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昌專文:都是梅花鹿惹的禍

梅花鹿讓原住民維持很長時間的狩獵文化。

念台灣史,我們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第一批大舉移民來台灣的漢人,其實是來當「外勞」─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外勞。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一六二四年來到台灣,那時叫大員。不過真正的大員,指的是大員灣,台江內海,當今台南市一帶。

荷蘭人來到大員,後來逐步開拓台灣西南平原。據荷蘭人的估計,台灣西部大約只有十萬原住民,至於東台灣,一直到同治年間仍屬﹁化外之地﹂,並無人口資料。

一六二四年,荷蘭人來到台灣西南平原時,大員四周的原住民是平埔的西拉雅族。據一六三九年荷人的報告,西拉雅諸社,麻豆社有成年人三千人左右,蕭A社(佳里)二千六百人、目加溜灣(善化)一千多人,新港社(新市)一千出頭,大目降(新化)約一千人,這些是比較大的村落,其他村落則數百人之譜。因此,我們約可推測當今台南縣境內的平埔原住民人口,大約只有一、二萬人,而這還算是人口密度較高的西南平原。

那時福爾摩沙西岸的人口結構大約是:粗估平埔族十萬出頭(一六五○年,福爾摩沙全島向荷人歸順的土番,有三一五部落,六萬八六七五人);比荷蘭人早到的漢人移民一千五百人;荷蘭人初期約一千人,後期約一千八百人。要開墾台灣,這樣的人力顯然不足。

一六二六年,西班牙也據有北台灣雞籠、淡水之間。西班牙人在一六四二年雞籠大戰敗北後離台。他們沒有留下人口的估計資料。但據荷蘭人的情報,一六二九年西班牙人在北台灣的兵力,大約是二百名西班牙人和四百名菲律賓人。而後來荷蘭人打敗西班牙人,這些「菲勞」並未隨西班牙人撤退,而流落台灣。

換句話說,第一批來台灣的菲律賓外勞,其實早在三八○年前。西班牙人也同樣面臨台灣原住民人口太少的問題,但他們和荷蘭不同,因為西班牙人早在一五七一年便建立馬尼拉為菲律賓首府。和巴達維亞比起來,馬尼拉離台灣近得多,而且西班牙據呂宋島已久,用菲律賓原住民很順手。

荷蘭則新據爪哇不久,一六二七年自巴達維亞到福爾摩沙的第一位荷蘭教士干休士說,巴達維亞的原住民已經都信了伊斯蘭教,不願改信基督教。荷蘭人顯然對他們不敢太信任,再加上兩地距離太遠,所以荷蘭就近鼓勵中國東南沿海漢人移民台灣,作為勞動力。這是第一波漢人的移民潮。

荷蘭領台時期,來台漢人在荷蘭人眼中都是「外勞」。
荷蘭領台時期,來台漢人在荷蘭人眼中都是「外勞」。

漢人移民到台灣,在荷蘭人眼中,就是「外勞」。到了一六五二年郭懷一事件時,西南平原的漢人已有二萬人,這個數目可能已經超過當地原住民。荷蘭軍隊一千五百左右,對大量來台的漢人勞工,又愛又怕,於是籠絡原住民而對漢人採高壓手段。更何況,當年不管哪一個政府,對外勞都是苛刻的,比較一下美國在十九世紀末對華人勞工,二十世紀末台灣對泰勞等,不能以今日標準去苛責荷蘭。 (相關報導: 吳豐山專欄:我所瞭解的台灣和台灣人 更多文章

郭懷一事件,其實就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外勞暴動」。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做法是討好原住民,對原住民不課稅,但對漢人移民則不論經商買賣或開墾都課以重稅。漢人被剝削得受不了,於是「外勞頭子」郭懷一領導暴動。結果原住民站在荷蘭人那邊,郭懷一就是被新港社所殺。而為什麼原住民會站在荷蘭人這邊,平心而論,荷蘭人對漢人勞工很苛刻,但對原住民不錯,開墾耕作,辦教會學校,又創造「新港文」,確實裨益原住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