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謠言還是事實?同行的同行一起求證:《科學與病毒的玩命競速》選摘(2)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大,對人類社會造成深遠且重大的影響。(資料照,AP)

微信是中國一個全方位的手機應用程式,整合了臉書、Instagram、WhatsApp 和 Zoom 的功能,擁有十多億名活躍用戶,其中也包括李懿澤和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其他許多畢業生,他平時都用微信來跟人在中國的朋友聯絡,而當他在微信上提起了武漢的事情,有些微信聯絡人就告訴他:

沒錯,這就是謠言無誤;但也有人說:沒錯,真的有這回事。然後其中有一個人就扔出了一份王牌證據,貼出了一份真實的基因組序列報告,裡頭有多個微生物的基因組片段,有細菌也有病毒,都是從幾個臨床樣本那邊取得的。這些樣本可能有的是用拭子從喉嚨採樣,有的從鼻腔採樣,反正大家也搞不清楚,但總之都有經過處理,先提取RNA,然後再轉成DNA(這樣比較穩定),接著把這DNA拿到某個實驗室裡用機器分析序列,這種情況下樣本通常已經「弄髒」了,上頭會有很多其他的基因組污染到我們所需要的樣本,這是因為人類的黏膜表面原本就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微生物。然而儘管有那麼多種微生物來攪局,其中還是有至少一個樣本裡找到了一部分有用的數據,這個基因組片段用了大約一千個字母進行線性排列而成,雖然只算是一小段基因組,但是要用來辨別病毒類型的話也夠用了。這個數據資料原本是不應該外流的,雖然在你我眼裡,這個序列只是一堆亂碼,就是一千個字母排出來的「attaaaggtttatacc」之類的東西,但是看在李懿澤或蘇珊.魏斯這些科學家眼中,裡頭透露的訊息卻清楚到讓人膽戰心驚。「我當時很是訝異,」李懿澤後來告訴我,他看到那個序列時,覺得它「非常非常像是SARS的冠狀病毒」。

那時候魏斯剛好在過學術休假期,人在加州的拉霍亞,每個禮拜會跟李懿澤等實驗室的成員用Zoom來開會。根據她勉力回想,應該是在十二月底某一次的視訊會議裡,李懿澤提到中國武漢「真的出事了」,我跟魏斯談起此事已是一年多之後,她回想當時的情況後說:「他應該是跟我說:『嘿,有這種冠狀病毒正在傳播。』」雖然他當時就說了「冠狀病毒」,但是在二〇一九年十二月的時候外頭所講的用詞並不是這個―至少在這一小撮病毒專家的圈子以外還沒有這樣。

魏斯在一月二日回到了費城,然後她的團隊就立刻開始訂購更多的N95口罩,這種口罩他們在研究MERS病毒的時候也一樣在用,而其他的個人防護設備如手套和防護衣等已經宣告缺貨,但之後他們還會再添購多組動力淨氣式呼吸防護具,這種設備看起來像是沒有太空衣的太空頭盔。他們開始備戰了,魏斯和她年輕的工作夥伴們當時就已經決定要研究這種新的冠狀病毒,而他們也知道自己需要有保護措施才行。

瑪喬麗.波拉克是一個非常能夠見微知著、有如危險警報器一樣的人物,而她所任職的地方又是國際上首屈一指的傳染病警示單位,講得直接一點,意思就是她是新興疾病監測計畫的副主編。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當下一場瘟疫大流行爆發時,我們準備好了嗎? 更多文章

新興疾病監測計畫(一般都直接稱為 ProMED)是一種電子郵件服務,訂閱者多達大約八萬人,其宗旨是要偵察、收集和傳播全世界每時每刻所發生的疾病事件的相關資訊,該計畫創始於一九九四年,一開始訂閱的人只有四十位,目前是由國際傳染病學會在負責管理,這是一個由科學家和醫療專業人員所組成的機構,所以訂閱這個電子報是完全免費的,而且運作獨立、不受政治力左右,也不講情面,其內容包羅萬象,有時甚至會讓人摸不清事情到底是什麼狀況。如果你訂閱了ProMED 的話,也許某天早上醒來就看到它寄給你三到四封的電子郵件,一封是通知你寮國的水牛罹患了牛結節疹(一種病毒感染);一封是告訴你有一些小孩子去了堪薩斯州某個野生動物園之後就染上了志賀氏病(一種細菌所造成的腹瀉);第三封則是要更新伊波拉病毒的資訊,說明剛果民主共和國最新爆發的疫情狀況。早從一九九七年開始,波拉克就一直都在參與這個計畫,負責處理許多郵件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