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個復甦中的原鄉─秘境桃源

桃源空拍圖。(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典藏台灣)

我想,人一生中應該要到桃源旅行一次,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讓人心生嚮往,而現實世界中的桃花源就在高雄桃源區,一個群山圍繞的原住民部落,距離高雄市中心車程約二個半小時,荖濃溪為當地重要河川,八八風災後讓荖濃溪風雲變色,也中斷了當地觀光發展,其後經過多年的重建,桃源仍然是一景色秀麗的台灣原鄉,值得我們深入旅行。

一早,稍有涼意,從左營高鐵站啟程前往世外桃源,高雄市桃源區。這條通往六龜荖濃的台27線與通往桃源的台20線,是始自日據時代的古道也是目前通往玉山國家公園與台東的必經道路,十多年前,南橫開通後,是高雄通往台東的重要路線,也是熱門的泡湯景點,但八八風災後一夕之間嘎然停止,山崩屋毀,道路柔腸寸斷,觀光客不再來,原住民生計出了問題。到了當地後,原住民朋友早已經展開活力熱情的雙手迎接各地的觀光客。危機總是帶來了轉機,因為我從原住民身上看到無限希望。

很幸運,在路況不好的當下走一趟原鄉之旅,特別深刻感受到原住民生活的不便利,當然,也很幸福,走入原鄉認識更深層的原住民文化,這是一趟心靈成長之旅,也是一趟文化洗禮之旅。第一站來到原住民文物館,這是我第一次來桃源,也是第一次直接面對布農族文化,引發我好奇他們的生活、歷史以及祭典。

原住民文物館。(作者提供)
原住民文物館。(作者提供)

桃源區布農族人口約占85%,鄒族人口約5%,其餘為漢人。布農族射耳祭為族裏一年中最重要祭典,又名鹿耳祭。桃源區內主要產業有梅子、愛玉、芒果等,境內有玉山國家公園,自然生態豐富。人文生態方面,有布農文化展示中心以及桃源原住民文物館,具有文化傳承與教育意涵。

在原住民熱情招待下,中午品嘗了桃源梅子大餐,原味十足的山豬肉、山羊肉、梅汁豆腐與溪蝦等讓人大快朵頤,山豬肉肉皮嚼勁十足,山羊肉肉汁甘甜,鮮紅的溪蝦在嘴裡吱吱嘎響,梅汁沾滿豆腐是酸中帶甜的精心特製料理,道道美味十足的料理呈現出原住民的好客與美食精神,溫和爽朗的大廚媲美五星級飯店主廚,嘗言民以食為天,我說民以食為樂,在原鄉尋樂的方式,就是在桃源品嘗溫熱入心的原民美味料理,吃飽又盡興。桃源部落特色料理,例如山豬肉、山羊肉、梅子雞湯、梅子豆腐、葉桃粽等,均值得細細品嘗。

原民美食。(作者提供)
原民美食。(作者提供)

一路挺進到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口,再往前就到台東。桃源區另一項特產就是梅子,桃源盛產梅子,梅子樹可分食用梅與景觀梅,開白花的梅樹通常可食用或加工成高附加價值商品,梅子小小顆的,卻是實用的天然聖品,像梅子酒、梅子汁、酸梅或梅子醬等,目前桃源的梅子產業亟需振興,在災區重建過程中如果梅子產業能創造經濟高附加價值,也許就能幫助桃源偏遠山區人們改善生活。

雖然梅山口因為八八風災後路變得難行,遊客少很多,當地居民也覺得無奈,但因為人少,多了一份清幽。時值早秋,玉山國家公園梅山口前綻放潔白的花朵,雖然相當多的樹木都被洪水沖走成了枯木,還好有這些美好的生命在風災後依然挺立,用一身洗練的綿白迎接新的遞嬗。

樂觀的原住民,經歷生離死別後,在堅定信仰下,站穩腳步再重新出發,桃源從此成了台灣唯一的祕境,自然環境經過休養生息後,蛻變成豐富的生態寶藏。桃源變得不一樣了,尤其是賣愛玉的杜媽媽家,她們的愛玉籽,色澤飽滿且清香,當我吃到第一口時,口感酸甜爽口,粒粒晶瑩剔透大顆又真材實料,讓我不僅對平地夜市的愛玉乏味。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再也沒有甚麼旅程比得上探索台灣秘境所擁有的無窮樂趣,一趟桃源祕境之旅,除了讚嘆山川的鬼斧神工之外,十足豐富的布農文化洗禮,也讓我充實更多台灣原住民的見識,更加認識台灣在地文化之美。

路途的崎嶇難行讓我充分了解桃源的原住民生活仍顯艱困,經過八八風災的摧殘後,原鄉還在辛苦的復健中。回程高雄的車程中,緩緩的開出山區,沿途景致如果沒有親眼見識過,著實無法體會毀滅性的風災曾在此留下如此巨大的創傷。 (相關報導: 巴西帕爾馬斯將舉辦首屆世界原住民運動會 更多文章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