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VIP
免費試閱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註冊
登入
咖啡贊助
支持我們
常見問題
VIP
新聞
評論
財經
風生活
風影音
詐騙剖析
碳夢想
AI大獎徵件
支持風傳媒
首頁
動員戡亂 文章列表
#
動員戡亂
約 365 項搜尋結果
相關排序
日期排序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藝文
歷史
風評
風評:民進黨大膽養共諜,陸委會小心容不下一本書
北一女教師區桂芝又被檢舉了!這一回,她沒駡人,沒說事,只不過在通訊軟體轉傳「第二屆『共讀一本好書』徵文大賽」的訊息,被檢舉後,陸委會直指主辦單位包括「中共黨政機關」,違反兩岸關係條例,已經移送教育部「查處」,陸委會動輒威脅人民交流活動「違法」,恍若未覺這是嚴重的政治指導並危及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言論、出版、結社自由。
主筆室
2025-05-01 07:20
VIP
政治
兩岸
公共政策
國內
藝文
文化
大國博弈
台海解碼》賴17條發威,寒蟬效應蔓延!就怕被「查水表」,大學教師「這篇文章」竟遭期刊拒登
總統賴清德3月13日拋出「賴17條」,不只規範緊縮兩岸交流,還將對岸正式界定為「境外敵對勢力」。隨後陸續發生亞亞(劉振亞)等陸配遭驅逐出境、北一女教師區桂芝受到施壓,移民署要求逾萬陸配補交「喪失原籍證明」,以及教育部長鄭英耀以「言論自由」為「大罷免」進校園背書等事件。正當社會擔憂寒蟬效應蔓延之際,竟傳出大學教師吳榮鎮因撰稿批評賴清德政府,邀稿期刊擔憂遭「查水表」而拒登,更讓言論審查與自我審查的政治聯想空間擴大化。
張鈞凱
2025-04-24 08:30
評論
國際
政治
國內
專欄
吳永毅觀點:關稅霸凌下的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賴總統投書呈現的心理錯亂
賴清德總統為了向揮舞關稅屠刀、霸凌台灣的美國川普總統「求饒」,以〈深化臺美經貿關係的路徑圖(ARoadmapforDeeperTaiwan-U.S.TradeTies)〉為題,投書給「彭博社」,並於4月10日刊出。這封白紙黑字的英文「降書」[1],讓台灣在國際社會顏面盡失、毫無尊嚴可言,不但自證了不可思議的病急亂投醫,更暴露了民進黨為討好川普、不惜公開拋棄前抗中保台的盟友拜登政權的勢利嘴臉。我們要如何理解這種不顧為台灣帶來災難、極度愚蠢的危機處理和談判手腕?
吳永毅
2025-04-14 06:30
評論
政治
觀點投書
國內
觀點投書:民進黨的「言論自由」—威權來塑造的台灣建國之路
鄭南榕遺孀葉菊蘭近來提到:「沒有獨立主權的國家,談什麼言論自由?」。
許正豪
2025-04-13 06:00
新聞
政治
接受孩子上戰場?國民黨推反廢死、反戒嚴公投遭綠委杯葛 凌濤:對大惡罷構成變數
面對大罷免時代來臨,國民黨團推動推動「反廢死」與「反戒嚴」公投作為反制,但黨內也有不同意見,認為公投恐難過關。今(25)日立法院會內也遭民進黨團杯葛,讓議事被癱瘓;國民黨智庫副執行長凌濤在臉書貼文強調,如果「反廢死」與「反戒嚴」公投真的無效,為何民進黨現在在立法院如此強硬杯葛?這正代表國民黨的公投案擊中了要害,對於綠營推動的「大惡罷」構成變數,民意沸騰,反彈聲浪正在醞釀。
戴祺修
2025-03-25 16:52
風生活
職場
月薪達4萬7!政府徵才「國中畢業就可以」,職缺資格、報名時間一次看
台北市政府環保局即將招募儲備駕駛,共計60個名額,分為一般類組42名與保障類組18名,特定資格者可申請保障名額,如原住民、中高齡失業勞工、低收入戶等。申請者需具備中華民國國籍、符合設籍年限,並持有大貨車、大客車或聯結車職業駕照滿一年。錄取者薪資約4萬7250元,包含基本薪資、清潔獎金及駕駛安全獎金。報名採現場辦理,時間為114年4月8日至4月10日,有意者請把握機會,詳閱報名資格,以免影響錄取權益。
風生活綜合報導
2025-03-24 14:50
新聞
政治
怒批國安17條、想定2027共軍犯台 朱立倫:賴清德要台獨的背水一戰
日前總統賴清德宣布「國安17條」,將對岸定調為境外敵對勢力,2025年漢光演習又首度以共軍2027年武力犯台為想定,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今(19)日在國民黨中常會質疑,國防部公布2027年為兩岸戰爭最高風險,這是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的時間點,看來就是賴清德的時間表,也就是台灣必須背水一戰,實現台獨的最後目標。
晏明強
2025-03-19 15:53
新聞
政治
賴清德稱「中國是境外敵對勢力」 馬英九籲冷靜:不要陷國家於苦難
總統賴清德昨(13)日宣布恢復軍事審判制度,指示進行法規修訂與配套措施,讓軍法官回到第一線,國民黨團擬提公投反制,公投提案主文內容包括「是否同意效法烏克蘭實施軍事戒嚴,恢復軍事審判」,不止如此,時任總統馬英九也呼籲賴政府,不要陷國家與人民於不義與苦難,他強烈表示:「希望賴總統立即冷靜下來,遵循憲政規定,穩定兩岸關係,以安定民心士氣」。
李孟恩
2025-03-14 20:33
VIP
評論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專欄
名家專欄
政經解密
許劍虹專欄:孫中山逝世百周年─永遠不失影響力的兩岸近代之父
今年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他在中華民國控制下的台澎金馬地區是國父,在中國共產黨控制的大陸地區則是「革命先行者」。名稱看起來雖然不同,卻具有相似的正面意義,這使得孫中山成為少數甚至可能是唯一同時獲得台北及北京領導人敬仰的近代中國歷史人物。當然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到兩岸的架構之外,他在海外華人心中的影響同樣是無遠弗屆。
許劍虹
2025-03-09 07:20
新聞
政治
鍾佳濱沒去野百合?被爆「昔喊撼動社會,今喊在當兵」 網傻眼:臉好腫
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確定將在北所過年,民眾黨11日號召支持者上街抗議司法不公。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在立法院司法委員會點名司委會召委、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當年也參加野百合學運,應知道言論自由及集會的重要性,然而,鍾佳濱卻回應,當年他在服役,野百合時不在現場,引發議論。對此,媒體人黃揚明的相關報導「打臉」鍾佳濱。
李瑋萱
2025-01-14 10:57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吳榮鎮觀點:國家盛衰分水嶺─2025顛覆憲政的台獨政治
2025年元旦筆者再次閱讀戴倫與詹姆斯(DARON&JAMES)兩人合著的《國家為什麼會失敗WhyNationsFail-THEORIGINSPOWER,PROSPERITY,andPOVERTY》,這本書揭露了導致國家衰敗的主要原因是:有權有勢的特權菁英以或明或暗的手法,顛覆國家的制度與政治,對於國家政治及經濟審批權選擇性執法,意圖永遠完全掌控政府,攫取經濟利益與政治權力。
吳榮鎮
2025-01-08 06:4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重磅專訪
大國博弈
專訪》不能太倚美「這3任總統」最務實 林孝庭戳破台美粉紅泡泡:別抱不切實際幻想
川普(DonaldTrump)在競選期間曾揚言未來台灣要交「保護費」。其當選之後,台灣一些政治人物或學者即主張,為了尋求美國安全保障,提高軍費支出占比,交「保護費」給美國未嘗不可。台灣的安全從戰後即高度依賴美國,台美之間的軍事關係,隨著不同的歷史環境,領導人的自主性是否存在著顯著的差異?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研究員與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分析,到李登輝時代之前的歷任領導人,仍展現務實的一面,設法極大化台灣自主空間;台灣看待與美國的關係時,不要有太過不切實際的期待與幻想。
張鈞凱
2024-12-12 09:00
VIP
國際
政治
兩岸
國內
歷史
重磅專訪
大國博弈
專訪》「聯大2758號決議不涉台」是空話?林孝庭揭美曾數度變卦:台灣只是政治籌碼
「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不涉及台灣」,在今天成為美、中與兩岸政治博弈的新戰場。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HooverInstitution)研究員與檔案館東亞部主任林孝庭接受《風傳媒》專訪時回應,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命題,當時處理的是中國代表權,而非台灣問題;2758號決議案如今成為爭議,就像「台灣地位未定論」一樣,變成美國政府根據自身利益變動時,而出來運用的籌碼。
張鈞凱
2024-12-12 08:50
評論
兩岸
國內
風書房
藝文
歷史
專欄
徐全觀點:「遺孀」二字沉甸甸—他們的愛情在歷史洪流中波瀾壯闊
筆者113年10月5日應邱近思前輩之邀,參加其新書《我與李怡:歷史洪流下的愛情故事》發表會。筆者研究近代史出身,寫作一直集中在思想史、國軍戰史和新聞評論。今天似乎要當一回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文學界的「鴛鴦蝴蝶派」,來談一談愛情,實在是「獻醜」。故而不敢稱是「書評」,而是以臨履之憂分享一點感想和體會。邱近思書中之文字讓筆者覺得:一個人袒露自己的愛情,是一種勇氣;在愛情中找到相知的體驗,是一種幸運;在伴侶生命的終點給予守望,是一種平淡的美德。這一切也顯然加深了筆者對「遺孀」二字的理解。
徐全
2024-11-10 07:10
VIP
政治
歷史
新新聞
歷史新新聞》31年前的8月10日 趙少康和這些人成立了新黨
經歷三一八學運後組黨潮的人,可能很難想像1993年新黨成立時給台灣社會的震撼,雖然那個時候《戒嚴令》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都已經終結,但國民黨仍然一黨獨大,唯一算得上「在野勢力」的民進黨,也還沒達到「準執政黨」的那個地位。
邱銘輝
2024-08-10 09:10
新聞
國內
調查
歷史
新新聞
與蔣經國「情同父子」的李登輝,為何一手終結蔣家政權?史料揭密關鍵12年布局
在蔣經國眼中安份守己、最不具威脅性的李登輝,為何最終成了終結蔣氏王朝的關鍵?2020年7月30日前總統李登輝以高齡97歲辭世,他看似早已走入歷史、上個時代的老政治人物,其影響卻一路延續至今──
謝孟穎
2024-07-31 09:17
新聞
政治
解嚴紀念日提政治檔案3方向 賴清德:應公開,不可藉故遮蔽重要資訊
今(15)日是解嚴紀念日,也是台灣解嚴紀念日滿37周年,總統賴清德視察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情形,他並提出3點要求,包括,檔案局要化被動為主動;要主動徵集各項檔案,除了牽涉到國安、法律、當事人人權的部分,否則的話,應該以公開為主;不可以藉故把重要的資訊遮蔽。
中央社
2024-07-15 11:43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朱駿觀點:盧沙野既盧又野,蔡正元也不夠高明
前些日子,大陸駐法國大使盧沙野在「法國外交與聯合國協會」中法建交60週年專題研討會發表主題演講,談及台灣問題時指出,「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的內戰還沒有結束,目前在台灣的政權是中國版圖中的叛亂政權。中國政府隨時有權驅逐這個政權,把台灣的治理權重新收回。」引發了蔡正元極度不快,在媒體多次批判,7月7日還以〈盧沙野「叛亂政權」的三大錯誤〉為題,投書《中國時報》,痛詆嚴批。
朱駿
2024-07-09 06:30
評論
政治
兩岸
專欄
蘇偉碩觀點:兩國互不隸屬─台灣到底是哪年哪天「宣布」獨立?
同樣的「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為何獨獨賴清德引來大規模軍演?
蘇偉碩
2024-07-04 06:40
評論
政治
國內
專欄
李孔智觀點:不信春風喚不回,還救國團一個公道!
立法院游灝等37位委員提案修正「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產處理條例」此一政治敏感法案,主因該條例之立法緣由雖強調「建立政黨公平競爭環境,健全民主政治」,惟實施以來,發生行政機關不當擴權,嚴重侵害許多公益團體權益,妨礙人民團體的正常運作,迫使數千位員工及其家庭生計受到影響,亦破壞了社會和諧,偏離了最初立法目的。筆者願以兼任救國團處長三年四個月的所見所聞,表達對此修正案的肯定支持,企盼正義彰顯、春風喚回,還給救國團甚至其他人民團體一個公道。
李孔智
2024-06-28 06:4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