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qlo是我活著的證明!」《日經》專訪柳井正:挑戰「10兆營業額」!

台灣優衣庫公司(UNIQLO)企業標誌。(盧逸峰攝)

「Uniqlo是我畢生的事業,就像自己活著的證明。」

柳井正

Uniqlo(優衣庫)第一間門市誕生於1984年6月,當時Uniqlo還不叫Uniqlo、而是「Uniclo」,全稱是「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但是這間販賣「獨特衣著的倉庫」在香港註冊時卻被誤寫成Uniqlo,當時的社長柳井正乾脆將錯就錯,把「Uniclo」改名更為獨特的「Uniqlo」,並且一路成長為亞洲最大服裝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今年營業額更可望衝破3兆日圓。

作為迅銷(旗下品牌包括Uniqlo、GU、J Brand、Comptoir des Cotonniers、Princesse Tam-Tam、Theory)的創辦人與Uniqlo的現任會長兼社長,75歲的柳井正日前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在全球通膨危機尚未解除之際,柳井正仍看好迅銷的年度營收可望達到10兆日圓,他除了強調「從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全球化時代」,更在Uniqlo開業40週年思考接班人問題。

柳井正表示,他曾寫過《一勝九敗》這樣的書,但也坦言創業經歷其實「大部分都是失敗」。不過即便如此,他也會不斷挑戰,就算經歷過曲折,總體來看還算順利。他感覺這一路走來感覺只過了3年,完全沒有走過40年的感覺。《日經》指出,柳井正將公司的採購批發模式在1987年時轉為從商品策劃到銷售的「一貫制産銷」(SPA:Specialty store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將全球門市快速擴張為3500間、總市值達到12.7兆日元。

如同柳井正所說的,他的創意歷程充滿曲折,迅銷在1997年曾推出「SOPQLO」(運動休閒取向)和「FAMIQLO」(家族休閒取向)等新品牌,但卻不受市場青睞,不到一年就決定收攤;2002年又以「SKIP」開展蔬果食品的網路銷售事業,兩年後又匆匆退場。如今迅銷專注在服飾的一貫制産銷,柳井正談及他的10兆營業額願景時表示,歐美等海外市場能否推高銷售額,才是致勝關鍵。

柳井正説:「過去只有日本總部才有研發權限,如今也賦予歐美等基地、與當地經營者一起經營」、「我認為從現在開始,才是真正的全球化時代」。柳井正表示,時尚與生活方式的變革如今在全球同時上演,為了確保成長,「傾聽客戶的回饋、不斷完善產品、準確反映時代趨勢」極為重要。他透露迅銷每年都會收到超過3000萬個客戶的意見與投訴,更會利用這些反饋來改進產品。

柳井正表示,優衣庫的海外銷售額是日本銷售額的1.5倍,歐美市場顯然已進入擴張期,預計2024年財年(截至2024年8月)歐洲的銷售額將達到2500億日元、成長30%。重視海外市場的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核心客戶的年輕人越來越少,雖然Uniqlo在倫敦和巴黎的門市數量已與當地頂級品牌旗鼓相當,但GU的門市總數為468家幾乎都在日本國內,GU的全球化當然勢在必行。

談到接班問題,柳井正坦言「我覺得10年之後體力可能堅持不下去」,並且表示「經營需要團隊協作。我並不是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來回跑,接班人的培養工作也在努力的去做」。《日經》指出,現任樂天控股(Lotte Holdings)社長玉塚元雖在2002年曾就任迅銷社長,但短短3年就遭到撤換;45歲的塚越大介在2023年9月就任Uniqlo的總裁兼營運長,但未來是否接班也未有定論。

柳井正在今年2月份的訪談中也提到,他不認為開發千篇一律的連鎖店是個好主意,能夠滿足本地和全球需求的商店壽命更長,這也需要深入了解當地客戶需求和市場資訊的當地員工,才能管理好店面。或者說,在電子商務的衝擊下,只有「值得參觀的實體商店」才能生存。他誇讚塚越大介擁有北美經驗,更是迅銷管理與創新中心的負責人,是一位合格的領導者。 (相關報導: 一文看懂》歐盟對中國電動車突祭關稅武器 衝擊有多大? 更多文章

柳井正還說,一間企業如果要考慮開展國際業務,應該問自己三個問題:你的與眾不同之處是什麼?你做了什麼造福世界的事?你將為你所在的國家做些什麼?他表示一間想要走向國際的企業必須展示你是誰、你能做什麼、你想要實現什麼,這樣才能與全球志同道合的優秀個人和公司合作,創造獨特的事物並改變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