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梅專文:「麻豆」黃信國醫生和曾文郡郡役所

南柴進黃信國醫生位於台南縣麻豆鎮麻豆街的「德安診所」遺址(朱英傑拍攝∕作者提供)

前言

1997年末,因緣際會認識住在美國洛杉磯的「台灣農民運動女中豪傑」、1926年投身「台灣農民組合」運動的簡娥;後來,我們成為忘年之交。

簡娥1909年出生台南新化鎮南化鄉,2004年3月以95高齡,在美國洛杉磯辭世。

猶記她過世的前幾個月,我到洛杉磯美以美醫院探望她。當時她拉著我的手,凝視我許久,最後輕緩的語調說:「有關我的口述歷史,妳會寫完嗎!」

我點頭。

三年前我自洛杉磯搬到夏威夷歐胡島,不忘簡娥及文壇前輩陳映真之託;我開始靜下心著手整理厚重的訪問稿、與幾位前輩送我的手書稿本等。

重新翻閱抗日鬥士簡娥和郭德金的口述及書稿,我隨著抗日前輩足跡走入「農民運動」、「台灣共產黨史」的時光隧道,當年參加抗日運動人士們身影彷彿再現。

熱心人士捐助農民組合運動

與張玉蘭、葉陶被稱「農運女鬥士」的簡娥,細數塵封往事, 當時已是90高齡的耆宿,卻是清晰娓娓道出,從18歲加入農民組合幹部、台灣共產黨組織的經過及是非恩怨等。

當提到當年農組的幹部們,日常生活開銷費用靠誰時?簡娥說:「大部分參加農組的人都是被家裡反對,所以不可能向家裡伸手拿錢。農組幹部的一日三餐是不用愁的,因為地方上的農民會主動拿米、菜、衣服等送到農組。一般參加農組的農民是要繳『組合費』,就像台灣的國民黨、民進黨等,入黨是要繳黨費的。若是經濟富裕一點的就捐獻的多一點,若生活貧窮的農民可以不需要繳組合費。」

她又強調說,當時農組運動並不只限農民,還有醫師、商人、地主及知識份子等人士參加該運動。

她舉例不少愛心奉獻支持者的醫生,如麻豆街(鎮)醫生黃信國、下營街(今下營區)施子格醫生,彰化的賴和(原名賴河),石錫勳、楊老居、宜蘭的蔣渭水等。

他們都是學醫、分別是農民組合與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等成員。不僅在金錢上贊助農組,也分別以行動對抗日本殖民政策。

嘉南「柴進」黃信國

簡娥談起麻豆的黃信國時,她以敬重的語調說,「黃信國醫生或許沒有像簡吉、趙港、陳德興等人,在農民運動史、台灣共產黨史具有高知名度,但是他的背景和貢獻,在『農組』幹部中,身份是比其他人特殊些。出生基督家庭的黃信國,自1918年起,曾連續擔任麻豆教會四任的長老。在加入農組前,日據時代的政府即延攬他擔任地方官職。1910年在麻豆街的頂街開業行醫,他是幹部中少數具有『在地人』性格的人物。」

信仰虔誠的黃信國,出錢出力、協助農組運動及事奉教會均不落人後。他將基督的精神融入抗日運動,以基督的愛實踐對社會的關懷與理想。

黃信國不在乎官位,疏財仗義投入農組運動、凡事身體力行。最後他的鞠躬盡瘁事蹟,被農組及麻豆人士讚譽是嘉南「柴進」。「柴進」是小說《水滸傳》中108位人物之一,這位仗義疏財,接納四方豪傑的特殊人物,被稱「小旋風— 柴大官人」,並在36位天罡星中有「天貴星」之稱。

我好奇地問簡娥,黃信國在日據時代,是位醫生又被殖民政府延攬做官,他怎會被稱是有「惡風」之意的「旋風」呢? (相關報導: 王育梅專文:走進時光隧道,農民運動女鬥士簡娥憶述湯德章 更多文章

當時在場的另一位抗日鬥士、有文學造詣的郭德金回說:「黃信國和柴進分別在日據時代和宋朝,擁有社會地位,受到官府的重用。依照人之常情,他們享有榮華富貴,不會和擁護賜予他們權貴的官府作對。但是他們關懷庶民、為貧窮庶民爭取權益為要,不想做一位既得利益者。這也是黃信國被稱是『嘉南柴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