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博洲專文:「憤怒的台灣」見證兩岸又瀕臨悲劇邊緣

《憤怒的台灣》與《台灣二月革命》,都是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第一手史料,但在台灣,它們一直都是敏感的禁書。圖為228七十八周年紀念行動。(資料照,劉偉宏攝)

這本《憤怒的台灣》,是1947年至1949年,蘇新流亡香港時期撰寫的台灣史著作,時間從荷蘭佔領以前一直到國民政府遷台前夕。

同一期間,蘇新還與楊克煌共同編寫了一本有關二二八的歷史證言──《台灣二月革命》,並以已故的老台共林木順之名出版。

《憤怒的台灣》與《台灣二月革命》,都是有關二二八事件的第一手史料,同時也都是蘇新在香港期間主編的「新台灣」叢刊。凡是研究二二八事件者,不能不讀這兩本重要的著作。但是,在台灣,它們一直都是敏感的禁書。

這種禁忌,一直要到解嚴前夕才逐漸鬆動。首先,在黨外的講演會場外開始有人販賣「新觀點」出版社翻印的《憤怒的台灣》,並且造成搶購的熱潮。但是,除了少數熟悉台灣近代史者外,沒有人知道莊嘉農是誰?解嚴以後,前衛出版社又再翻印《台灣二月革命》與《憤怒的台灣》兩書,公開在全省各大、小書店擺售,而且仍有不少讀者。但是,一般讀者依舊不知道誰是莊嘉農?

1992年,莊嘉農──也就是蘇新──的女兒蘇慶黎女士正式授權我個人特約主編的時報文化「台灣民眾史」系列,讓1949年3月由香港智源書局印行的《憤怒的台灣》,在44年後,根據初版影稿(除了一些編按,不作任何更改)重新發打編印,正式在蘇新為之奮鬥一生的台灣家鄉出版,同時也讓讀者知道,莊嘉農就是蘇新。

值得一提的是,據蘇慶黎女士透露,這本影印的《憤怒的台灣》,是已故的唐文標教授在1970年代初葉贈送給她的,當年,為了通過海關的嚴格檢查,「唐大俠」用心地給這本影稿穿上另一件衣服。那是由國立編譯館主編,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的大學用書:《李代數與表現理論之導引》,J. E. Humphrey著,張瑞吉譯。在大學教數學的唐文標的行李裡頭擺一本這樣的書是沒什麼好懷疑的罷!

《憤怒的台灣》就是這樣在嚴酷的反共戒嚴時期偷渡進入台灣的。

從1949年到1992年,從香港到台北,《憤怒的台灣》所走過的曲折歷程,恰恰反映了台灣在中國近代史中的悲劇性,只是這樣的歷史悲劇在當時又到了另一個轉折的關鍵年代。然而,悲劇的歷史顯然沒有得到人們應有的重視,從而讓人們有智慧地處理歷史遺留的台灣問題。33年之後,在帝國主義與野心政客的刻意操弄下,兩岸關係又瀕臨兵凶戰危的悲劇邊緣,戰火一觸即發,人民的身家性命朝不保夕。歷史彷彿又回到1949年的關鍵節點,當年沒有解決的問題,也到了不得不面對解決的時刻。

今年恰逢台灣建省140年,馬關割台130年,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週年。值此具有重大意義的光榮年代,人間出版社取得蘇新滯留大陸後出生的兒子蘇宏先生的授權,重新出版已經絕版多年的《憤怒的台灣》,同時收錄了曾健民醫師生前從1949年2月16日出版的《光明報》第2卷第12期挖掘出來的蘇新遺作〈談台灣解放問題〉,以及林書揚與陳映真先生閱讀後的感懷回應,作為節日的紀念與人間再出發的獻禮。

蘇新《憤怒的台灣》。(人間出版社提供)
蘇新《憤怒的台灣》。(人間出版社提供)

 

 

 

 

 

 

 

 

 

 

 

 

 

 

*作者為人間出版社發行人。本文為《憤怒的台灣》人間版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