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公投到底是「人民作主」還是「政黨對決」?

總統蔡英文出席「四個不同意,台灣更有力」公投說明會。(顏麟宇攝)

新冠疫情稍歇,「政治疫情」即刻升溫,警戒降級後的朝野政黨,第一件大事就是為即將到來的一二一八四項公投動員,國民黨「夜宿」凱道四十八天,被譏嘲「寒酸」;執政的民進黨則排場果然不凡,下達三百場說明會的動員令,三百場的概念是要在公投投票前每天舉辦六到七場,每天照三餐吃不夠,還得一餐至少分配二場說明會。

公投可以延期,辯論或說明會不能沒收

孤掛在兩黨之外、發動公投提案的民間團體,可憐巴巴地到民進黨公投說明會外「踢館」,要求舉辦辯論會。不論民進黨願不願意辯論,依法由政府出面舉辦說明會或辯論會,根據疫情爆發前的規畫,中選會原本是要在七、八月間,為四項公投舉辦二十場電視辯論會,每一案都要辦五場。四項公投既是因為疫情延期,恢復舉辦後當然應該依原定計畫施行。民團不論去不去民進黨公投說明會外踢館,中選會都有責任為公投案舉辦電視辯論會或說明會,因為這是法律賦予人民應享有的權利。中選會應該盡早公告辯論會或說明會,給予民團公平訴求主張的機會。

蔡英文下達動員令同時,把四項公投界定為「不要讓國家的未來被政黨利益綁架,也不要讓國家的重大政策被政治惡鬥犧牲」,由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領導的「人民作主教育基金會」四年前靜坐民進黨部前訴求降低公投門檻時,要的是還權於民,大概不會意料到公投會演變成蔡英文口中「被政黨利益綁架」,事態演變至此,就不能不談談到底是哪個政黨的利益綁架了國家政策?

這個問題,毫無疑問,民進黨是站在理虧的一方,畢竟四項公投中除了核四商轉與民進黨反核神主牌有違,而核四坎坷三十年停建復建又封存,大抵不脫民進黨的堅持,然而,二0一四年封存核四的但書就是留待「核四公投」,很遺憾,馬政府執政末期焦頭爛額,民進黨根本不理核四公投的可能性;蔡政府第一任民團發起「以核養綠」公投,即使高票通過,也未能對蔡政府有絲毫影響,相反的,蔡政府加速送走燃料棒。簡單講,要不要核四這件事,人民意見從未受到正視,甚至直接檢驗,朝野兩黨愈是想迴避愈是成為重大政策爭議,甚至嚴重的政治干擾。

至於其他三項公投,不論是民團發起的護藻礁公投,或者國民黨發起的反萊豬公投和公投綁大選,都曾經是民進黨用以爭取民意的主張,而且「言猶在耳」,大潭電廠三接站政策初始,蔡英文曾經簽署的「藻礁永存」就如影隨形,莫怪公投發起人潘政忠會反斥民進黨「綁架藻礁」;同樣的,「美豬進口,總統下台」是八年前民進黨喊得震天價響的口號,這次國民黨發動的是「反萊豬」公投,而非「反美豬」公投,換言之,公投即使通過,美豬照樣可以進口,只不能含有萊克多巴胺,美國政府要是有點良心,理當不會強塞含萊劑豬肉給台灣,至於公投若通過,台灣就不可能加入CPTPP,就不知從何說起,因為美國前總統川普時代就退出CPTPP,迄今拜登政府尚未重返CPTPP,倒是「突襲式申請加入CPTPP」的中國,迄今也未開放含萊劑豬肉食品進口。 (相關報導: 風評:民進黨「總攻」 蔡英文何忍子弟「我死則國生」 更多文章

20211031-國民黨副秘書長羅智强發起夜宿凱道反萊豬四項公投活動。(柯承惠攝)
20211031-國民黨副秘書長羅智强發起夜宿凱道反萊豬四項公投活動。(柯承惠攝)

全面執政能讓總統跛腳的是民進黨,而非國民黨

至於公投綁大選,民進黨就更說不過去了,因為公投法本來沒有規定公投必須綁大選,而是「得」與大選日期相同,自有公投法以來,公投日期一直與大選投票日相同,除了節省社會成本,和民進黨認為有利於公投投票動員脫不了關係;偏偏在降低公投門檻後的二0一八大選綁公投,民進黨全線潰敗,民進黨立刻修法不但限定公投只能兩年舉辦一次,而且還限定日期;今年是新公投法後第一次公投,就碰上新冠疫情而延期,足以說明「限定公投日」的荒謬,民進黨政府會把公投日定在颱風季,也是十二萬分天才,拜氣候變遷之賜,這兩年沒有真正侵台的颱風,試想如果兩年後的公投碰上的是強颱來襲,豈不更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