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衆黨主席柯文哲2月3日説,國民黨成立4年時還在海外流亡,民進黨成立4年時還在街頭,民衆黨成立4年就已經把藍綠打得左支右絀,而且有22%的基本盤,民衆黨未來大有可為,要泡沫化不容易。他提出的事實大致不差,卻是青蛙在椰子殼底下看世界,一種典型的認證妄想。
青蛙與椰子殼的故事,由愛爾蘭學者Benedict Anderson轉述,他在2015年校對自傳A Life Beyond Boundaries(《超越藩籬的一生》)的樣張後去世,2016年自傳發行。他於1983年出版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擴散感想》),這是社會科學的經典著作。*
Anderson在自傳中說,泰國語和印尼語沒有關聯,也屬於不同語系,兩者卻長久有一隻宿命青蛙的共同想像。青蛙終其一生居住在半個椰子殼底下,他如此描述(頁26):靜坐在椰子殼底下,青蛙不久就感覺到椰子殼碗(coconut bowl)圈起整個宇宙。這個想像的道德判斷是,青蛙心胸狹窄,屬於地方性,不常外出,而且沒有道理自我感覺良好。
柯文哲當然不是青蛙,他比它大很多,能動性也非同小可,好歹在1993年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進修一年,接觸葉克膜的醫學科技知識,回國後帶領團隊(包括蔡壁如)推動葉克膜在台灣的運用。阿北2014年棄醫從政,當上台北市長,2019年創立台灣民衆黨。為了維持聲望於不墜,他以市長和黨主席身分,南北奔波,看起來並不是井底之蛙。
不過,從椰子殼底下的青蛙特性看柯文哲,倒是很貼切,尤其是他「心胸狹窄」,更「沒有道理自我感覺良好」。他以民衆黨成立4年比較國民黨與民進黨同時期的狀況,並對2024年總統選舉中於部分縣市的高得票率,大作文章,就可以看出視野有限,目光如豆。阿北大概想像不到,整體永遠大於部分的總合,更何況個別縣市的突出,也難以投射到其它縣市。
不談國民黨與民進黨成立前後的歷史(説來話長,阿北的小草恐怕不會在乎),光從情境(context)分析,柯文哲2月3日的陳述頂多是見樹不見林,不足以彰顯民衆黨過去4年所打下的根基如何深厚,或早已超越藍綠的歷史地位與定位。就創黨初衷與目標來説,阿北到底可以拿什麽跟兩黨一較長短?他要把台灣帶往何處?以此一時彼一時推脱,難以合理化台灣目前不合理的政治困境(柯文哲承認台灣是不正常國家,但不提解方)。
國民黨成立4年時,中國還在大清帝國統治之下,黨員大都流亡海外,他/她們的唯一宗旨是推翻幾千年的帝制,建立民國,後來也的確成功了。只是子孫不孝,把神州的大好江山拱手讓給中國共産黨(前總統馬英九與所有統派的國民黨員不妨閉門思過)。柯文哲看到了流亡,卻不談國民黨先烈的犠牲所為何事。 (相關報導: 風評:柯文哲的豆腐少吃 | 更多文章 )
民進黨成立4年時,台灣還在國民黨的戒嚴統制之下,黨員大都還冒著生命危險(1979年美麗島事件大舉圍捕「黨外」的餘悸猶存),他/她們的唯一宗旨是推翻幾十年的獨裁統治,建立自由民主的體制,後來也的確成功了。只是形勢比人强,台灣獨立建國的理想終究在中國與美國的勢力較勁中被擱置,而以維持現狀暫時讓海峽兩岸多少相安無事。柯文哲看到了街頭,卻不談民進黨先賢的奮鬥所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