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翻!2018台灣大事紀

總統蔡英文執政兩年多以來,台灣發生許多變動,多數民眾對台灣經濟表現不滿,認為比起政治更需要「拚經濟」。(資料照,蘇仲泓攝)

2018年接近尾聲時,兩岸各自選出了年度字,大陸是「奮」,台灣是「翻」,國際字則是「退」。這是不尋常的一年,大陸,台灣乃至於全世界,都呈現波濤洶湧之勢。對台灣而言,2018是翻轉年,從政治的角度來看,長達30年的本土民粹社會運動告終,人民將整個政治都貼上封條,連「政黨」的存在與必要性都受到挑戰,大家相當一致地要求拼經濟。

2018年是怎麼開頭的呢?1月,「遠見」雜誌公佈的民調顯示,高達7成2的民眾對台灣經濟表現不滿。那麼,又是怎麼結束的呢?12月,「旺旺中時」公佈的民調顯示,高達6成1的民眾「贊成」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發展兩岸關係。在台灣,舉凡超過六成的民調傾向,都稱得上是真正的主流民意展現,而這是一個首尾連貫的結果,人民早就對經濟不滿,直到有人敢站出來說「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重新定義了「九二共識」,要求「少點政治,多點經濟」的龐然民意才透過選舉一次總爆發。

執政的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上不但輸到只剩下六個執政縣市,連地方議會正副議長,都僅剩一個嘉義縣是民進黨籍,而除了台南市與嘉義市,其餘19個縣市議長全部都是國民黨籍。而台南這個綠營鐵票倉,民進黨甚至窩裡反,正副議長是退出民進黨後才以無黨籍當選。

2018-11-21 針對林義豐競選文宣,黃偉哲回應:「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黃偉哲競選辦公室提供)
今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只搶下了六都。圖為民進黨台南市長當選人黃偉哲。(資料照,黃偉哲競選辦公室提供)

同一天,鬧了整整一年的台大校長案,終於落幕,「教育部」勉予同意了管中閔的校長資格,隔日,「行政院」則勉予同意了「教育部」長的辭職。一個管爺,幹掉三個「教育部」長,不是管爺有多麼厲害,而是執政黨有多麼荒謬可笑。這一天,是「中華民國行憲紀念日」。

翻!

以下讓我們回顧這12個月的風風雨雨。

  • 1月份 ——

蔣宋美齡成立的「婦聯會」遭「黨產會」抄家。「婦聯會」內部分裂,一派寧死不願簽「降書」,另一派主張投降保命。

同月,執政黨因「農田水利會」會長選舉落敗,索性將此民間團體改為公務機關,形同拔掉國民黨大樁腳。本月是民進黨到處搜刮民財以圖自身政治利益的一波高峰期。

20181211-台大候位校長管中閔11日於台大自主聯盟「台大人站出來 !還我校長-台灣教育不能等」記者會中現身。(顏麟宇攝)
台大校長管中閔歷經三任教育部長「卡管」。(資料照,顏麟宇攝)

同月,台大校長遴選,由馬時期官員管中閔出線,全台獨派崩潰,開始對此同意案施壓執政當局,「教育部」啟動「卡管」。

同月,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旅行法」,島內獨派欣喜若狂,中美齟齬擴大,台灣民眾則相對無感。但是到現在,美國高官還沒一個來台灣「旅行」。

同月,國民黨蔣萬安愛惜羽毛,宣布「不選」台北市長。蔣不願在勝率不夠高的選舉裡被消耗,但以選舉結果看來,他選的話,柯文哲就會落選,蔣現在就是台北市長。

同月,蔡英文為了2018年選舉與柯文哲繼續合作,在電視專訪中呼籲因「兩岸一家親」而得罪獨派的柯文哲,再次確認「台灣價值」。這個為柯緩頰的舉動,反而噁心到了全台柯粉以及反綠網民,網路上開始蔓延反制「台灣價值」的言論。

  • 二月 ——

花蓮強震,17人罹難,291人受傷。民進黨政府拒絕大陸派遣救援隊入台。

2018年2月9日,花蓮地震第4天,救災人員(AP)
2018年2月9日,花蓮地震造成損失和傷亡。(資料照,AP)

同月,民進黨在地方選舉的佈局上,極度重視新北市,蔡英文親自拜託蘇貞昌回鍋參選。另一方面,黨內要求與柯文哲決裂,自提人選選台北市的呼聲愈來愈高。 (相關報導: 顧爾德專欄:「迴廊談話」該說的事 更多文章

同月,獨派以各種抹黑方式「卡管」,「教育部」決定不發聘書,管中閔無法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