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下議院29日以330票贊成、275票反對,通過俗稱「協助死亡法案」的《絕症成年人(生命終結)法草案》( Terminally Ill Adults(End of Life)Bill)。支持者認為該法能讓絕症患者能以有尊嚴的方式結束生命,但相關議題在英國社會爭辯不斷,正反兩方都有強烈的意見。
「協助死亡」目前在英國各地皆未合法化,工黨國會議員李德彼特(Kim Leadbeater)10月16日向國會提交一項允許在英格蘭和威爾斯合法協助死亡的法案(蘇格蘭正在單獨討論類似法案),該議員表示,該法案旨在為絕症末期的患者提供選擇的權利,並表示該相關設計相當嚴謹,必須由兩名醫生和一位高等法院法官共同批准才得以執行,堪稱全球對防止脅迫自殺「最嚴格」的規定。
下議院議員29日對這項法案進行自由投票,不必按照所屬政黨立場拘束。此外,該法案屬於「私人議員法案」(Private Members' bills),這意味著政府在這個議題上保持中立,各部會首長不會在29日的議程中發言。29日的表決則是《絕症成年人(生命終結)法案》的二讀程序,共有160名議員將對該法案進行5小時的辯論,並在下午2點30分舉行投票。
法案內容為何?
根據提案,任何想要結束生命的人都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年滿18歲並且居住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同時已向一處家庭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為英國居民的首要醫療服務提供者)診所登記至少12個月。
*應為心智能力健全者、在不受脅迫或壓力的情況下表示意願。
*必須就死亡意願做出兩份獨立聲明,並經見證和簽署。
*經由兩名醫師確認患者符合資格,每次評估需間隔至少7天。
每項結束生命的請求都必須經過一位高等法院法官徵詢過醫生才能批准執行。申請者必須等待14天才能採取行動。醫生負責準備藥物,但必須是患者自己服用,因此該法案又被稱為「協助死亡」或「協助自殺」法案。該法案並沒有說明將使用哪種藥物。強迫某人選擇結束生命是違法的,可能面臨14年有期徒刑。
為什麼有人反對?
2024年11月29日。英國議員們正在就協助死亡法案進行歷史性辯論,示威者在倫敦議會外抗議。(AP)
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代表醫生的英國醫學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和「皇家護理學院」(Royal College of Nursing)在此議題上都保持中立。然而,反對者認為,該法案可能會使患者面臨結束生命的壓力,並敦促政府應該更致力於改善安寧照護系統。
英國女演員、國際身障者權利活動家利茲・凱爾(Liz Carr)也是該法案的反對者,她在X上寫道:「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以及其他(安樂死或協助死亡)合法國家發生的事情,我們中有些人真的非常害怕」。
倡議團體「Care Not Killing」的麥克唐納醫生(Dr Gordon Macdonald)向BBC表示:「最安全的法律就是我們目前擁有的法律。這項法案倉促推進,忽視了英國安寧照護系統的實際問題」。
「這不是自由,這是對弱勢者的不尊重!」
2024年11月29日。英國議員們正在就協助死亡法案進行歷史性辯論,抗議者在議會外舉行集會。(AP)
英國保守黨議員克魯格(Danny Kruger)也是該法案的反對者,他21日投書《經濟學人》指出,推動「安樂死除罪化」的活動人士主張這是給予人尊嚴和選擇,但克魯格認為這樣做實際上只會得到相反的效果。
克魯格指出「絕症成年人(生命終結)法案」要求醫生和法官必須確認患者會在6個月內死亡,並且患者本人確實自願選擇死亡,但無論醫生或法官都沒有能力辦到正確預期人會在什麼時候離世。此外,任何人都可以選擇拒絕接受治療、拒絕服藥,使得自己的病狀加重——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有機會在6個月內死亡。
克魯格強調,我們唯一的目標應該是減輕生命臨終時的痛苦,因此最合適的解決方法應該是為安寧照護系統提供足夠且適當的資源。現在的止痛藥已經可以免去人在臨終時無法承受的肉體苦痛。每個人都可以在藥物的幫助下安詳地離世,但問題在於現行的臨終關懷服務參差不齊,且資金嚴重不足,而不是病人沒有選擇權與尊嚴。
根據該法案,醫生將被允許向患者建議協助死亡,即使患者從未提起該想法。另一方面,如果醫生不同意替自己的患者執行協助死亡,則有義務轉介有意這麼做的患者給願意執行的同事。克魯格認為,這樣的法案設計將協助死亡塑造成一種「合理甚至積極的選擇」,讓人想起十年前惡名昭彰的「利物浦安寧照護計畫」(Liverpool Care Pathway),該計畫被指責患者基本上被國民保健署(NHS)「安排」死亡。
克魯格指出該法案若獲得三讀通過,將會給每個病患和其家屬帶來壓力,要求他們必須面對「死亡」這項選擇;患者必須承擔「是否現在就結束生命」的壓力,好讓家人或照護者可以免去照顧他們的費用和負擔。
克魯格指責這不是自由,這對在人生最脆弱階段的人而言是個可怕的負擔,這是對弱勢者極大的不尊重,並給身障者帶來心理壓力「別人會不會覺得我死了更好?」克魯格強調,在生命的盡頭,一個人所需要的尊嚴是得到充分的照護,依賴他人或需要幫助並不可恥。我們需要的選擇,是選擇如何被照顧,例如透過預先的醫療指示,清楚表明是否在失去認知能力或溝通能力時接受急救或靠機器維持生命。
支持者的理由為何?
2024年11月29日。英國議員們正在就協助死亡法案進行歷史性辯論,支持者在議會外舉行集會。(AP)
代表末期和重症病患的倡議團體近年多次試圖修改相關法律。其中最受關注的活動者之一是英國知名電台主持人埃絲特・蘭森女爵士(Dame Esther Rantzen)。蘭森是肺癌末期患者,她向BBC說:「我要求的只是給予我們選擇的尊嚴。如果我覺得自己的生命不值得活下去了,拜託,我可以尋求幫助自殺嗎?」
(相關報導:
生命最後,插管茍活還是放手?醫師社工揭殘酷現實:多數人沒準備好老、病、死
|
更多文章
)
根據BBC,癌症患者納撒尼爾・戴伊(Nathaniel Dye)協助李德彼特(Kim Leadbeater)制定法案,他說該法案將讓人們避免「最糟糕的悲慘死亡情境」,並讓每個人的生命結局「盡可能仁慈和充滿同情心」。「The Dignity in Dying」倡議團體執行長伍頓(Sarah Wootton)表示,每年有多達650名絕症患者以孤獨和痛苦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一事實表明現狀並不理想。
我看過親人痛苦地死去,我不想經歷
巴特沃斯(Jan Butterworth)是一名子宮內膜癌晚期患者,並被告知只剩不到6個月的預期壽命了。她向BBC表示,她想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30年前,她的丈夫因肝癌去世,她說:「那是非常痛苦的死亡過程」,她不想親身經歷一次。巴特沃斯希望能在兒女的陪伴下在家中安詳地離世,但她心理清楚:即使法案通過了,她的願望也不太可能實現,因為她的生命在倒數了。
巴特沃斯向BBC說:「這留給我非常糟糕的選項。我們應該讓臨終的人有機會舒適的離世。」
退休法官尼可拉斯・莫斯廷爵士(Sir Nicholas Mostyn)患有帕金森氏症,但尚未處於疾病晚期。帕金森氏症會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運動神經系統,症狀通常隨時間緩慢出現,早期最明顯的症狀為顫抖、肢體僵硬、運動功能減退和步態異常;在最末期,患者會無法移動也無法說話。
尼可拉斯認為,最有同情心的做法是讓他在身體情況惡化到無法執行日常生活瑣事前,自己選擇結束生命。他向BBC說:「如果你患有帕金森氏症,你的結局會很漫長且非常不愉快」,他支持「絕症成年人(生命終結)法案」,儘管他不符合條件。
安樂死或協助死亡合法的國家有哪些?
2024年11月29日。英國議員們正在就協助死亡法案進行歷史性辯論,支持者在議會外舉行集會。(AP)
根據英國醫學期刊(BMJ),「協助自殺」指醫生提供藥物,並由患者自己服用,決策和行動是患者主導;「安樂死」(Euthanasia)指醫生在病患的請求之下,由醫師直接施打藥物的死亡過程。不過廣義而言,「協助自殺」、「醫助死亡」都算是一種「安樂死」。
「The Dignity in Dying」向BBC表示,全球有超過兩億人在某種程度上擁有合法安樂死的選擇權。不過安樂死一般會規定病患必須「只剩6個月的生命」才能請求「安樂死」;但在比利時、盧森堡、荷蘭等國的規定卻相對寬鬆,甚至允許「非絕症的重病者」在沒有末期診斷的情況下,也可以選擇安樂死;加拿大更準備讓精神病患者也能「安樂死」,更是引發許多爭論。
瑞士自1942年以來便將協助自殺除罪化,位於瑞士蘇黎世的「尊嚴診所」(Dignitas)於1998年開始運作,接受國內外患者。根據BBC,從1998年到2023年,該診所協助了571名英國人安樂死。 此外,奧地利也允許協助自殺。
在美國,有11個州(包括俄勒岡州、加利福尼亞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華盛頓州、夏威夷州、紐澤西州、佛蒙特州、緬因州和華盛頓特區)允許「醫師協助死亡」,即允許醫生開立致命藥物供患者自行服用。
加拿大則合法實行自願安樂死,稱為「醫助死亡」(Medical Assistance in Dying,MAiD),可由醫生或職業護理師提供藥物,並由醫療人員親自執行或是開立處方簽讓病人自行服用藥物來結束生命。
在澳洲,部分地區允許安樂死,但各州法律不同,北澳和澳大利亞首都特區不允許。
「安樂死」目前在台灣尚未合法化,不過在2000年《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通過後,只採取「緩解性、支持性醫療照護」的「安寧緩和醫療」,成為罹患嚴重傷病,經醫師診斷認為不可治癒「末期病人」的一項選擇。「安寧緩和醫療」也被某些人視為一種廣義上的「(消極)安樂死」,但安寧醫療說帖通常會強調「這不是安樂死、而是自然死」。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晚年因胰臟癌末期希望推動台灣的安樂死合法化,因努力無果,於2018年6月2日飛往瑞士接受「協助自殺」,同年6月7日辭世,享壽85歲。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