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鮭魚!專家曝1種魚DHA含量最豐富,多吃還能改善憂鬱

魚油中所含的DHA與EPA可以抑制腦部發炎,讓人遠離憂鬱。(示意圖/取自photoAC)

魚油中所含的DHA與EPA可以抑制腦部發炎,讓人遠離憂鬱。

常吃魚的人比較不容易得到產後憂鬱症

一般認為能有效降低產後憂鬱發病機率的營養素還有另外一種,那就是魚油中含量豐富的DHA和EPA。

曾經有份研究,比較了懷孕期間不常吃魚的人和經常吃魚的人陷入「憂鬱」的比例,結果顯示,常吃魚的人較不易出現憂鬱症狀*。

妳的憂鬱我懂-內頁-92(圖/台灣東販提供)
 

*引用自:生態與兒童調查(Eco & Child Study) 富山單位調查中心《生態與兒童調査的發現》2019年9月。

雖然希望產後的媽媽能多吃點魚,但有的人卻不擅長烹調魚類。其實攝取DHA和EPA最有效的方法,是食用完全不需烹煮的生魚片。不過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攝取魚類的方式。例如:

選擇青背魚

魚類所含有的DHA和EPA通常因種類不同而有所差異,而青背魚的含量豐富,因此要多多攝取青花魚、沙丁魚、竹莢魚還有秋刀魚。

燒烤與滷煮勝過油炸

DHA和EPA的含量也會因烹調方式不同而有所改變。採用燒烤或滷煮,DHA和EPA大約能留下8成;但如果下鍋油炸的話,就會只剩下一半。因此在烹調時可以花點巧思,以包烤或煮湯等方式料理,盡量避免讓DHA和EPA流失太多。

善用罐頭

青花魚罐頭、沙丁魚罐頭和鮪魚罐頭都是將整條魚加熱填罐製成,因此保留了豐富的魚油,使用上也很方便,可以試著添加在各種菜色上。

透過飲食改善「憂鬱」

重要的是盡量多吃好食物,同時也要少吃壞食物

即使不完美,也要努力在每一天吃得更健康

有助於預防及改善產後憂鬱症的營養素及食物還有很多。例如:維他命D、鎂、海藻、雜穀、雞蛋、堅果、蕈菇……各位有沒有發現,知道的越多,就越難選擇,不知道到底該吃什麼好。

然而實際情況是,營養均衡的完美飲食通常難以長期維持,因為人總是難免會想要吃些「垃圾食物」,是吧?關鍵在於提升日常飲食的內容。要多吃好食物,少吃壞食物。但是如果把自己逼得太緊又會很痛苦,因此要選擇一個可行性高的方法,並且培養提升飲食品質的觀念。

透過小小的飲食巧思,舒緩心理負擔

1. 重新評估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方法

碳水化合物(醣類+膳食纖維)可以提供能量,整頓腸道環境,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產後這段重要時期不應該進行低醣飲食。但不可否認的,太過依賴碳水化合物來補充能量非常容易造成營養失衡。所以我們在食用碳水化合物的時候,最好盡量搭配各種不同的食材,並選擇未經精製的食物。

〈例如這樣的巧思!〉

1. 偶爾將白麵包換成全麥麵包,將白米換成胚芽米

2. 早餐的麵包改成加有堅果和果乾的麥片

3. 將白砂糖換為甜菜糖或蔗糖

4. 在烏龍麵和蕎麥麵之間選擇蕎麥麵。可以的話,盡量選擇8成蕎麥而不是5成蕎麥

5. 將蔬菜、蕈菇、肉類等配料豐富的雜炊飯分成小份後冷凍保存

2. 再多花點心思

加一點燕麥(燕麥片)在湯裡,讓口感更加滑順。優格的話,可以加些芝麻、堅果或黃豆粉當配料。只要稍微添些食材,就能慢慢補充營養。 (相關報導: 糖尿病不是控制飲食就好!散步也能預防,研究證實:步行「這速度」可降39%發病風險 更多文章

3. 善用奶粉或配方奶

育兒專用的奶粉裡通常會添加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素。一般牛奶中的鐵含量並不多,但奶粉或配方奶卻含有較為豐富的鐵質。因此在烹調奶汁燉菜、焗烤以及法式吐司等需要用到牛奶的料理時,不妨添加一些這類產品。市面上也有成人專用的奶粉,大家可以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