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進入倒數2個月,今年約有2.4億美國人具有投票資格,但政治學者指出,白宮新主人的選舉結果最終可能取決於其中區區15萬選民。新聞中常見的「搖擺州」(swing states)和「搖擺選民」(swing voters)是什麼意思,這些決定總統人選的少數關鍵選民是誰、又為什麼能左右大局?
2024年3月19日。一名選民在芝加哥投票後展示了她的「我投票」貼紙。(美聯社)
在美國兩黨制的運作下,有些州的多數選民被認為幾乎永遠支持某一政黨,舉例來說,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在加州和紐約州幾乎無往不利;而共和黨則可以穩拿德州和南部好幾個州。所謂「搖擺州」,指的是政治傾向不穩定、可能在大選中倒向任何一方的州,又稱為「戰場州」(battleground states)。美國哈姆萊大學(Hamline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舒茲(David Schultz)指出,在美國極化政治和選舉制度的作用下,搖擺州成為真正能左右選舉結果的關鍵因素。
根據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今年總統大選的搖擺州共有7個:分別是賓夕法尼亞州、北卡羅來納州、喬治亞州、密西根州、亞利桑那州、威斯康辛州和內華達州。
2024年8月30日。賓夕法尼亞州的競選活動中,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前總統川普的支持者舉著標語。(美聯社)
都是因為選舉人團
「搖擺州」之所以會成為大選焦點,都是因為美國採用「選舉人團」制度,並且除了緬因州和內布拉斯加州按比例分配選舉人票外,其餘48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都實施「贏者全拿」制度,這意味著儘管只是在普選中勝出對手0.1%,也可以拿下該州全部的選舉人票。在2000年的選舉中,民主黨候選人高爾(Al Gore)僅以537票之差輸掉佛羅里達州,使得該州的25張選舉人票全部流向對手小布希(George W. Bush),最終以266張選舉人票對上小布希的271張選舉人票而落敗。
舒茲表示,制憲者在決定「防止大州在全國選舉中獲得不公平優勢」的選舉制度時並沒有想到這一點:「(制憲者的想法是)選舉人團制度可以防止小州被忽視⋯⋯然而,從至少150年、甚至更長的實踐經驗來看,有些州在選舉中確實具有決定性作用。」
所以,到底什麼是搖擺州?
舒茲提出四項指標來衡量一州是否為搖擺州,也可說是最嚴格的搖擺州定義:
第一,該州是否為「戰場」(battleground)。總統候選人經常在陣亡將士紀念日(Memorial Day )和勞動節(Labor Day)的重要期間訪問這些州進行拉票,主觀上將這些地方視為兵家必爭之地。
第二,該州是否「競爭激烈」(competitive)。這意味著兩黨候選人的民調支持差距在5%以內,這是搖擺州的客觀指標。
第四,該州是否具「可翻轉性」(flippability)。搖擺州除了兩黨候選人的民調差距不大、關乎最後的勝負誰屬,更需要在歷屆總統選舉中拿捏不定。以最典型的賓夕法尼亞州來說,該州選民在2012年支持民主黨候選人歐巴馬,2016年支持共和黨川普,而2020年又支持民主黨拜登。
2024年8月21日,一位民主黨的支持者在全代會戴著寫有賀錦麗(Kamala Harris)名字的帽子。(美聯社)
至於在搖擺州內,並不需要、也不見得每位選民都是搖擺選民。舒茲表示,今年的美國大選可能不僅取決於搖擺州,更取決於各州內的「搖擺選區」。他估計,五個州的五個選區中的5%選民將決定今年的選舉結果:「對我來說,這次總統選舉可能取決於15萬選民。」
為什麼有些州會搖擺,而其他不會?
搖擺州不一定會一直搖擺、鐵票倉也不一定永遠保持穩定。像是亞利桑那州最近才成為搖擺州;而佛羅里達州和俄亥俄州等長年搖擺州已經靠向共和黨。專家指出,許多因素會導致這樣的轉變,例如美國的極化政治正加劇全國各地的黨派分歧。
2022年10月28日。一名選民將選票放入亞利桑那州梅薩的選舉投票箱中。(美聯社)
此外,各州的人口變化也是一個原因。無論是美國境內的人們因工作或其他因素所致的人口流動,或是外國移民湧入等,都可能改變一州的政治結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教授達莫爾(David Damore)指出,人口流動一直是研究搖擺州中相當有趣的部分:「當民主黨支持者離開一州時,他們去了哪裡?他們會改變移入州的政黨傾向嗎?」
達莫爾還發現,選民對社會議題的關注,改變了過往因經濟差異所導致的不同政黨傾向,並且推動了搖擺州的政治對話。他舉了幾個例子,包括2016年北卡羅來納州的變性人如廁法案和2019年喬治亞州的墮胎法,並說道:「現在,都會區周圍的二環和一環郊區成為必爭之地,這些郊區曾經是共和黨的鐵票倉,但由於議程轉變和對社會議題的重視,反而對民主黨有利。」
2024年9月3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在佛羅里達州的競選活動「Reproductive Freedom Bus Tour」的巴士。(美聯社)
搖擺州如何影響美國政治?
由於搖擺州能左右總統大選結果,因此兩黨候選人往往會在這些州上花費大量金錢和時間來拉票。達莫爾表示:「這對於如何分配資源有巨大的影響,如果你住在加州,你看不到什麼競選活動;一旦你來到內華達州,到處都是。」
搖擺州的出現,也讓其他地區選民覺得自己的選票毫無價值,進而降低投票率。舒茲認為,搖擺州擁有的至關重要的影響力使得美國總統選舉變得不那麼公平,那些來自非搖擺州的選民聲音可能會被忽略,儘管美國總統選舉是「一人一票」,但在現行制度下,有些人的選票卻比其他人更重要。學界的研究甚至指出,搖擺州可能會獲得一些額外的聯邦資源。
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指出,一些州正透過「全國普選票州際協定」(National Popular Vote Interstate Compact)來改善選舉人團制的弊端。該協定規定,一旦所有加入協定的州擁有271張以上的選舉人票,加入的各州就要把選舉人票全部分配給在全國普選中的勝出者,而非各州的獲勝者。目前只有17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加入該協定,總計209張選舉人票,未達協議生效門檻,因此今年總統大選仍按照各州現行制度投票。
誰是搖擺選民?
根據《紐約時報》4日報導,最新民調顯示,大約18%的美國選民尚未決定要投票給賀錦麗或是川普,而從過往經驗來看,這些「搖擺選民」可能會決定總統大選的結果。
《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總統拜登先前在爭取年輕族群和少數族裔選票的表現不佳,民主黨候選人若要贏得大選,這兩大族群的支持必不可少,副總統賀錦麗的表現則稍有起色,這是為什麼目前民調趕上對手川普的原因。不過,儘管賀錦麗在年輕選民以及亞裔、非裔、西班牙裔和美洲原住民選民之間的支持度有所提升,這些族群的選民當中仍有許多人尚未決定要將票投給誰。根據民調,這18%的搖擺選民與已經確定投票方向的選民相比,他們之中的白人較少、也更年輕。
《紐時》分析,多數的搖擺選民並不是對現實感到不滿的自由派。根據人口統計,搖擺州的搖擺選民有48%的年紀在45歲以下、男性佔51%、沒有大學學歷者高達63%;另一方面,已經決定投票方向的搖擺州選民,有31%的年紀在45歲以下、男性佔47%、其中62%的人沒有大學學歷。總體而言,搖擺選民更有可能認為自己是保守派,而非自由派,這對川普較有利。「YouGov」民調則顯示,大多數搖擺選民認為自己屬於中間派。
2024年9月3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的支持者(左)在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兩名支持者爭論墮胎權。(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