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 專屬文章 揭仲專欄:「聯合利劍」後,共軍對台軍事活動實戰性大幅增加

筆者提到,「聯合利劍-2024A」對台針對性軍演結束後迄今,共軍機艦在台灣周邊的活動呈現五大趨勢。(國防部提供)

5月24日共軍「聯合利劍-2024A」對台針對性軍演結束後迄今,共軍機艦在台灣周邊的活動呈現五大趨勢:第一,軍機在中線以東刻意穿越我方「限航區」幾乎已成新常態;第二,夜間飛航演訓的頻率增加;第三,近期直升機頻繁於台海實施操演;第四,無人機出動次數頻繁;第五、常態性部署的軍艦數量倍增。

這些趨勢,顯示共軍在台灣周邊軍事活動的實戰性已大幅增加。

一、軍機在中線以東刻意穿越我方「限航區」已成新常態

國軍在海峽中線以東共設立4個限航區,由北往南分別是R8、R9、R11與R5,名義上是空軍的專屬訓練空域,實際上是空軍為監控中線附近空域、確保空防縱深,所刻意保留的緊戒區。

中共於2023年8月19日,即時任副總統賴清德先生出訪返台後二天,首次派遣多批次的各型戰機,於不同地點飛越海峽中線後,一改以往立即折返的模式,而是沿著與中線大致平行的航向飛行,並刻意穿越我方於中線以東、緊貼中線所劃設的R8、R9、R11與R5等4個限航區後,再回到中線以西。從此之後,中共幾乎每個月都會挑幾天,派軍機越過海峽中線,再刻意穿越我方限航區,甚至在不同限航區間穿梭飛行。

但中共軍機此一「限航區穿越飛行模式」的出現頻率,從今年4月開始疑似大幅增加;3月還僅有3天、4月卻增為13天、5月也是13天。

在5月23日至24日共軍「聯合利劍-2024A」對台針對性軍演後,「限航區穿越飛行模式」的頻率疑似又再增加;6月是16天,7月1日至7月15日之間則已出現13天。

換言之,2023年8月19日以前,中共軍機於穿越海峽中線後不久即折返,此種政治示威意味濃厚但軍事意義有限的模式,在「聯合利劍-2024A」軍演後已是少數,「限航區穿越飛行模式」成為新常態;這不僅會壓縮國軍空軍的警戒區、減少台灣本島空防縱深,也會大幅提升兩岸空中兵力短兵相接、甚至擦槍走火的風險。

共軍之所以將「限航區穿越飛行模式」常態化,除軍事意義,也是以實際行動支援北京對台灣海峽所發動的法律戰;因為這形同否定我方有依據自身法律,於台灣海峽劃設限航區、管制台灣海峽空中交通的權力,具濃厚法律戰意味。

二、夜間飛航演訓的頻率增加

從5月25日共軍「聯合利劍-2024A」軍演後到7月15日止,共軍軍機在台灣周邊實施海上夜航訓練的天數多達16天,較以往明顯增加。5月25日至5月31日之間有2天,6月有8天,7月1日至7月15日之間則有6天,形同每2到3天就會出現一次海上夜航訓練。

在這16天的海上夜航訓練中,有7次是從西南空域進入後,經鵝鑾鼻南方空域後,往北進入台灣東南部空域之海上長距離夜航訓練;在6月12日、6月26日和7月9日這三天,共軍軍機甚至北上到接近花蓮外海空域。 (相關報導: 幕後》鄭文燦案嚇死民進黨!派系不敢公開打臉賴清德 爾虞我詐暗挺陳亭妃選中常委 更多文章

共軍在這段期間所實施的海上夜航訓練中,不乏具濃厚實戰訓練意義者。例如6月17日,共軍軍機在台灣海峽、台灣西南、與台灣西南—南—東南等三個不同空域,均實施夜間海上飛行訓練;又共軍在6月21日、6月26日和7月9日這3天的「機艦聯合戰備警巡」中,都同步實施夜間海上飛行訓練,可能是讓飛行部隊前往犯台作戰時的戰術位置附近,實施夜間飛上飛行訓練,並模擬於夜間對國軍發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