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死侍與金鋼狼》、《腦筋急轉彎2》賣得動!美國人越來越少進電影院,好萊塢怎麼辦?

美國民眾觀賞電影消費習慣明顯改變,今年僅有《死侍與金剛狼》、《腦筋急轉彎2》等極少數大片闖出佳績。(美聯社)

自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所有人被迫改變生活型態,民眾無法走進電影院欣賞電影,影廳生意慘不忍睹。如今儘管疫情已經結束,消失的人潮卻不見回流,電影票房表現大多欠佳,多部被寄予厚望的大片連連失利,好萊塢的經濟也連帶陷入頹勢,顯見美國電影的商業模式可能已永久轉變。

免費訂閱電子報連結圖
 

觀影偏好差強人意,2024僅續集票房仍有亮點

華爾街日報援引National Research Group今年2月調查,美國民眾如今更傾向在家觀賞電影;自2019年底開始,偏好「在家看電影」的比例達65%,明顯已超越「在電影院看電影」的35%。。

美國主流消費者生活習慣改變,直接反映在票房數字上,今年整體美國電影票房慘淡,僅有少數幾部如漫威系列及其他續集電影擁有不錯成績,截至8月11日,《死侍與金鋼狼》在北美累計票房接近5億美元,單周票房更是今年最佳。《腦筋急轉彎2》則賣破6億3645萬美元,《神偷奶爸4》和《沙丘:第二部》分別達到3億及2億8千萬美元的票房成績,除了這些屈指可數的票房亮點之外,其他電影均表現平平,反映好萊塢當前挑戰。

《華爾街日報》:How Going to the Movies Is Changing

電影市場低迷:產量萎縮,觀眾流失,美國螢幕數量減少

根據全球媒體分析公司Comscore調查,截至8月1日,今年美國電影票房僅達48億美元,是近年同期的最低水平,且自2020年疫情開始至今,尚未有任何一年的票房表現恢復疫情前水準。此外,長期為電影票房主力的白人觀眾及介於18至24歲的年輕影迷,回歸影院的速度也顯著放緩,顯示當前的「電影」這個產品越來越難以吸引美國觀眾購票入場。

電影市場疲軟,儘管片商努力推廣,然而受此前好萊塢罷工事件影響,影視作品產量大幅減少,今年大規模上映(即在2,000家以上影院上映或最終在2,000家以上影院播放的電影)的電影僅有54部,為疫情前同期數量的80%。

內外交迫,使得電影產量不如以往,直接影響是美國影院的螢幕總數量也正悄悄減少。根據研究公司Omdia調查,自2020年以來,雖然全球螢幕數量大致保持正成長或持平,但美國國內螢幕數量持續縮減,去年更是下降了7%。

市場明顯轉折,好萊塢如何走出下一步?

面對觀影習慣改變與票房低迷,好萊塢正在調整其商業模式,以刺激新的市場需求。部分電影公司與電影院合作推出特製爆米花桶,甚至在電影院內打造遊樂場、酒吧等娛樂空間,希望利用電影周邊商品及服務,吸引觀眾嚮往多元化娛樂感受,更有意願出門買票。例如近期上映的《死侍與金鋼狼》推出金鋼狼造型的爆米花桶,引發熱賣,是提升票房的另類行銷手段。此外,電影院不斷簡化購票程序,試圖降低進場觀影的門檻,也透過提供預先購票的優惠吸引顧客。

儘管出門觀看電影的觀眾相比疫情前減少,此時,仍願意去電影院的觀眾卻願意支付更高價格觀賞巨幕(premium large format)和IMAX電影。今年上半年,美國電影總票房中有14%來自巨幕和IMAX螢幕貢獻。可見雖然整體電影市場表現不佳,死忠電影觀眾願意掏出更多錢,也不失為一個好消息。

另一方面,不想走進電影院的民眾,其實也願意支付更高價格在家觀賞電影。根據The Numbers Business Report統計指出,越來越多的電影透過高級(租金19.99美元或售價24.99美元以上)數位租賃或購買方式供家庭觀賞,今年這類高級數位租賃或購買的比例超過整體的75%,遠超過串流服務、一般數位租賃方式,以及實體光碟等其他家庭觀影方式。當越來越多消費者傾向在家觀看電影,片商也重新調整策略,縮短電影從戲院下檔到可供家庭租賃的時間,以迎合市場需求。

在觀眾選擇更加多元、範圍更廣的情況下,好萊塢想吸引觀眾的難度更高。隨著觀影習慣的轉變,觀眾對於「出門看電影」的期待,也從影片本身逐漸增加為個性化和高品質的娛樂體驗。雖然當前的市場低迷加上罷工事件讓好萊塢經濟面臨轉型壓力,但這也可能是一個重新定義電影產業未來的契機,促成這個百年歷史的娛樂行業展現全新面貌。 (相關報導: AI熱潮下,電力缺口誰來補?美國各地大舉建設儲能設施,日夜價差是獲利關鍵 更多文章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金牛幫幫忙撰寫,請點此訂閱:風傳媒・華爾街日報VVIP,風傳媒會員獨享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洞悉國際政經最前沿。


責任編輯/周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