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數次放話,一旦重返白宮,將不惜一切代價實現他的競選承諾——從軍事動員鎮壓美國公民,到利用司法機關追殺政敵等。這些言論公然地挑戰美國的法律與道德標準,以至於許多人認為川普不過是在「耍嘴皮子」,很難有任何實質意義,然而《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社論27日撰文警告:當川普說他要這麼做時,你應該相信他就會這麼做。
川普在第一任期中就已經盡力實現他的激進主張,無論這些目標是否缺乏法律或道德基礎;而川普之所以在過去有所收斂,是因為有其內閣成員的阻擋或拖延,以確保他不會凌駕於法律或國家之上。然而這一次,川普掃除了身邊所有不忠誠者、找來完全聽命的追髓者。當來自內閣的約束和限制都消失後,川普那些承諾與威脅只會更徹底地被實現。
民調互咬,經濟學人看好川普當選
隨著大選將至,川普與賀錦麗的支持率仍難分軒輊,意味著川普重掌白宮的可能性依舊很高,他那些激進狂妄的想法也有很大機會被一一實現。《紐時》指出,事實證明,川普在第一次競選時的承諾正是他執政時的政策藍圖,而如今,川普表示他已經準備好要動員軍隊來對付他的政治對手;他表示他將指示司法機關起訴他的批評者;他表示他將動員國民警衛隊大規模遣返移民(無論合法與否);他表示他準備將伊朗炸成碎片;他表示他將允許私刑暴力作為解決美國治安的辦法。紐時認為,美國人應該相信他絕不只是嘴上說說而已。
動用司法懲罰他不喜歡的人
在今年5月被判34項重罪後,川普接受保守派媒體「極限新聞」(Newsmax)採訪時表示,將要利用司法部門追殺他的政敵:「把總統夫人和前國務卿⋯⋯都丟進監獄,那不是很可怕嗎?那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嗎?但他們想這麼做。他們帶領我們走向一條非常可怕的路,而且這種事很可能會發生在他們身上。」
川普在第一任期中,多次試圖利用政府的權力來懲罰政治對手。他曾公開要求其他國家聽從他的命令,例如要求烏克蘭調查拜登(Joe Biden),這導致了他在2019年首度遭彈劾。除此之外,川普在任期間不斷對司法部長和國稅局施壓,希望那些被他視為不利於他的人能遭調查,包括希拉蕊.柯林頓(Hillary Clinton)、前國務卿凱瑞(John Kerry)、前聯邦調查局局長柯米(James Comey)以及柯米的副手麥凱比(Andrew McCabe)。儘管川普的所作所為沒有導致人被指控,但如果他再次當選,川普將繼續利用司法部門來迫害他的敵人。
在1970年代的水門案醜聞後,美國司法部也設法避免白宮的施壓影響司法決策;在川普任內,許多司法高官也遵循這項做法、抵制他的要求。不過,司法部的規則可以被改寫,而川普也已明言會挑選願意順從他的官員。根據「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截至目前,川普已經在競選期間提出超過100次,要調查、起訴、監禁或以其他方式懲罰政敵的威脅,對象包括拜登、賀錦麗、國會成員、法官和檢察官等。
圍捕並驅逐數百萬移民
今年8月,川普出訪亞利桑那州的美墨邊境時表示:「透過你們的選票,我們將封鎖邊境、停止入侵,並發起美國史上最大規模的遣返行動。」
川普曾多次表示,他會迅速遣返數百萬名在美國非法居留的人;其關鍵幕僚米勒(Stephen Miller)去年層級提到,將在邊境建設軍事化的大型臨時拘留所。儘管川普擁有推行此計劃的權力,但同時也需要國會提供大筆資金,預計成本將高達數百億美元。這樣的大規模遣返行動不僅將拆散家庭、分裂社會,也會造成一系列經濟問題。
在2016年的總統大選中,川普同樣承諾要進行大規模遣返,但4年內實際上只遣返了約32萬6000人,之所以未能執行更大規模的遣返行動,除了因為資金不足外,還包括法規限制,以及聯邦、州和地方官員的抵制。川普的移民政策顧問表示,他們從過去的經驗中學到了教訓,這次會做好準備,調動政府資源並對抗法律限制;根據《紐時》,川普團隊的一個想法是援引1798年的《外國敵人法》(Alien Enemies Act),該法也可用於遣返合法移民。
動用美軍「處理」美國公民
川普在10月13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表示,他主要擔心的是國內政治對手而非外國人對選舉的干擾:「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來自內部的敵人。即使是那些進來摧毀我們國家的人⋯⋯我不認為他們是選舉日的問題。我認為更大的問題是內部人員。我們有一些非常壞的人。我們有一些病人,激進的左翼瘋子。我認為他們是——如果有必要的話,應該很容易由國民警衛隊處理,或者如果確實有必要的話,由軍隊處理⋯⋯」
川普威脅要動用軍隊來對付反對者,再次提醒了大家他會是一位怎樣的總統。2020年6月,川普曾威脅要派遣軍隊進入美國市區,與「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運動的示威者對峙,甚至希望士兵瞄準示威者的腿開槍。時任國防部長艾斯培(Mark Esper)公開拒絕了這一命令,隨後便遭川普解僱。川普已明確表示,如果他再次當選,會任命那些完全順從他的人。《紐時》表示,川普將繼續試圖跨越,美國長期以來將軍隊排除在國內政治外的重要界線,並暗示對他而言,在政治上反對他等同於叛國。
允許法外暴力來解決犯罪
川普在9月一場賓州伊利市的造勢活動上談到了「美國城市中猖獗的財產犯罪問題」,並暗示警察可以透過「短暫的暴力行動」來解決此問題:「⋯⋯一個小時的粗暴執法,我是說真的很粗暴,消息就會傳開,犯罪就會立即結束」。
川普一直以來都鼓勵對被他視為「犯罪者」的對象使用暴力,這些對象不僅包括小偷,也涵蓋合法示威者、公職人員和記者等;在集會中,川普曾對支持者說要「狠狠教訓」示威者;前官員表示,川普甚至曾想讓軍隊對「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的示威者開槍;2021年1月6日,川普要求支持者「奮力一戰」來阻止國會宣告拜登的勝選。
在目前的競選活動中,川普一再提出應對小偷處以死刑的主張,甚至稱這是解決零售竊案的「簡單」方法。雖然他的競選團隊聲稱川普「(警察)超暴力一小時」的主張不應當真,但川普和其追隨者經常使用的暴力言論,已經助長了政治暴力行為,尤其是右派極端分子的暴力行為,越來越普遍。
如果美國受到攻擊,將命令軍方攻擊外國平民
川普在9月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造勢活動上提到,他認為拜登政府在保護他免受暗殺威脅方面做得不夠,並暗指可能存在來自伊朗的暗殺陰謀:「如果我是總統,我會通知威脅(我們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是伊朗,如果你做任何傷害這個人的事,我們將會把你最大的城市和國家本身炸成碎片。」
總統有權對外國發起軍事行動,尤其是針對對美國發動恐怖攻擊的國家。若伊朗對美國官員發動攻擊,川普有權進行軍事報復,但他所描述的「把城市炸成碎片」已經超出報復的範圍。
在川普任內的最後幾天,時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曾擔心川普會下達非法或未經授權的軍事命令,因此要求軍方在執行任何命令前要先通報他。此外,前國土安全部長凱利(John Kelly)與前國防部長馬提斯(James Mattis)曾協議不會同時離開美國,以便其中一人能監控川普的行動。上個月,超過700名前國家安全官員聯名發表聲明,指稱川普不適合擔任總統,因為他報復心重且衝動。《紐時》質疑,如果川普身邊的高層顧問都不信任他能謹慎使用武力,那麼美國民眾能信任他嗎?
停止救災來懲罰藍州(民主黨州)
10月,在加州柯契拉谷(Coachella Valley)舉行的造勢集會上,川普表示,如果該州民主黨州長紐松(Gavin Newsom)不按照他的要求進行政策修改,他將會扣留加州在野火後所需的緊急援助:「我們將照護我們的農民。我們將照顧您的用水狀況。我們會把它強行塞進他的喉嚨,我們會說:葛文,如果你不這樣做,我們就不會給你任何我們一直給你用於野火的消防資金。」
川普擔任總統時,曾多次試圖阻止民主黨執政州獲得緊急援助,例如2017年颶風瑪麗亞襲擊波多黎各(Puerto Rico)後,川普政府延遲了超過20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但在隔年颶風麥可襲擊佛羅里達州時,便迅速撥款,因為川普認為佛州州民非常支持他。
2018年加州發生野火後,川普最初也拒絕批准緊急援助,直到助手向其展示橘郡(Orange County)的支持者數據後才勉強同意。在新冠疫情期間,川普還曾要求國會強迫向藍州推行他的政策主張,像是取消庇護城市和薪資稅,才能獲得聯邦援助。《紐時》表示,美國總統本應為所有美國人的利益著想,但川普顯然不曾將此視為一回事。
根據意識形態來決定哪些公立學校可以獲得聯邦資金
3月,在維吉尼亞州里契蒙市(Richmond)舉行的造勢集會上,川普表示,如果學校的政策與右翼立場相悖,將失去聯邦資金:「第一天,我將簽署一項新的行政命令,削減對任何將批判種族理論、跨性別、和其他不當的種族、性或政治內容,強加給我們孩子的學校的聯邦資助。我不會給任何有批准疫苗或口罩的學校一分錢。我會百分之百阻止男性參加女性運動。」
儘管聯邦政府僅提供公立小學和高中約11%的資金,但對於低收入社區而言,這些資金對維持其正常運作相當重要。即使這些資金的分配條件是由國會負責制定,但川普可能會嘗試調整這些條件,以便更容易地推動他的政治議程;甚至可能會不顧國會的要求,拒絕提供資金。
《紐時》指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境內50個州有學校疫苗接種規定,這在降低傳染病擴散方面非常重要,如果這些規定被取消,將可能引發公共健康危機,並導致美國兒童的死亡率上升。根據一項令人擔憂的數據,那些讓家庭更容易申請免接種疫苗的州,已經出現麻疹和其他傳染病發病率上升的情況。
拋棄美國盟友
2月在南卡羅來納州舉行的競選集會上,川普表示,「一位大國的總統」問他,一旦遭俄羅斯入侵,美國是否會保護該國,即使它「沒付錢」:「不,我不會保護你。事實上,我會鼓勵他們(俄羅斯)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你必須付錢,你必須支付你的帳單。」
在擔任總統期間,川普在2018年指示助手準備讓美國退出北約(NATO),雖然他最終沒有這麼做,因為歐洲國家承諾將增加軍事開支;這些國家也確實做到了,目前有三分之二的北約成員國已經達到國防預算的標準。即便如此,川普仍對北約持懷疑態度,北約成立於1949年,目的是為了將西方民主國家聯繫起來,共同對抗蘇聯及其盟友,但川普並不認為這是一個重要的國家利益。川普表示,他看不出這個聯盟的意義,也不認為美國應該花費資源來保護其他國家。去年,美國國通過了一項法律,明確禁止總統在沒有國會批准下退出北約。不過,川普依舊可以在不正式退出的情況下削弱北約,例如減少派駐北約的軍隊人數,這種作法被一些專家視為「靜默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