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型飛彈系統部署菲律賓:「堤豐」系統現身第一島鏈,如何影響印太局勢?

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左)視察「肩並肩軍演」的海馬斯火箭射擊操練。(美聯社資料照)

根據美國《海軍新聞》報導,美國陸軍的新型陸基飛彈發射系統最近在菲律賓北部部署,這套被稱為「堤豐武器系統」(Typhon Weapons System )的中程能力陸基飛彈發射系統,正在參與為期兩周的「堅盾-24」(Salaknib 24)聯合演習。

不過,此次是這套新型陸基飛彈系統首次在「第一島鏈」(First Island Chain)亮相,中程飛彈的射程可達兩千公里以上,因此被認為可達中國東南沿海地帶及敏感的南海及台灣海峽區域。專家視此為對中國發出警示,傳達美國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防禦能力。

與此同時,針對美國的舉動,中南海也隨即釋出高調反制信號,發佈與古巴軍事高層在北京有軍事對話的消息,較勁意味十分濃厚,事件再次折射出「美菲中」三角關係的激烈角力。

根據路透社,一年一度的菲律賓和美國的「肩併肩」(Balikatan)演習將於下周一(4月22日)登場。除了美國海岸防衛隊,菲律賓海防隊也將首次參與這項大型聯合軍演。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防與戰略研究所(Institute of Defence and Strategic Studies)資深研究員許瑞麟(Collin Koh)博士向BBC中文表示,「堤豐」武器系統基本上是一種後中導條約時代的作戰能力,而這種系統特點是可移動的,可以搭載在重型運輸機上,可以在短時間內迅速部署到作戰區域。

一個典型的「堤豐」炮兵部隊不是獨立的單位,而是屬於更大的單位,例如美國陸軍的多域任務部隊。該系統發射的戰斧飛彈具有中程打擊能力,可以對高價值敵方目標進行遠程深度打擊,例如指揮控制中心、彈藥庫和機場等。

許瑞麟表示:「它的射程比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等武器更遠。烏克蘭戰爭顯示了打擊這樣一個移動式系統進行的困難性。例如,烏克蘭配備的美國多管火箭系統(HIMARS,又稱海馬斯)在戰場上存活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最近才被俄羅斯成功擊毀。」

軍事學者、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非長駐研究員長尾賢(Satoru Nagao)博士則告訴BBC中文稱,「提豐」系統的部署,在戰略上可用於處理台海軍事衝突。

他表示,該系統是最新的陸基飛彈發射系統,可通過發射戰斧巡弋飛彈或「標凖六型防空飛彈」SM-6(更確切地說,是標凖長程飛彈RIM-174B)飛彈攻擊陸地或海上目標。在此情況下,「標凖六型防空飛彈」不僅能用於對空作戰,它也可以攻擊陸地和海上目標。

「提豐」系統是什麼?

根據報導,「提豐」武器系統是套中程能力陸基飛彈發射系統,可搭載「戰斧」(Tomahawk)巡弋飛彈和「標凖六型」(SM-6)飛彈。這套軍事系統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設計,採用美國海軍MK-41垂直發射系統,加以修改後用於陸基作戰。

根據美國海軍新聞網,這些發射系統是構成美國陸軍新的多領域特遣隊(MDTF)的核心要素之一;該部隊主要用來因應俄羅斯和中國造成的廣泛威脅。 (相關報導: 美CIA局長警告:習近平決心控制台灣,必須嚴肅看待 更多文章

長尾賢告訴BBC中文,與海上船艦相比,像「提豐」系統這樣的陸基車輛具有可以移動,重新隱蔽、裝填和再次發射飛彈的優勢,而傳統海上船艦需要返回港口進行裝填。長尾賢解釋,一個陸基飛彈發射器意味著重覆的飛彈攻擊,這是一個重要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