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空人繞地飛行5963圈的新發現:在太空中待上一年,DNA端粒竟變長了!

2024年6月6日,波音公司(Boeing)太空船「星際飛機」(Starliner)在佛州成功升空,太空人魏勒摩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斯(Suni Williams)將飛往國際太空站(ISS)停留約一週。(美聯社)

當前美國太空人單次太空之旅的紀錄是371天,但長時間的軌道飛行會以一些令人驚訝的方式改變太空人的身體,給他們的肌肉、大腦甚至腸道細菌都帶來變化。

在幾次握手和簡短的拍照後,美國國家航太總署(NASA)太空人弗蘭克·盧比奧(Frank Rubio)揮手告別了國際太空站。這個美式足球場大小的模塊和太陽能電池板的集合體曾是他在過去371天的家。他離開國際太空站並返回地球,標誌著迄今為止美國人最長單次太空飛行的結束。

2023年3月,他和機組成員原定乘坐的飛船出現冷卻劑洩漏,導致在軌時間被延長,這使其在太空的時間超過了美國人此前創下的連續355天的紀錄。在太空中多待的幾個月讓盧比奧總共繞地球飛行了5963圈,行程達1.574億英里(2.533億公里)。

即便如此,他距人類有史以來最長的太空飛行紀錄還差兩個月左右——1990年代中期,俄羅斯太空人瓦列里·波利亞科夫(Valeri Polyakov)在「和平號」太空站上待了437天。

「聯盟MS-23號」飛船在哈薩克大草原熱茲卡茲干鎮附近的一片塵土中安全落地,盧比奧帶著燦爛的笑容被抬下飛船。由於他在國際太空站的低重力環境中度過如此長的時間,他的身體出現了一定損害,因此他不得不被回收小組抬出太空艙。

不過,他延長的太空之旅將為人類如何應對長期太空飛行,以及如何最好地應對它可能帶來的問題提供有價值的見解。他是首位參與研究在健身器材有限的情況下運動會對人體產生何種影響的太空人。

隨著人類將目光投向更深入地對太陽系進行載人探索,這些信息將被證明是至關重要的。例如,根據目前的計劃,返回火星的旅程預計將耗時約1100天(三年多一點)。太空人將乘坐的飛船比國際太空站小得多,這意味著需要更小的輕型運動設備。

但是,撇開健身問題不談,太空飛行對人體有什麼影響呢?

肌肉和骨骼

在太空中,沒有了重力對我們四肢的持續拉力,肌肉和骨量就會迅速減少。受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幫助我們保持背部、頸部、小腿和股四頭肌姿勢的肌肉——在微重力狀態下,它們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努力工作,因此開始萎縮。

僅僅兩周之後,肌肉質量就會下降20%,而在三到六個月的長期任務中,肌肉質量會下降30%。

同樣,由於太空人的骨骼不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那樣承受那麼大的機械負荷,他們的骨骼也會開始脫鈣並變得脆弱。

太空人在太空中度過的每個月都會損失1至2%的骨量,在6個月的時間裡最多損失10%(在地球上,老年男性和女性的骨量損失率為每年0.5%至1%)。這會增加他們骨折的風險,並延長骨折癒合所需的時間。返回地球後,他們的骨量可能需要長達四年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常。

為解決該問題,在軌太空人每天要進行2.5小時的運動和高強度訓練。其中包括使用安裝在國際太空站「健身房」中的阻力運動裝置進行一系列深蹲、硬舉、劃行和臥推訓練,以及定期在跑步機和健身自行車上進行鍛煉。他們還服用膳食補充劑,以盡可能保持骨骼健康。 (相關報導: 日本南韓恐消失!人口專家示警:東亞各國生育率過低,國家可能走向消亡 更多文章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強調,即便有這樣的鍛煉方式也不足以防止肌肉功能和體積的損失。該研究建議測試更高負荷的阻力運動和高強度間歇訓練是否有助於抵消這種肌肉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