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觀歷史,許多科學發現都撼動人類的價值觀,讓我們無法再聲稱自己最特別,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無數天體的其中一個;智人不是神明造物的巔峰作品,只是進化論產生的一個物種。而新近研究也不斷揭露其他生物彼此溝通的奧秘:人類早已不是唯一擁有溝通能力的萬物之靈。
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生態演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10日刊載科羅拉多州立大學(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行為生態學者帕爾多(Michael Pardo)與同事的非洲象研究。《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研究團隊發現非洲象與同伴溝通的時候,會使用類似人類社會中「名字」的稱呼來呼喚、回應彼此。
根據帕爾多敘述,瓶鼻海豚具有識別個體身分的哨音,且會模仿其他海豚的「招牌哨音」,橙額鸚鵡(orange-fronted parakeet)也有類似的能力,可以回應其他鸚鵡的叫聲,但是非洲象的狀況與上述兩種動物不同,大象彼此溝通時,不僅僅只是重複識別個體的聲響。
New research suggests elephants use something equivalent to the arbitrary names human beings invent for each other.This adds to the growing evidence that elephants are among the most intelligent animals on the planet https://t.co/ZXJH5aCS0b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June 11, 2024
帕爾多團隊的研究對象,是兩組受到長期研究的肯亞非洲象群,其中一組在桑布魯郡(Samburu),1997年起受蘇格蘭非洲象權威道格拉斯—漢密爾頓(Iain Douglas-Hamilton)團隊研究,另一組在安博塞利(Amboseli),1972年以來由美國學者莫斯(Cynthia Moss)團隊觀察研究。實際上,這兩位學者都是帕爾多團隊的共同作者。帕爾多團隊的研究以及先前道格拉斯—漢密爾頓團隊在坦尚尼亞、烏干達進行的研究,都證實了大象是最聰明的動物之一。
若進一步說明,非洲象使用的「名字」,並不像人類使用的名字或海豚的哨音那樣明顯特殊,而是藏在低沉的隆隆聲裡頭,構成象群溝通當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這些隆隆聲可以讓幾公里以外的地面震動,大象可以藉此與視線外的群體成員聯絡;另一方面,非洲象彼此打招呼時,也會發出這種隆隆聲,在母系社會的象群中,母象最常對小象發出這種聲音,另外族長也會這樣呼喚落後的成員。帕爾多與同事利用安博塞利和桑布魯郡的錄音,藉此分析數以千計的非洲象呼喚聲,辨識哪頭象發聲、又是朝向哪頭象呼喚,也反覆播放錄音給特定大象聽,觀察牠的反應。團隊還設立機器學習協定,試圖分析、歸結出特定的模式。
When their babies are near, bottlenose dolphin moms modify their signature whistles, similar to human parents speaking in baby talk.https://t.co/yD8XtiwWWz
— Science News (@ScienceNews) June 30, 2023
就像海豚的哨音一樣,人們從很久以前,就知道大象發出的隆隆聲可以用來識別個體,不過還需要確認發出隆隆的大象究竟是與同伴交流,還是在模仿叫聲的接收者。研究結果表明,非洲象的呼聲會跟著接收者而變動:首先,團隊可以根據特定的呼聲,藉由檢視隆隆聲的頻譜來預測接收者;其次,團隊檢視特定大象對同一個接收者發出的多段隆隆聲,發現這些聲音彼此之間的相似程度,比對不同大象發出的隆隆聲還要高;第三,接收者對於針對牠們的呼聲,會做出較為強烈的反應。
更重要的是,不同呼叫者對同一頭大象發出的隆隆聲,比其他種類的呼聲更為相似,這代表所有大象都對同一個同伴使用相同的「名字」。不過這些隆隆聲包含一些頻率低於人類聽力範圍的聲音,因此學者還不清楚隆隆聲的哪部分代表個別大象的名字。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生態學者威特麥爾(George Wittemyer)是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他指出大象是極其社會化的生物,總是在碰觸彼此、與彼此交談,這些關於「名字」的發現,或許是佐證大象溝通能力的其中一份資料,「我們正撬開一條通往大象內心的門縫」。這些發現加總起來,證實大象的智力在許多方面都與人類比肩,而另一方面,也凸顯人類屠殺大象是多麼殘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