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降低通膨而進行的兩年半的艱苦鬥爭似乎正取得成功。不過此次大選可能會改變這種狀況。
得益於利率上升、供應鏈恢復和工人的湧入,美國通膨率已經下降。但明年借貸成本和價格漲勢是否會繼續放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或賀錦麗(Kamala Harris)的政策選擇。
這兩位候選人都支持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而這些政策可能會阻止通膨進一步下降。但經濟學家,甚至保守派顧問都擔心,川普支持的想法尤其可能加劇通膨。比如,他建議對進口商品全面徵收關稅、將工人驅逐出境以及施壓聯準會降低利率等。
「綜合來看,這些措施未來都會推高通膨。我真的很擔心2025年通膨會惡化,」前共和黨參議院助理、現任職於保守派機構曼哈頓研究所(Manhattan Institute)的Brian Riedl說。
此外,如果川普再次當選總統,他第二個任期將面臨與第一個任期截然不同的經濟背景;他的第一個任期開始時,美國通膨壓力已穩定在低位多年。最近幾天,美國國債收益率已經上升,原因是市場預期川普將贏得總統大選,他的新任期將帶來更高的赤字、通膨或兩者兼而有之。
曾擔任川普白宮立法事務主管的Marc Short表示,鑑於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川普提出的影響更為深遠的政策,有理由擔心,如果川普獲得第二個任期,通膨威脅將會加劇。川普的提議可能會讓他與聯準會發生新的衝突,因為聯準會的任務是保持低通膨。
通膨主要是由全球各種力量推動的,而不是個別總統。在川普的任期內,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餘波使全球需求和通膨壓力保持低迷。在拜登(Joe Biden)擔任總統後不久,隨著美國取消疫情期間的封控措施,通膨率開始飆升。
超低利率和拜登的財政刺激措施,極大地提振了美國經濟重新開放帶來的強勁需求。所有這些因素又遇上供應鏈癱瘓和勞動力市場混亂的情況。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擾亂全球能源市場後,2022年美國通膨率達到9.1%。
之後,由於供應問題逐漸得到解決,且聯準會為防止經濟進一步過熱或出現泡沫而上調了利率,美國的通膨已穩步下降。美國9月份CPI漲幅放緩至2.4%,接近疫情前的水準。展望未來,全球趨勢可能仍將是通膨的主要驅動因素,美國總統採取的措施可能增加或減少這些因素的影響。
賀錦麗已承諾將促進住宅建設、打擊涉嫌哄抬物價的行為,並針對有年幼子女的家庭擴大稅收減免範圍,以此來解決生活成本上升的危機。
川普希望將其2017年減稅法案中將於2025年底到期的部分條款延長,同時進一步降低企業稅率。他還提議取消對工人小費、加班費和退休人員社會安全福利(Social Security)的徵稅。
在貿易和移民政策方面,美國總統擁有更大的自由決定權,無需尋求國會批准,這意味著川普在改變貿易和移民政策方面更有可能採取意外之舉。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負責人Adam Posen說:「如果川普說到做到,直截了當地採取行動,他將給美國經濟帶來負面的供應衝擊。價格將會上漲,美國經濟供應商品和服務的能力將會下降。」
川普移民政策的潛在影響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一項研究估計,驅逐移民將大幅減少經濟產出,同時加劇通貨膨脹。由於可用工人減少,企業將不得不提高工資和價格,或者接受較低的利潤率。
川普政府移民政策提案的支持者則表示,如果美國人做目前由外國工人從事的工作能賺到更多錢的話,那麼美國經濟將好轉。
「如果我們在現實中把勞動力市場限制於只僱傭美國工人,那麼他們將獲得更高的報酬,價格也將隨之提高,」支持川普貿易和移民議程的智庫American Compass的創始人Oren Cass說,「在我聽起來,這就是市場運作該有的樣子。」
但許多經濟學家表示,勞動力市場的運作情況要更為複雜,並警告稱不要忽視勞動力隊伍萎縮的連鎖反應。科羅拉多大學丹佛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Denver)的經濟學家研究了小布希(George W. Bush)政府和歐巴馬(Obama)政府在2008年至2014年期間實施的移民驅逐措施。他們發現,美國每驅逐出境100萬名非法工人,就有8.8萬名美國工人失業。
這是因為在食品加工、農業、建築和酒店業等某些行業,移民工人不一定會與美國工人形成競爭。如果現有的工人被驅逐後,卻沒有去僱傭更多本地出生的工人,這些企業很可能會縮減生產規模。銷售的減少反過來又會導致為這些行業提供服務的本地出生工人所從事的高薪工作崗位減少。
川普關稅政策的影響
商界領袖和經濟學家一致認為,美國消費者將承擔這些關稅成本。「我們將把這些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AutoZone首席執行官Philip Daniele在上個月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川普已提出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的關稅,並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60%或更高的關稅。與他之前的嘗試相比,這兩項措施的影響要廣泛得多。
川普的顧問表示他的關稅政策不會推高通膨,原因要麼是2018年和2019年一系列範圍更有限的關稅沒有推升通膨,要麼是他只是利用加徵更高關稅的威脅來獲得籌碼。
「就像2016年一樣,華爾街和那些所謂的專家預測曾稱,川普的政策將導致經濟成長放緩和通膨上升……而實際的經濟成長和就業成長遠遠好於這些觀點,」高級競選顧問Brian Hughes說。
曾任川普政府立法事務主管的Short表示,川普第一屆任期內的支出削減承諾並未兌現。他表示,同樣的,投資者目前低估了川普第二個任期的產業干預影響贏家和輸家、導致環境對一些企業不那麼友好的風險。
「第一屆任期在放鬆監管方面做得很好,但我不確定川普2.0會是什麼樣子,因為現在他身邊的大多數人顯然都認為政府應該更廣泛參與經濟事務,」Short說。
聯準會和利率
對聯準會來說,弄清楚提高關稅的下游影響將是棘手的,而且可能面臨尷尬處境。任何再度推升通膨的因素都可能導致聯準會放慢甚至停止降息計劃。上個月聯準會啟動降息,將利率從20年高位下調。
川普在任期間曾多次施壓要求聯準會降息,若此次勝選,他將能夠在2026年提名一位新的聯準會主席。Short預測,「這位總統在與聯準會互動方面將非常積極。」
聯準會官員可能會得出結論,認為關稅在抑制需求方面的作用類似於增稅措施。2019年,加徵關稅擾亂了股市,並威脅到商業投資。聯準會在得出結論認為貿易戰對經濟成長的負面影響將超過任何通膨影響後,選擇了降息。
一些人認為,聯準會可能會保持中立。在今年夏天的一次會議上,由川普提名的聯準會理事克里斯托弗·沃勒(Christopher Waller)暗示,如果關稅導致一次性價格上漲,「似乎最終是對供應面的衝擊,央行應忽略它」。
其他一些人擔心關稅可能會帶來通貨膨脹。例如,由於物價上漲,工人或許會開始要求加薪。美國的貿易夥伴可能予以反制,對其他產品徵收關稅,從而引發一場持續的貿易戰。芝加哥聯儲行長古爾斯比(Austan Goolsbee)今年夏天接受採訪時表示:「對我而言,這聽上去更像是會刺激通膨,而不是導致物價水準的一次性變化。」
此外,如果物價上漲,聯準會可能很難按兵不動,畢竟官員們當初曾誤判2021年的價格上漲是「暫時的」。一旦價格上行壓力蔓延,聯準會就會大幅加息,以確保企業和勞動者不會預計高物價將成為新常態。Posen表示:「如果在第一輪通膨之後不久就出現第二輪通膨,那麼就有理由擔心難度會大得多。」
預算赤字上升是最後一個引人擔憂的問題。一些分析人士擔心,兩位總統候選人越來越多的支出和減稅承諾將導致赤字增加,因為政治人物會低估這些承諾的代價。經濟學家表示,如果預算赤字較低且聯準會能夠進一步降低利率,美國的情況會更好。
倡導削減赤字的組織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估計,如果賀錦麗勝選,在未來10年使會使赤字增加約3.5兆美元,若川普勝選,會使赤字增加7.5兆美元。
川普如果上台,較高的赤字疊加引發通膨的移民和關稅政策,有可能在債券市場引起連鎖反應,債市投資者會因持有美國國債的風險而要求更高的收益率作為補償。
「如果他開始與聯準會爭鬥,如果其他國家開始反制,市場什麼時候會真正變得緊張?」前世界銀行(World Bank)行長、在小布什政府當過高級貿易和國務院官員的Robert Zoellick說。「這可能導致一些經濟問題爆發。一旦你開始釋放這些力量,情況就會迅速大幅升級。」
川普的競選搭檔、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范斯(JD Vance)表示,他有些擔心全球債券投資者在川普一旦再度入主白宮的情況下會作何反應。「債券市場、國際投資者……是否會試圖通過大幅推高債券收益率來顛復川普的任期?」范斯上個月接受保守派政治評論員卡爾森(Tucker Carlson)採訪時說道。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經濟學家示警:美國總統大選後,將出現新的通膨風險
|
更多文章
)
范斯強調了兩年前英國債券市場動蕩如何促使前首相特拉斯(Liz Truss)辭職。「利率飆升,」他說,「沒過幾天特拉斯政府就下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