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距今已77年。當年的親歷者中,碩果僅存的最後一人,是被臺灣省行政長官兼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陳儀下令憲兵駐臺特高組秘密逮捕而幸運脫逃的「奸偽首要」、時任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專員兼政令宣導組組長的曾璧中。曾璧中現年111歲,他一生歷經大風大浪,總是逢凶化吉,化險為夷,竟最後得以頤養天年,也是一代奇人。

曾璧中,字弘慈,1913年生於廣東省鎮平縣(隔年改名蕉嶺縣)新鋪鎮南山村,在本村上壽學校和梅縣石扇公學(今梅北中學)開蒙。父親早逝,而出洋遠赴荷屬東印度爪哇習商。1926年由叔父資助回國就讀梅縣東山中學,次年因學校學生多人參與中國共產黨領導反對國民政府清黨的梅縣武裝暴動,學校乃遭到梅縣當局封閉,曾璧中遂遠到廣州報考廣東省立第一中學(今廣雅中學)而獲錄取。時省一中的校長為前國立北京大學教授梁漱溟,梁漱溟教授《中國哲學史》、《人生哲學》等課程,曾璧中以在課堂上的優異表現以及在校刊《一中學生》每期發表的文章而受到梁漱溟的賞識。梁漱溟因教育理念和廣東省李濟深當局未洽,隔年便回北大任教。1931年曾璧中高級中學部畢業,梁漱溟尚來函邀請曾璧中到北大升學,惜曾璧中因考慮家中經濟負擔而未去,就近考入廈門大學中國文學系,僅讀了一年,叔父於爪哇過世,接濟中斷,乃由其省一中老師羅卓漢帶往興寧縣立第一中學任教一年,再返回廈大復學。初期因經濟拮据,全校學生只有他一人自己燒飯,待到後來獲得嘉庚獎學金,才能外食。曾璧中富有領袖氣質和文采,大學期間擔任過學生會主席、文史學會、兩廣同學會、客屬同學會會長,在校外主編《華僑日報》副刊,也經常在《廈大週刊》、《福建文化》及《星洲日報》等報刊發表文章。曾璧中在廈大期間學會了閩南語,女同學則嫁給了廈大政治學系教授夏濤聲,沒想到這成就了他和臺灣的一段淵源。
1936年大學畢業後,曾璧中在粵東各地中學任教,歷任梅縣東山中學、興寧一中及蕉嶺中學訓育主任,1939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吳奇偉、參謀長涂思宗為紀念丘逢甲(字倉海)在蕉嶺縣白馬鄉創辦倉海職業學校,涂思宗兼任校長,聘曾璧中為教導主任,實際負責校務,次年春,再出任蕉嶺中學校長。1940 年,他應軍政部桂林辦事處主任涂思宗之邀,出任上校副官室主任協助東南各戰區軍需調度工作。1944年,日軍發動一號作戰,豫湘桂會戰國軍潰敗,繼之湘桂大撤退,曾璧中再回興寧擔任興寧二中校長。

1945年8月臺灣光復,曾璧中應廈大老師臺灣長官公署秘書處處長兼宣傳委員會主任委員夏濤聲之請,來臺出任宣傳委員會政令宣導組組長,主編《政令講解週刊》,並兼任臺灣省行政幹部訓練團教官。曾璧中常為臺灣各報撰文,針砭時政,於省訓團授課時,亦容許學員在課堂上抨擊時政,豈料竟因此種下禍根。 (相關報導: 沈旭暉專欄:紐時控告OpenAI的兩難─中國又將成為最大贏家? | 更多文章 )
1947年2月27日晚間,曾璧中與公署教育處中等教育科科長曾德培、臺灣省立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臺灣省立成功中學校長梁惠溥在臺北市太平町用餐,路過天馬茶房,見路人圍攏,次日上午上班,始知前日發生臺灣省專賣局查緝員執法不當與民眾發生衝突,民眾騷動。下午,民眾前赴長官公署請願,遭衛兵槍擊,秩序大亂,二二八事變全面爆發。公署在臺灣省參議會建議下同意成立臺灣省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各縣市則陸續成立分會管理危機。3月2日陳儀請求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增兵臺灣,3月4日花蓮《東臺日報》日文版刊出報導,指有人謀建「新華民國」,次日首都憲兵司令部司令張鎮即向蔣中正提出報告,指事件已演變至叛國奪取政權階段,終於使蔣中正決心派遣國軍來臺鎮壓,7日處委會提出《政治大綱》,主張臺灣高度自治,為陳儀視為叛亂。3月8日下午,憲兵第4團第21團兩營首先搭乘海平輪登陸基隆,次日凌晨太康輪載送整編第21師抵臺。陳儀於3月10日宣布臺灣全省戒嚴,解散處委會而指控其為叛亂,並令憲兵第4團駐臺特高組刑事組展開秘密逮捕,即密裁。11日下午,七名便衣憲兵銜命至東門町曾璧中家,偽稱宣傳委員會傳其前往且態度惡劣,曾璧中不識來人,感覺有異,託稱曾璧中本人不在,乃自自家後門出逃,值公署與國軍以飛機散發布戒嚴傳單,街上人群雜遢,得以乘隙兔脫,便衣憲兵則押著曾夫人丘氏在街上問話,公務車則在東門町巡邏到深夜。夏濤聲聽聞曾璧中出事,親至警總詢問第二處處長廈大校友林秀欒和向憲兵第四團特高組關心,方知同日被捕的國民大會代表林連宗、臺灣省參議員林桂瑞、臺北市律師公會理事長李瑞峰皆已遭到槍決,其他如省教育處副處長宋斐如,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院長林茂生等百數十人均遭逮捕而下落不明。曾璧中得到楊姓友人安排,避居幸町六條通某臺灣人家中數日,後由內弟丘秉益帶至基隆要塞司令部藏匿。3月17日,國防部長白崇禧率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處長蔣經國等人員來臺宣慰,次日巡視基隆要塞,由司令史宏熹私下安排觀光。蔣經國基隆此行很可能遇見了曾璧中,曾璧中初到桂林時,蔣經國的情人章亞若也在當地,而猝死於桂林醫院。學者曾德宜推論蔣經國的基隆之行,保護了曾璧中,讓曾璧中日後得以順利自臺灣脫身。被陳儀下令密裁而能倖存的,除了曾璧中,另一個有名的,就是蔣渭水的弟弟,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常務理事蔣渭川,臺灣本土政治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