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與人口危機兩難:明知前線缺兵難守,為何烏克蘭堅決不願降低徵兵年齡?

2024年11月29日,烏克蘭第24機械化旅在頓內次克州進行訓練。(美聯社)

過去三年面臨俄羅斯攻擊的烏克蘭,拒絕效仿多數戰時國家的做法,徵召18歲成年男子入伍,此一決定讓不少西方盟友感到困惑,但事實上、這在烏克蘭國內卻是一個極為敏感且幾乎不能觸碰的議題。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更曾透過顧問對外表示,烏克蘭政府絕對不會用徵召年輕人的方式,來填補武器、航空或長程攻擊能力的不足,「西方各國要求烏克蘭這麼做是不公平的。」

但隨著俄羅斯在前線戰場上持續取得進展,讓澤倫斯基陷入更大壓力與兩難,不斷被要求派遣更多年輕人上前線抵禦莫斯科。就連現任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都公開喊話基輔,「即使有資金、即使有彈藥,仍需要有人在前線抵抗俄羅斯的侵略。」簡單來說,就是要烏克蘭不要再以「武器不足」為理由,繼續拒絕調降徵兵年齡下限。

根據《華盛頓郵報》等外媒的說法,烏克蘭國內多數勢力,似乎持續對抗著國外的壓力,堅持反對將徵兵年齡降低至18歲。在他們看來、國家有責任保護這群烏克蘭的年輕世代,因為他們不只是國家的未來,且未曾經歷過過去幾代人所受的俄羅斯影響。烏克蘭現任駐英大使扎盧日內(Valery Zaluzhny),就是反對徵召18歲年輕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倫敦多次對學生演講時表示,「我們需要烏克蘭這個國家繼續存在,而這個未來得寄託於現在18歲的年輕人,他們是一個與我們完全不同的世代,將有能力拯救這個國家。」

澤倫斯基其實調整過動員年齡,他在今年4月份將徵兵年齡,從原先的27歲降至25歲,同時取消「多項豁免條件」以增加入伍人員數量。但現實上徵兵進展卻異常緩慢。根據烏克蘭官方計畫、調整年齡下限後,今年底前應該可以徵召20萬名新兵,但這個數量看在軍方眼中,卻認為仍不足以應付當前戰場需求。

烏克蘭在首都基輔舉行陣亡官兵悼念儀式。(美聯社)
烏克蘭在首都基輔舉行陣亡官兵悼念儀式。(美聯社)

在外放之前曾擔任總司令職務的扎盧日內,他本人曾主張徵召50萬名新兵,但該數目卻被澤倫斯基認為過高而駁回,甚至在數月後即刻解除其軍事職務。不少烏克蘭官員將俄羅斯侵略描述為一場「種族滅絕」,多年以來讓太多最優秀、最愛國的人在前線犧牲,他們甚至認為,烏克蘭寧願優先徵召女性入伍,也不應該降低徵兵年齡。

澤倫斯基不願過大規模的做法,卻也讓許多困守在前線的士兵抱怨,他們所屬的部隊人手嚴重不足,根本難以抵抗規模更大的俄軍。此外,這群已經服役多年的士兵,對遲緩徵兵不滿的理由還有一個,這代表基輔根本沒有著手處理,任何讓自開戰以來、長時間服役軍人退伍歸鄉的法案。

駐守烏東頓內次克的烏克蘭軍團,測試以機器人強化步槍攻擊力。(美聯社)
駐守烏東頓內次克的烏克蘭軍團,測試以機器人強化步槍攻擊力。(美聯社)

按照烏克蘭現有規定,年齡在18到25歲的男性可自願參軍,但隨著戰爭持續延燒,招募數量在全國範圍內大幅下降,因為大多數有意參軍的人都已經報名。此外,不願意調降徵兵年齡的原因之一,是考慮到長期人口結構問題。目前30歲以下的公民,是烏克蘭現代史上最人數最少的一代。根據普圖卡人口與社會研究所(Ptoukha Institute for Demography and Social Studies)副所長奧列克桑德·格拉杜恩(Oleksandr Gladun)的說法,蘇聯解體後的經濟困難,導致烏克蘭的出生率下降,在2001年創下最低紀錄。

其他選擇或方案?

烏克蘭第92旅「阿基里斯」營指揮官費多連科(Yuriy Fedorenko)在接受採訪時建議,即使在和平時期,所有男女公民應該從18歲起開始強制服役,但在法律規定下、滿23歲之前不會參與實際作戰行動,前五年時間將進行軍事培訓。這位指揮官表示,雖然這個提案絕對不受歡迎,畢竟所有人都必須得服役,「但另一方面如果仔細思考,這項決定讓我們能夠採取先發制人的行動預防戰爭。當一個國家已做好準備,任何潛在的侵略者都會三思而後行。」

駐守烏東頓內次克的烏克蘭軍團官兵。(美聯社)
駐守烏東頓內次克的烏克蘭軍團官兵。(美聯社)

國會議員則提出其他折衷方案,例如將徵兵年齡降至20歲而非18歲,一樣能增加需要的軍隊人手。曾在軍中服役的議員科斯滕科上校(Col. Roman Kostenko)受訪時表示,過去幾年他經常被美國國會同僚詢問,基輔為何不徵召更年輕的人上陣,而他卻無法給出令人滿意的解釋。 (相關報導: 敦促俄烏停戰,川普打出北京牌:烏克蘭想結束戰爭,China Can Help! 更多文章

只不過,相比這個調降徵兵年齡,目前烏克蘭很可能得先擔心,川普(Donald Trump)下個月正式就職後,是否會為了履行他在選舉期間的「承諾」,介入快速結束這場俄烏戰爭,而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會讓烏克蘭付出割讓領土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