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一號作戰」80周年,這場日軍自明治維新以來發動的最大規模戰役重創了國軍,也為五年後中共的崛起埋下伏筆。由於共軍趁日軍進攻國軍之機大幅擴張地盤,甚至在戰場上與日軍相互配合削弱國軍以及反共的汪政權部隊,用「解放戰爭第一戰」來形容這場戰役都不為過。不過即便是在那最黑暗的時刻,國軍還是有可圈可點的表現。
其中最值得讚譽的,當屬6月23日打到8月8日的衡陽保衛戰,由陸軍官校第3期畢業的方先覺將軍率領第10軍官兵17,600人,抵擋五個師團盡14萬名日軍長達47天之久。雖然最終國軍仍舊失敗,卻還是以7,600名第10軍將士陣亡為代價擊殺48,000名日軍。綜觀抗戰八年,這大概是國內戰場上極少數日軍死亡人數遠超國軍的案例,難怪參戰的日本老兵對方先覺將軍極為敬佩。
筆者對衡陽保衛戰最早的瞭解,來自於觀看陳君天導演的紀錄片《一寸河山一寸血》,從此以後方先覺將軍就成為我心目中的國軍抗敵典範。雖然同時期國軍還在滇緬戰場上取得比衡陽更輝煌的勝利,但滇緬戰場終究發生於國境之外或者邊陲地帶,且駐印軍和遠征軍都獲得美軍的優先支援。相反的,衡陽守軍得到的美援稀少許多,使方先覺更加成為國軍獨立作戰的代表人物。
因為眾所皆知的原因,方先覺的事跡長期以來在大陸被禁止討論,直到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獲得對岸民眾關注。於是就有了《援軍明日到達》這部紀念衡陽保衛戰80周年的電影問世,原本是要在今年6月29日在大陸上映的。結果近日傳出《援軍明日到達》被下架的消息,下架的原因眾說紛紜,但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這部電影宣揚的是抗戰的國軍,而且還是黃埔系的國軍。
可見《援軍明日到達》如同被延遲一年上映的《八佰》一樣,是習近平打擊「歷史虛無主義」以及言論緊縮的受害者。那麼這部電影到底好不好?是否真實反應了衡陽保衛戰的歷史?禁止這部電影上映,對中共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透過訪問當年的參戰老兵,筆者在此一一解答關於《援軍明日到達》被下架的問題。
《援軍明日到達》中戴墨鏡與德式鋼盔的國軍,其實不存在於歷史上。
沒有真實反應國軍形象
光從預告來看,《援軍明日到達》最大的問題是在於沒有真實反應80年前第10軍將士的形象。為此筆者訪問了衡陽保衛戰期間在暫編第54師第1團第2營服務的歐重遙老英雄,將預告片撥出來給他看,請他以參戰老兵的身份談論這部電影裡的國軍形象到底真不真。老人家在看完預告之後,絲毫沒有猶豫的表示《援軍明日到達》沒有真實呈現他們的形象。
首先是預告片裡的國軍,全部都戴德製的M35鋼盔,無論官兵都穿綠色野戰服,甚至還有部份將士戴著墨鏡登場。歐重遙表示,衡陽戰場上的國軍頭上沒有鋼盔,戴的都是野戰小帽,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灰色的。他們使用的武器也只有中正式步槍、捷克造輕機槍以及馬克沁重機槍,可見第10軍雖然是軍事委員會麾下少見的攻擊軍,但單兵裝備沒有比其他中央軍部隊好太多。
(相關報導:
張哲銘觀點:面對中共軍演下的台灣新思維
|
更多文章
)
不過《援軍明日到達》在考據上最不合格的是,裡面安排了由萬茜主演的女軍官顧竹筠,而且她不是國軍的女軍官,是美國空軍第3司令部駐衡陽空軍大隊的女軍官,所以萬茜的角色是美軍不是國軍。可根據歐重遙的回憶,衡陽守軍裡面沒有任何女性軍人,無論是國軍的女性軍人還是美軍的女性軍人,不明白這個顧竹筠的出現究竟是為了什麼?
而且美國在二戰的時候沒有空軍,只有陸軍航空部隊,美國陸軍第14航空軍負責衡陽戰場的單位叫第68混合聯隊,根本沒有所謂美空軍第3司令部駐衡陽空軍大隊這個番號存在。更重要的是,第68混合聯隊在衡陽保衛戰爆發前就已經全面撤出了衡陽機場,還在臨走前實施「焦土抗戰」,毀了機場裡所有的設施,怎麼可能留下一個戴德式鋼盔的華裔女軍官在城內與第10軍協同作戰?
所以若從軍事迷的角度來看,《援軍明日到達》沒有任何的真實性可言,只是把《八百壯士》跟《八佰》裡戴德式鋼盔的1937年國軍形象,原封不動移植到了1944年的衡陽戰場而已。這種刻板印象,從呈現國軍堅苦卓絕保家衛國的努力來看其實不是那麼正面,甚至可能還有暗中把抗戰國軍與納粹德國畫上等號的嫌疑。
歐重遙老英雄認為,犧牲在衡陽的國軍英雄不可遺忘。(作者提供)
國軍將士英勇不可遺忘
身為衡陽會戰的親歷者,歐重遙的參戰經歷十分寶貴,但嚴格上來講他其實不是第10軍的人。原來暫編第54師只是暫時配屬給第10軍,這支部隊本身是第9戰區長官薛岳將軍的嫡系部隊,而薛岳將軍與方先覺的關係其實並不算好。曾經在三次長沙會戰中擊退日軍的薛岳將軍,在「一號作戰」中卻表現得格外差勁,令人跌破眼鏡。
當然完全怪罪薛岳也不公平,畢竟這次日軍動員進攻長沙的兵力遠多過前三次,使第9戰區前三次長沙會戰中以退為進,切斷日軍補給線的天爐戰法完全失去了作用。長沙只守了兩天就被日軍第11軍給攻破,使薛岳將軍為了保存實力,命令他的嫡系部隊第4軍撤離戰場。暫編第54師也同樣收到了薛岳撤出衡陽的命令,不打算陪同黃埔系的第10軍一起去死。
但是為了不給蔣委員長說閒話,暫編第54師的師長饒少偉還是決定將一個團的兵力留在衡陽與第10軍並肩作戰。歐重遙於是隨第1團參加了在五馬歸槽的戰鬥,他們遭遇了日本陸軍第68師團的先頭部隊,成為衡陽保衛戰中首批與敵軍交鋒的國軍。6月23日打了一整天後,第二天一大早歐重遙發現戰場上盡是中日兩軍的屍體。
陳朝章團長發現第2營不見,便勒令歐重遙去尋找,他出色的完成了團長交付的使命與第2營馬忠信營長建立聯繫。可是當他回到第1團的陣地時,卻發現陳朝章團長已經帶領第1營跟第3營主力脫離了戰場,從此刻起整個暫編第54師只剩下一個營的兵力,加上師長饒少偉的警衛部隊留在衡陽戰場上,顯見到了大難臨頭之際,薛岳還是以保存實力為重。
儘管如此,第2營官兵仍留在衡陽戰場與第10軍並肩作戰,歐重遙表示他跟著馬營長從五馬歸槽轉戰到衡陽機場,然後再轉戰到衡陽的太子碼頭。期間他們不只與日軍拚刺刀,還面臨日軍的砲兵和航空兵炸射。日軍九九式直協機投下的燃燒彈,讓他們必須躲在掩體裡面才能生存,所幸衡陽制空權被掌握在中美空軍手中,舒緩了不少來自空中的壓力。
萬茜飾演的這個角色,是整部電影最大的敗筆。(作者提供)
方先覺有沒有投降?
雖屬地方軍系統的暫編第54師,第2營弟兄始終堅持在太子碼頭上,直到衡陽在8月8日被攻破為止。據歐重遙回憶,打到最後他們整個營只剩下七到八人還活著,就連馬忠信營長也不幸戰死。在第10軍宣佈停戰之際,暫編第54師第2營的殘餘弟兄奉命突圍,歐重遙表示他們剩下的零星幾名士兵抱著木頭沿著湘江尋水路逃離了衡陽。
歐重遙他們脫離戰場之後,找到了陳朝章團長並回歸了薛岳將軍的第4軍體系。雖然號稱「鐵軍」的第4軍在抗戰末期也開始得到美援裝備,但歐重遙卻在接受了衡陽保衛戰的洗禮後,對中央軍產生了更高的認同。這段經驗為他戰後轉投胡璉將軍的「土木系」打下基礎,而歐重遙也因為對中央軍有更高的認同,不認為有所謂方先覺將軍投降這回事。
包括他在內,多數衡陽參戰老兵都堅決認為方先覺沒有向日軍投降,只是為了保護傷兵而與日軍談判「停戰」。方先覺在衡陽打出了同一時期其他國軍國內部隊所沒有打出的戰績,還讓推崇武士道精神的日軍如此推崇,絕對是雖敗猶榮的表現。以方先覺的嫡系部隊預備第10師的情況來看,傷亡更是高達90%以上。
筆者訪問過不少衡陽保衛戰的參戰軍人,多數幾乎都是來自周慶祥指揮的第3師,像歐重遙這樣來自暫編第54師的很少,預備第10師的老兵幾乎沒有。戰況有多激烈,絕對不是21世紀的我們所能夠想像。方先覺軍長是「停戰」也好,「投降」也罷,從西方的角度來看他都絕對是一個稱職的軍人。日本也沒有因為方先覺的停戰而看不起他,真正對他嚴厲批評的反倒是中國人自己。
縱然老兵都同情方先覺,可方先覺還是遭受輿論批評,後來他擔任青年軍第206師師長的時候,根據老兵馬增福回憶還遭到部隊裡的「覺醒青年」批評。最終方先覺實在忍受不下去,被調離了第206師,可見衡陽保衛戰的結局確實給方先覺帶來了很大的陰影。關於方先覺到底有沒有投降,受篇幅影響,我們將等到8月深論這個問題。
《援軍明日到達》被禁的意義
坦白講,雖然《援軍明日到達》問題多多,而且劇情還是擺在歌頌饒少偉以及預備第10師弟28團團長曾京等少數戰後投共的衡陽保衛戰老兵為主,目的還是要扭曲歷史,但是這部電影如果真的上映還是對中共政權利大於弊的。首先是中共能彰顯自己的寬大,不分國軍共軍表揚為中華民族流血犧牲的抗戰英雄們,即便是黃埔系的英雄也一樣給予歌頌。
其次則是搭配馬英九前總統訪問大陸,與習近平二度會面的友好氛圍,進一步拉攏台灣的老國民黨人或者其他泛藍陣營人士擁抱北京。現階段絕大多數台灣的國民黨支持者,對於大陸民主與否已經毫不在乎,唯一對中共有所微詞的地方就是中共看待歷史的態度。若北京能夠全面肯定以方先覺為代表的黃埔系將領,而且還是反共的黃埔系將領,將大幅降低台灣在野黨人的反共情緒。
最後還能以方先覺投降以及蔣中正沒能及時派援軍到衡陽為例,向大陸人證明國軍消極抗日,中華民族的未來還是必須要靠中國共產黨來救,同時把反共與親共的中華民族主義者鞏固到自己的陣營來,重複普丁在俄羅斯的成功。但是習近平沒這麼做,大家現在看到了中共的狹隘,台灣的老國民黨員無論中華民族情緒有多強,現在都要對中共多留一些心眼。
更重要的是,或許方先覺與蔣中正在衡陽保衛戰時犯了錯誤,可中共打壓這部電影的結果,卻會讓更多大陸人對衡陽保衛戰的歷史產生好奇與興趣。更多人將因此去研究方先覺英勇抗敵,而不是後來「停戰」的一部分。反共的台灣人與海外民運人士有更多的理由批評中共,大陸的娛樂文化也無法真正發展起來,使北京成為最大的輸家。
(相關報導:
張哲銘觀點:面對中共軍演下的台灣新思維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