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宣佈上任後「第13次對台軍售」 美台商會警告:應付灰色地帶威脅仍有不足

2020年10月27日,台灣各型戰機在軍事演習中停放在南部高速公路。(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星期三(2月21日)宣布了一筆金額達7,500萬美元對台軍售,代表美台商業界的美台商業協會(USTBC)星期四(2月22日)說,雖然華盛頓將對台軍售程序持續常態化值得歡迎,但是只專注於提供台灣彈藥及系統維持能力等不對稱能力來應對中國入侵的假想狀況,無法滿足目前台灣面對中國灰色地帶脅迫的需要,近日發生在金門水域的事件凸顯了這個問題。

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DSCA)星期三發布聲明說,已通報國會關於美國國務院已批准向台灣出售的總金額達7,500萬美元的「先進戰術數據鏈升級計劃」 」(Advanced Tactical Data Link System Upgrade Planning) ,以強化台灣的通訊及網路安全,改善台灣應對當前及未來威脅的能力。

將派遣美政府人員赴台

這個「先進戰術資料鏈升級計畫」的內容,包括跨域解決方案(CDS)、高保障裝置、全球定位系統(GPS)接收器、通訊設備、需求分析、工程、技術服務、以及後勤和專案支援的其他相關內容。

此外,國防安全合作局也說,擬議軍售的執行將需要估計200名美國政府人員及200名美國承包商代表前往接收方,以提供工程及技術支援服務,以及專案及技術審議。

美台商業協會週四在一項聲明中對此軍售案表示歡迎,但仍認為拜登行政當局的對台軍售政策過於聚焦在不對稱防衛能力上。

「我們歡迎這個持續常態化及定期化的軍售進程。不過我們再一次見到的是專注於能力維持,而幾乎沒有考慮到台灣正面對的更廣泛挑戰——包括封鎖和攔截的可能情況以及灰色地帶的活動,」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說。

美應考慮更廣泛軍事選項

他說,該協會呼應被提名為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的塞繆爾·帕帕羅(Samuel Paparo)將軍最近在參議院的證詞中所說的,「如果我們只針對入侵進行規劃,那麼我們將導致更廣泛的軍事選項沒有被納入規劃中。」

「不對稱做法只是拼圖中的一塊,而不是整個拼圖,行政當局必須擴大它的做法。我們的安全協助應該包括能讓台灣回應所有挑戰的能力,而不是只去應對入侵威脅,」韓儒伯說。

美台商會2022年5月曾經在一篇評論中批評拜登政府新的對台軍售政策只專注於中國解放軍對台灣「諾曼第登陸日式」的攻擊,並提出這種做法的缺點。韓儒伯說,該協會在針對近來幾次軍售發表評論時都不斷提出同樣的論點,因為這些軍售「幾乎都只專注於彈藥及能力的維持。」

金門水域爭端顯示台灣海巡能力須增強

上個月才在台灣總統大選後隨同前美國副國務卿基斯·柯拉克(Keith Krach)訪台,並與台灣副總統及當選總統賴清德會面的韓儒伯也提到上週在金門附近水域發生的事件——一艘進入限制區的中國快艇因躲避台灣海巡人員追緝翻覆導致兩人溺斃,隨後引發一連串中國與台灣相互指責的爭端。 (相關報導: 華爾街日報》AI有一位意想不到的贊助者:年近八旬的黑石CEO蘇世民 更多文章

「圍繞金門所發生的事件需要台灣有一個有力的海巡力量來巡弋它的領水。培訓與互操作性應該是最主要的目標,加速台灣海巡署船隊的擴大及現代化也是如此,」韓儒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