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病例創6年新高!最小個案出生僅8天 疾管署揭疫情升溫關鍵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所幸台灣目前尚未發現抗藥性百日咳菌株,但仍應提高警覺。(資料照,陳明仁攝)

上周國內新增3例百日咳案例,分別是家住北部及南部的男嬰,以及家住東部出生僅8天的女嬰,其中,僅北部2個月大男嬰在滿2個月時,曾接種過百日咳疫苗,另2位發病前都還沒有接種疫苗。其發病情況類似,一開始都是咳嗽有痰,或有流鼻水的症狀,也都曾至醫院或診所就醫,確診感染百日咳桿菌。疾管署強調,今年(2025)迄今我國百日咳已累計14例,創近6年同期新高。

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3個百日咳案例中,年紀最小的東部女嬰,出生僅8天便出現症狀,一開始是咳嗽有痰,先到診所就醫,當時的診斷是急性窒息關聯,後來返家休養後,症狀還是持續加重,所以又再度就醫,經安排住院,醫師給予抗生素治療,5天後出院。但女嬰出院後,咳嗽還是繼續的加重,所以又第3度就醫,經檢驗驗出百日咳桿菌,目前收治於新生兒加護病房。

值得一提的是,這3例新生兒案例的家庭接觸者,在個案發病前或是差不多發病時間,也都有咳嗽或是鼻塞、流鼻水等感冒症狀,所以也不排除是成人將細菌從外帶回感染嬰兒,進而導致的家戶感染,加上嬰兒若年紀太小,還來不及打疫苗,就很容易被感染。

百日咳的典型症狀一開始都是流鼻水、咳嗽等類似感冒症狀,最後可能轉為陣發性的劇烈咳嗽,甚至造成呼吸停止、癲癇甚至到缺氧性的腦病。

預防百日咳,最重要還是於幼童2月齡、4月齡、6月齡、18月齡,以及年滿5歲上小學之前,按時接種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另外,未免嬰兒在接種疫苗之前就感染白百咳,也建議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自費接種1劑百日咳疫苗。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今年百日咳疫情嚴峻,跟多國疫情上升很有關係,例如與我國鄰近的日本,今年累計報告已超過9300多例,且已連續4周達2018年以來單周最高紀錄,病例數較去年全年多5000多例,並有嬰兒重症及死亡案例。

羅一鈞說,日本方面分析為何該國今年以來百日咳疫情驚人,有可能是過去幾年新冠肺炎疫情留下的「免疫負債」;另一個可能則是他們已發現好幾例抗藥性百日咳菌株,細菌就易不斷傳播下去。 (相關報導: 否認澳洲萊豬是「美國萊豬進口敲門磚」 食藥署長澄清沒有道德勸說業者銷毀 更多文章

羅一鈞進一步補充,所幸台灣目前尚未發現抗藥性百日咳菌株,但仍應提高警覺,尤其是脆弱且還不到疫苗接種年齡的嬰幼兒,應避免攜往人潮擁擠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