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證券賺翻了 金融三業前9月稅前盈餘達6765億元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今(31)日表示,本國銀行業前9月稅前盈餘已經直逼去年一整年。(取自金管會線上記者會)

銀行業、證券業賺翻了,加上產險業揮別防疫險理賠陰霾,推升金融三業(銀行票券業、保險業、證券投信期貨業)今年前9月稅前盈餘6764.8億元,年增990.2億元,增幅達17.1%。

金管會今(31)日傍晚舉行例行記者會,媒體詢問金融三業獲利情況。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表示,全體銀行、信合社、票券及中華郵政儲匯處,今年前9月稅前盈餘4132.2億元,年增746.5億元,增幅22.0%,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稅前盈餘的95.6%。

其中在38家本國銀行方面,今年前9月合計稅前盈餘3813.5億元,年增828.2億元,增幅27.7%,「已經直逼去年一整年3919億元」。

38家本國銀行 平均1家賺百億

38家本國銀行前9月賺3813.5億元,平均1家賺百億(100.4億元),童政彰說:「主因匯率、股債市行情推升投資跟其他淨收益,其他淨收益包括金融資產處分,還有股息跟評價淨利益都有增加,利息跟手續費收益也同步增長。」

28家外國銀行在台分行部分,獲利成長動能更是強勁。前9月稅前盈餘合計117.8億元,年增43.6億元,增幅高達58.8%。童政彰說,主要是投資跟其他淨收益成長。

至於3家陸資銀行在台分行,及中華郵政儲匯處,則是呈現獲利衰退。3家陸銀今年前9月稅前盈餘合計30.4億元,年減13.3億元,減幅30.4%;中華郵政儲匯處前9月稅前盈餘72.3億元,年減104.4億元,減幅59.1%,「最主要匯率變動的關係,導致金融資產評價淨利益縮減。」

票券業方面,台灣有8家票券金融公司,前9月稅前盈餘合計63.1億元,年減13.3億元,減幅17.4%,童政彰說「最主要是利息淨收益減少」。

證券業也大賺 年增55.9%

證券業的表現也很亮眼,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61家券商(含6家外商分公司)今年前9月稅前盈餘合計580.9億元,年增208.2億元,增幅55.9%。

證券業獲利動能強勁,較去年同期年增逾半,黃厚銘說,主因「今年股價指數上升,自營跟承銷業務收入增加,另外也是因為市場交易量上升,經紀業務收入也同時增加。」

投信業部分,黃厚銘說,國內目前有38家本國投信公司,並無外商分公司,38家投信前9月稅前盈餘合計124.5億元,年增20億元,增幅19.1%,「獲利主要來自基金資產管理規模擴大,經理費收入增加。」

期貨業部分,黃厚銘說,國內目前有15家本國期貨公司,並無外商分公司,15家期貨商前9月稅前盈餘合計56.2億元,年增15.5億元,增幅38.2%,「獲利主要來自客戶保證金,銀行存款利息上升,來自客戶保證金的存款利息也跟著上升。」

保險業部分,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保險業今年前9月稅前盈餘1871億元,較去年同期1871億元持平。 (相關報導: 調查》民進黨立委選舉秘密民調 桃園、中台灣告急 宜蘭、基隆難保 高嘉瑜危險  更多文章

其中,壽險業稅前盈餘合計1747億元,年減1228億元,減幅41.3%,主因淨投資利益減少871億元;產險業合計稅前盈餘124億元,年增1228億元,增幅111.2%,主因承保利益年增125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