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北京故宮 文章列表
#
北京故宮
約 137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曹若梅觀點:從故宮文物看分久必合
2024年4月,馬英九的大陸尋根之旅來到明、清兩代的權力中樞紫禁城,目前為「故宮博物院」,這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宮殿型建築,名列世界文化遺產,還保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可說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馬英九也鄭重表示,任何去中國化的行徑都不會成功,因為中華文化已經深植在炎黃子孫的血脈。
曹若梅
2025-05-08 05:5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陳羋妡觀點:故宮文物力挺台灣數十載,誰懂它這一路的難?
近來川普關稅讓「中國製造」的貨品火遍全網,歐美消費者發現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產品,大多是中國廠商製造的,於是各種挺「中國製造」的短視頻紛紛出現。要說「中國製造」的魅力,千百年前就已風靡其他國家了,像瓷器、絲綢、茶葉等等,如今中華文物更是歐美多家知名博物館收藏亮點。台北故宮典藏的698,887件/套(最新統計)文物,多年來吸引大量觀光客來台灣,佔故宮參訪人數七成以上;因為衍生的文創商品太受歡迎,不肖廠商仿冒時有所聞,一年多前發生的故宮歷年來最大侵權案,目前已進入法院審理階段,故宮堅持告到底。
陳羋妡
2025-04-26 05:50
風生活
教育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古代沒有鋼筋水泥,為何萬里長城能百年不倒?專家揭秘穩固的背後真相
長城是中國古代為了防禦外敵入侵而修築的軍事防禦工事,最早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而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對長城進行修繕與擴建,到萬曆帝的200多年間,長城經過20次大規模修建,不過,古代沒有鋼筋水泥,這座明長城卻能歷經600年不倒,對此,專家揭露穩固的關鍵在於當時的工匠使用了「糯米砂漿」,可說是比水泥還牢固。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3-30 14:36
風生活
新知
風歷史
文化
世界
紫禁城占地廣大,三大殿為何一棵樹都沒有?專家揭課本沒說的真相,不是為了防刺客
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故宮(紫禁城)在明清時期是皇帝執政跟生活的場所,故宮古建築數量眾多,造型多樣、保存也很完整,是北京中軸建築的經典代表。其中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並稱為外朝三大殿,是皇帝舉行重大活動的地方。不過,有人發現這三大殿的周圍完全沒有種植任何一棵樹,有人認為是要防止刺客暗殺,也有人說是維持莊嚴的氛圍。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周乾指出,這些都不是原因,最主要是和古人五行的觀念有關。
黃慈語
2025-03-27 17:28
評論
兩岸
專欄
田暢觀點:職場焦慮與通膨背後,中國年輕人的「City walk」是一場與GDP的賽跑
「Citywalk」指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步,最早起源於歐洲,泛指以行走、騎行的方式在城市中漫遊,從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等深入認識、感受一座陌生城市的魅力。起初,「城市漫步」在歐洲、日本等城市興起,近年來慢慢在中國一、二線城市流行開來,逐漸擴展至二、三線城市。北京、山東等地已將其列入促進文化旅遊休閒的行動方案,上海專門則開設公車巴士組成的「Citywalk」路線。
田暢
2024-12-24 05:40
新聞
政治
兩岸
藝文
馬龍訪故宮、101粉絲簇擁 賈永婕稱「可愛的大男孩」:說統戰太嚴肅
馬英九基金會邀請40名師生的陸生團11月30日參訪故宮博物院、台北101,有陸生對於故宮的清明上河圖、翠玉白菜感到激動,還在101參觀棒球「12強」特區。101董事長賈永婕全程陪同參觀,第一次看到馬龍,賈永婕說,他就像一個「可愛的大男孩」;對於有綠營立委擔心這次陸生訪台是對岸「統戰」,賈永婕笑說「不要這麼嚴肅」
兩岸中心
2024-12-01 07:51
新聞
國際
兩岸
兩岸互動是交流或滲透?不同立場台灣青年分享中國旅行感受
這可能是林平(化名)這輩子距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的一次。今年4月,台灣前總統馬英九二度訪中,帶著20名台灣學生隨團出訪。歷史性的「馬習二會」在北京登場時,林平也在場。
德國之聲
2024-09-06 11:10
評論
政治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文化
陳芯凝觀點:賴燦爭是宮鬥?雍正帝若有知必大嘆「為君難」!
前海基會董事長鄭文燦被關事件,多位名嘴大談此為清宮宮鬥劇,什麼「雍正奪嫡」、「康熙廢太子」的形容都出現了,如此引喻失義、讓我不禁啞然失笑。日前專程去「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看借展自北京故宮的「圓明園特展」,見一方雍正「為君難」御璽,我腦海立刻浮現他當皇帝時「宵衣旰食」的樣子…當皇帝真的不容易呀!今人普遍不讀史喜歡胡謅,甚至有政客自比雍正更讓我受不了,雍正帝若知自己被如此「糟蹋」,肯定大嘆為古代君王、太難了!
陳芯凝
2024-08-17 05:50
評論
政治
兩岸
觀點投書
文化
觀點投書:國潮與旅拍─ 台灣曾經領先的,正在快速落後中
當台灣側翼為了所謂的大陸用語而爭執不下時,有一股所謂的「國潮」正在中國蔓延。君不見「閨蜜」與「接地氣」這兩個詞早已成為台灣人的日常,後者還曾被前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拿去做梗圖而大加發揮呢!
于璣銘
2024-07-28 05:40
評論
觀點投書
公共政策
國內
藝文
觀點投書:雞肋
雞的肋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比喻沒甚價值,丟了卻又覺得可惜的事物。《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宋.蘇軾〈次韻王滁州見寄〉詩:「笑捐浮利一雞肋,多取清名幾熊掌。」
于璣銘
2024-06-02 05:30
評論
國內
藝文
歷史
專欄
1%Style
陳芯凝觀點:氣質美女玩古董--「味餘書室」讓頂級收藏家餘味無窮!
如果您以為收藏文物、經營古董買賣的都是些老先生,那麼見到詹元元肯定會顛覆你的認知!的確,古今中外知名收藏家或古董商都以男性居多,像詹元元這樣的氣質美女,極為少見也顯得特別亮眼。曾經在國際拍賣公司佳士得台灣分公司任職15年的經歷,讓她有機會與全球眾多大收藏家互動,她所創辦的「味餘書室」目前正舉辦古董文物展,展品全都來自台港兩地著名收藏家--包括台灣頂級收藏圈「清翫雅集」的成員。
陳芯凝
2024-05-11 05:5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王義雄觀點:馬英九應有勇氣挺身拆除台灣這顆沉睡未爆彈的引信
「習馬二會」終於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登場,雖然民進黨跟獨派團體免不了又要奚落嘲諷一番,但馬英九在賴蕭「雙獨配」就職之前能夠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再一次會面,證明大陸仍然強烈希望兩岸最終能夠和平統一。民進黨台獨政客每每呲牙裂嘴破壞台海和平,兩岸的未來就越更加危險一分,「習馬二會」給台灣釋出一個友善的訊息,大陸還是可以透過良性溝通方式讓兩岸維持和平,盼兩岸切莫越走越分離,同時也是呼應國際社會對兩岸互動的殷切期待。
王義雄
2024-04-17 07:1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從皇帝愛將到92罪賜死!雍正為何狠心處死年羹堯?3個問題讓他把自己逼上絕路
雍正當皇子時,雖然一直以孤臣形象示人,但他在朝中同樣有自己的政治親信,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年羹堯。雍正帝繼位之初,便靠年羹堯成功穩住遠在西北的「大將軍王」皇十四子允禵;之後,雍正帝同樣靠他平定青海叛亂,穩住西北。做為得力助手,雍正帝一度感慨要與年羹堯「做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只可惜,雍正帝與年羹堯之間「千古君臣」的新榜樣,非但沒能成形,反倒讓皇帝「鳥盡弓藏」、臣子「恃寵而驕」這萬世不變的戲碼再度上演。
時報出版
2024-04-07 11:40
新聞
政治
官方行程未見「馬習二會」 郭正亮:若不見習近平,馬英九幹嘛去北京?
前總統馬英九4月1日啟程訪中,原傳出8日他將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但中國官方公布行程,馬英九8日上午參訪盧溝橋、抗戰館,下午參訪北京故宮,晚上則與北京市領導餐敍,並未有馬習二會行程。對此,前立委郭正亮表示,馬英九在北京有好幾天的時間,彈性還滿大的。
風傳媒綜合報導
2024-04-07 09:0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弘安觀點:馬英九訪中政治效應─聚焦「避戰謀和」!
兩岸同慶祭黃陵,心手相連情更深。
弘安
2024-04-03 07:10
新聞
政治
馬英九訪中行程揭曉!7日下午抵北京 傳「馬習二會」這天登場
前總統馬英九將於4月1日啟程訪陸展開11天的和平之旅,是否會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進行「馬習二會」頗受關注,馬英九基金會今(31)日公布馬訪陸行程,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表示,馬英九率領「大九學堂」20名台灣青年學子,前往廣東、陝西與北京參訪,預定7日下午抵達北京,期待透過訪問交流,減緩兩岸敵意,穩定兩岸關係與區域緊張情勢。
晏明強
2024-03-31 10:28
新聞
政治
確定「馬習二會」8日在北京登場 馬英九辦公室:相隔9年老朋友再相會
前總統馬英九辦公室昨(25)日宣布馬英九將2度率領大九學堂學生赴陸訪問,此行團員為馬英九、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前總統府專委王光慈、前國安會諮委邱坤玄,還有一同隨團出訪的20名學員;外界關注此行馬英九到北京是否可能會跟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據《風傳媒》掌握,本次行程「馬習二會」將在8日登場。
戴祺修
2024-03-26 10:43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紫禁城門上有81顆圓形門釘,不只是裝飾而已!真實用途曝光, 百姓錢再多也不能裝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明清兩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西元1406年),永樂十八年(西元1420年)落成。位於北京中軸線中心的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有大小宮殿70餘座,房屋9000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的宮殿型建築,也是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不過,你知道嗎?遊客參觀時會注意到,紫禁城宮殿大門上有金色圓形門釘,除裝飾外,最重要的是固定木門建材,達到防禦的作用。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4-02-02 17:04
新聞
國際
兩岸
澳洲為何難深化台澳關係?指中國影響大,學者籲坎培拉「這麼做」促台海和平
澳洲是台灣的第七大貿易夥伴,雙邊經濟高度互補,存在龐大商機,然而在中國壓力下,台澳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計畫已遭延宕數年。近日,有澳洲學者呼籲澳洲加強與台灣的關係,坎培拉長期因擔心激怒北京,而限制與台灣的合法貿易與政治合作,已經損害澳洲的經濟利益,還間接幫助中國孤立台灣。
蔡娪嫣
2023-12-13 09:00
風生活
世界
風歷史
文化
北京故宮明明是紅牆黃瓦,為何叫做「紫」禁城?課本沒寫的2大玄機,背後意義超乎想像
中國北京故宮又名為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皇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是現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不過故宮整體顏色使用紅色與黃色,並沒有紫色的建物,為何卻被稱作「紫」禁城呢?其實是受到了星象學和道家的影響。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3-11-24 16:10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