蔣家父子不是全面肯定,至少也是採取七分功,三分過的「三七開」態度。
但是如果我們從兩岸政策的角度切入,我們卻會得出一個完全相反的結論,那就是民進黨在對待中共的立場上完美的繼承了兩蔣父子,尤其是老蔣總統的路線。反而是今天的中國國民黨,雖然還談不上親共,實際上卻更接近寧漢分裂時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對「聯俄容共」的立場,或者是抗戰期間汪精衛南京國民政府對待日本和中共的和平主義路線。
至於新黨以及其他深藍外圍的統派團體,立場上則完全淪為50年代那些遭到兩蔣父子鎮壓的中共在台地下組織。雖然偶爾會發表一些看似反對民進黨當局「去蔣化」的言論,但實際上根本就是北京的傳聲筒,若回到白色恐怖的年代肯定會被送到馬場町槍決。這種嘴巴上喊反蔣的人延續蔣的路線,嘴巴上擁蔣的人卻走上了蔣的對立面,讓外人難以輕易看懂台灣政治到底在演什麼。
去年筆者有幸到國史館,出席國史館與民間團體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共同舉辦的1948年到1954年《蔣中正日記》新書發表會。民進黨政府的現任國史館長陳儀深、馬英九時代的國史館長呂芳上以及蔣中正孫媳婦蔣方智怡皆出席了活動,象徵蔣中正的歷史地位獲得了台灣藍綠兩大陣營的共同肯定。讓筆者感到意外的是,陳儀深對蔣中正堅決反共保台的立場給予了正面評價。
儀深表示他在閱讀了1958年「八二三砲戰」時的蔣公日記後,得知毛澤東曾多次向蔣中正招手,希望國共第三次合作聯手反對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不過蔣中正拒絕了毛澤東伸出的橄欖枝,使台灣能夠延續親美反共政策到今天,這一方面還是應該要予以肯定的。顯然民進黨政府執政久了,也逐漸理解到了當年蔣中正在這個位置上所面對的壓力。
早年中華民國不只有反攻大陸的國策,還有與多國部隊一同進攻蘇聯的期待,這比今天烏克蘭加入北約其時還要更加激怒俄羅斯。
反共抗俄政策的象徵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民進黨的領導人,尤其是沒有經歷過戒嚴時代包袱的民進黨領導人,能夠以更公正客觀的角度評價蔣中正的功過。畢竟從陳水扁到蔡英文,再到未來的賴清德,許多過去蔣中正父子治理台灣時遇到的不容易都已經為民進黨歷屆總統所體會到。不只是有來自中共的直接威脅,盟邦的壓力同樣巨大。
蔣中正在大陸時代有遇到過「史迪威事件」(Stilwell Incident),到台灣後則受到美國的壓力不得反攻大陸。陳水扁時代的民進黨政府,同樣在美國的壓力下不得脫離「一個中國」政策的金箍咒,沒有辦法實現「台獨建國」的目標。蔡英文過去八年小心翼翼,勉勉強搶做到今年5月20日交差,現在輪到老綠男賴清德接手,想必在處理對美關係上又要回到阿扁時代的提心吊膽了。
(相關報導:
風評:氣象達人的挑戰─淨零碳排謊言?
|
更多文章
)
相信在對蔣中正的苦衷有進一步的瞭解後,掌權的民進黨在操弄「轉型正義」的議題時會更加小心謹慎,尤其是在軍中推行「轉型正義」,更要避免衝擊到國軍士氣。正如陳儀深所言,蔣中正是台灣反共抗俄立場的象徵,也是100年來的國民革命軍之父,美軍不會因為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蓄奴就否定自己的大陸軍之父,國軍若輕言否定蔣中正只會帶來士氣的動盪與不安。
在當今這個共機不斷擾台,俄羅斯又對烏克蘭發起侵略戰爭的時代,沒有人能比蔣中正更能彰顯台灣與美國結盟,共同反對中共和蘇聯的歷史了。相信民進黨政府有足夠的智慧,不會因為換了一個顧立雄上台當國防部長,就忘了現任部長邱國政的忠告去打擊國軍的士氣。
黃埔建軍百年即將到來,更是賴清德上台就任總統後,必須要好好重視的活動。國軍即將在鳳山舉行閱兵,賴清德若能以總統身份出席,想必對彌合台灣內部的藍綠衝突,提高國軍保台意志上帶來正面幫助。除非台灣現在要放棄行之有年的親美反共政策,轉而與中共全面和解,或者和俄羅斯結盟對抗西方陣營,否則賴清德總統沒有任何理由不出席國軍的建軍百年大典。
無論蔣中正對民主的真實態度如何,他客觀上讓台灣不被中共統治,就是今日台灣民主的奠基人。
蔣家歷史實為藍綠共業
過去40年來,藍綠扭曲的鬥爭導致我們沒有辦法心平氣和看待蔣家治理台灣的歷史,甚至導致部分綠營人士認為蔣家的歷史是「他們藍營」的,部分藍營人士也認為蔣家歷史是「我們藍營」的。可事實上,蔣家父子是以中華民國總統而非中國國民黨主席的身份治理台灣。在民進黨已經出了三任中華民國總統的今天,我們首先要承認的是蔣家早就已經是藍綠兩大陣營的歷史共業。
蔣家率領60萬國軍退守台灣,獲得美國協防阻止了共軍武力進犯,讓今日的台澎金馬居民得以生活在中華民國的民主體制之下。相信除了極少數不惜經歷文化大革命都想要中共統一台灣的人士外,絕大多數台灣人無論是藍是綠都是蔣家父子反共抗俄政策的受益者。更別提「耕者有其田」、「九年國教」以及「十大建設」等大幅改善台灣人民生活品質的德政。
要提蔣家威權統治的受害者,其實同樣也是不分藍綠的。前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吳敦義還有洪秀柱,都有親人在白色恐怖時代遭受迫害。前總統馬英九也因為參加保釣運動的關係,遭到警總監控。在那最肅殺的50年代,主張台獨者最多是被送到綠島,但是主張統一者卻是送到馬場町,從這個角度來看,蔣家顯然對統派的迫害遠大於獨派。
當今多數的藍綠精英,雖然因為立場不同而處於對立面,但卻也曾經攜手為了台灣的民主對抗威權體制。在45年前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之際,海外支持國民黨與黨外運動的僑胞合作遊說美國參眾兩院議員,催生了《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不只是在面對美國的時候如此,面對蔣家父子的時候.藍綠精英也不總是處於對立面。
例如1987年的開放大陸探親,就有民進黨的張俊雄跟國民黨的馬英九從體制外和體制內兩個方向共同努力,最終成功說服了蔣經國總統。因此台灣的藍綠兩陣營是共同受益於蔣家也共同受害於蔣家,最後又聯手超越了蔣家,締造了今天自由民主的中華民國。從這個角度來看,對蔣家的歷史評價更不應該成為台灣所無法超越的歷史門檻。
(相關報導:
風評:氣象達人的挑戰─淨零碳排謊言?
|
更多文章
)
從中共的立場來看,將美國勢力引入中國,導致兩岸分裂的罪魁禍首就是蔣中正,如今這個地位已經為民進黨繼承。
蔣中正的歷史地位
那麼蔣中正的歷史地位究竟該如何還原呢?他當然不是許多西方左派或者深綠人士指控的那樣,是排在毛澤東、史達林(Joseph Stalin)與希特勒(Adolf Hitler)之後的世界四大殺人魔王。實際上直接因蔣中正的命令而死的人,恐怕連烏干達的阿敏(Idi Amin Dada)都比不上,硬是要把他與20世紀的幾大殺人暴君相提並論,世人只會覺得台灣人無病呻吟。
從正面角度來看,蔣中正領導北伐統一中國,又帶領中國戰勝了日本的侵略。縱然日本最終不是中國所擊敗,但是若不是蔣中正以鋼鐵的意志堅不投降,恐怕中國也不會撐到美國參戰,並且得到今日世界四強的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稱蔣中正為類似於邱吉爾(Winston Churchill)的抗戰領袖應該實至名歸。
撤退到台灣以後,他以同樣頑強的鋼鐵意志抵抗試圖統一台灣的中共,還推行了「耕者有其田」、「九年國教」以及「十大建設」大幅提高了台灣的民生條件。在戒嚴的體制下,蔣中正還允許台灣推行「地方自治」,讓黨外人士有限度的參政,因此保衛台灣、建設台灣的貢獻肯定少不了他一份,甚至說他是「民主之父」也不過份。
從負面來說,他在大陸執政時沒有能力統一全國,後來又因施政不佳而丟了中國大陸,從對岸同胞與來台外省人的角度來看無疑是「歷史罪人」。蔣中正在台灣為憲政起了頭,卻又靠這戒嚴體制連續當了五任總統到死為止,且有大量無辜人士在白色恐怖中入獄死亡,要給他一個「獨夫民賊」的評價同樣不過份,雖然看似與「民主之父」有所矛盾,如何評價就端看讀者們的立場了。
然而蔣中正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台灣時代,都絕對稱不上是兩岸和解或者中華民族大團結的象徵,這點可能會讓台灣許多自稱是蔣公信徒的統派人士失望。先撇開他如何在1927年的「清黨」中製造了國共兩黨的裂痕,還有他在抗戰期間抵抗日軍侵略的同時如何不忘「剿共」的史實不談,光是他撤退到台灣後始終拒絕與中共談和平統一這點,就夠北京把他當「民族罪人」看待了。
中共定義下的「民族罪人」
而根據最近出版的1959年蔣公日記來看,當年西藏抗暴的時候,蔣中正甚至還在國民黨中常會上發言支持賦予西藏「民族自決」的權力。據說中常會上許多黨員對此有所牴觸,認為會導致西藏獨立,破壞中國領土完整。最後是蔣中正以個人的意志強行通過了這個決議,他甚至還在3月25日的日記中痛罵這些反對藏獨的黨員「毫不知國家環境與形勢之趨向所在」。
蔣中正所謂的「民族自決」,是否真的要讓西藏獨立,還是爭取在光復大陸後給予西藏更高的自治權,筆者目前沒有足夠的資料可以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蔣中正沒有打算站在反對西藏獨立的立場上與中共合作,相反的還下令柳元麟在滇緬邊區的雲南反共人民志願軍對雲南發起攻勢,配合西藏人民抵抗中共,光這點就嚴重違背今日中共與台灣深藍人士所堅持的所謂「民族大義」。
從蔣中正對西藏的立場做延伸,我們也不難想像如果他在2019年遇到香港「反送中」運動時會採取什麼樣的立場,只怕會比蔡英文政府更為強硬。但從這裡我們也不難發現中共與蔣中正是很難有所謂的「最大公約數」,從中共的角度來看,他們不會批評蔣中正是「獨夫民賊」,因為他們今日對大陸的統治顯然比蔣中正更加的獨裁專制。
反而是在民族主義上,隨著越來越多日記相關史料的公佈,蔣中正的歷史地位相信會更難為對岸所接受。縱然蔣中正反對法理台獨,但卻讓台灣實質上脫離了中共的統治而獨立,並為今日民進黨等本土政黨上台執政奠定基礎。從相當程度來看,如此堅持反共對中共的傷害其實比法理台獨更加巨大。而隨著民進黨放棄法理台獨路線,本土陣營與蔣中正反而找到了更多的共通點。
甚至假若有一天台灣真的獨立(不管國號有否變更)了,稱呼蔣中正為台灣的國父恐怕都一點不脫離事實。反之那些主張與大陸和平相處,強調兩岸歷史連結,甚至認為國共應該第三次合作的人,最後會發現自己才是蔣中正最討厭的那一批人,而且若回到50年代恐怕腦袋瓜裡會被送入幾顆花生米。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最該推動「去蔣化」的似乎都應該是台灣的統派人士。
(相關報導:
風評:氣象達人的挑戰─淨零碳排謊言?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