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聯合新聞網》的報導,川普日前在接受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專訪時,當被問到如果中國入侵台灣,是否會承諾保衛台灣時,他的回答耐人尋味:「我不會說。」這句曖昧而危險的回應,再次彰顯了川普一貫的交易型談判風格。
台灣的安全問題被擺上美中權力博弈的談判桌,成為全球政治的籌碼。更引人注目的是,川普還透露,曾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卻未提及「不要入侵台灣」的議題,顯示他將台灣問題視為美中談判中的「未揭牌的王牌」。
對於台灣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殘酷的國際現實提醒:在國際秩序的遊戲裡,沒有永恆的承諾,只有精密的利益交換。台灣的外交、軍事與經濟政策,必須從被動轉為主動,從「等待被支持」變為「爭取國際主導地位」,否則只能永遠處於被操控、被擺佈的局面。
川普外交:甜言蜜語的「愛情詐騙」劇本?
川普的外交策略,從來不是浪漫的「愛的表現」,而是一場冷酷的利益交易。每當川普表態「挺台」,這不過是全球直播的「外交脫口秀」,一場迎合美國選民和盟友的政治秀。他的「我愛台灣」,聽來深情,實則暗藏精算,背後是公然利用台灣對抗中國的權謀計算。
台灣不能再對這種「脫口秀外交」抱持幻想。作為全球供應鏈與地緣政治的關鍵點,台灣必須主動搶佔外交話語權,積極擴展與日本、澳洲和歐洲的外交合作,讓國際夥伴無法忽視台灣的存在。除了擴展朋友圈,台灣更需亮出底牌,主動出擊,深度參與全球供應鏈安全、科技創新與國際人道救援等領域。
台灣不能再讓「川普式大秀」誤導戰略布局,必須更精準地衡量風險與機會,在國際遊戲中穩中求勝,真正成為不可或缺的國際夥伴,而不是隨時可能被替換的棋盤戀人。
軍事政策:「花錢才有愛」的收費式保護
川普的軍事政策無異於一場「高價軍火直銷會」,他的軍售合同不過是「安全保護費」的昂貴象徵,從來不是愛的承諾,而是赤裸裸的現實主義。他的「想要美國軍事保護?先簽張大額支票吧」的潛台詞,從不掩飾,只要台灣肯付錢,川普的「愛」自然深情款款;一旦訂單變少,愛情降溫,保護中斷,變臉無情。
在這場軍售遊戲裡,台灣不能再扮演「軍火購物狂」的角色,必須大幅提升自主國防科技與本土軍事力量,擺脫對美國軍售的過度依賴。同時,台灣應當擴大與日本、澳洲的軍事合作,積極參與印太聯盟,打造多層次的防禦網絡。
除了購買軍備,台灣還需主動參與國際軍事演習,擺脫過去聽命於美國的角色,成為地區安全的共同支柱。只有這樣,台灣才能擺脫「被保護者」的身份,真正成為軍事聯盟中的重要一環。

經濟策略:「愛的合約」裡暗藏背叛條款
川普的經濟政策更像一份「愛的高風險合同」,台灣雖然是全球供應鏈中的「心頭寶」,但這個地位從來不牢靠。在川普的眼中,只要台灣失去經濟價值,隨時可能被拋棄,甚至直接被扣上「貿易威脅」的罪名。川普的經濟劇本裡,永遠是「美國賺最多,別人當苦力」。
面對這樣的國際經濟現實,台灣絕不能再將經濟前景押在川普的「幸福保證書」裡,必須積極拓展東南亞、印度與歐洲市場,擺脫對美中兩國的過度依賴,讓國際經濟版圖變得多元而穩定。
同時,台灣需要加速科技升級,深耕半導體、AI技術與電動車產業,讓全球供應鏈無法擺脫台灣。此外,必須全力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與《印太經濟架構》(IPEF),強化國際貿易網絡,避免被全球經濟體系孤立。
台灣,是要當國際情場上的「強勢玩家」,還是「被操控的戀人」?
川普2.0的回歸,意味著一場「高風險國際戀愛合同」的重新談判,台灣的未來,絕不能只是「國際權力遊戲中的替補情人」。
「霸道總裁」已經回來,但這次,台灣別再做冤大頭或暫時的摯愛,只有主動出擊,強勢主導,成為國際舞台上的不可或缺的關鍵玩家,才能在全球博弈中,撕掉「被操控」的標籤,轉身成為「掌控未來的贏家」。 (相關報導: 戰爭與人口危機兩難:明知前線缺兵難守,為何烏克蘭堅決不願降低徵兵年齡?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