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1)日為故總統蔣中正冥誕,歷經多年跨海爭訟的兩蔣日記於上月重返台灣,國史館今(31)日下午與民國歷史文化學社舉行《蔣中正日記》新書發表會,公布蔣首任總統任期間7本日記。國史館長陳儀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中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蔣方智怡等人皆出席;陳儀深並預告,預計年底會出版1970至1979年間的《蔣經國日記》。
兩蔣日記歷經10年跨海爭訟,9月自美國運抵台灣,並在家屬就其持份捐贈,及台、美法院將判定屬國有財產,應由國史館管理典藏下,鑑於社會對開放兩蔣日記的期盼,國史館著手規劃《蔣中正日記》出版。因前館長呂芳上主持的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早有準備,國史館為求時效,授權其先從蔣中正就任首任總統任期的日記開始出版,明年起再根據任期及年度依序發行。
國史館指出,蔣中正從1926年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起,開啟成為國家最高領導人的篇章,後於1948年就任行憲後首任總統,並在1949年中央政府遷台後,於1950年3月復職至1975年過世為止,是統治台灣最久的領導人,不僅對台也對近代東亞歷史走向影響深遠。但直至今日對蔣中正的功過得失,仍存在相當對立與矛盾的詮釋,離所謂的「蓋棺論定」顯然還有段距離。
向同意捐贈的家屬致謝 陳儀深閱後有感
陳儀深致詞時表示,據先前判決,國史館至少擁有任職總統期間的文物,至於非任職總統期間文物則歸家屬所有,這讓實務執行有困難,所幸從蔣方智怡開始,各自持份的家屬陸續同意捐贈給國史館;而後於今年7月,美國法院判決要求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將2005年所寄存的文物全數交給國史館,為此他要代表國史館,向各位有權繼承的家屬致謝,否則兩蔣文物的整理、日記的出版,無法走到今天的進度。

陳儀深說明,今年9月14日59箱兩蔣文物回到國史館,目前審編處正逐件檢視做細部編目,預計明年3月起於國史館查詢系統提供目錄檢索及影像閱覽服務,並於每季開放6個年度整編成果。修纂處正緊鑼密鼓針對蔣經國的日記做校訂與註解,今年底會先出版1970至1979年間的《蔣經國日記》。
對於閱讀蔣的日記,陳儀深強調,他的態度是有功說功、有過說過,建議社會不要停留在0分與100分的兩極化立場,這不是一廂情願的道德呼籲,而是仔細讀過並放在時代背景來理解。例如他在讀八二三砲戰間的日記,發現蔣中正當時在總統府和美國國務卿杜勒斯3次會談產生「蔣杜聯合宣言」後,周末就帶著「武勇二孫」去日月潭渡假。
陳儀深進一步說,可見八二三砲戰不只是軍事較量,也包括政治上的互相試探,「蔣杜聯合宣言」顯示美中台三方處於某種均衡狀態,顯然美方不支持蔣中正反攻大陸,但也很認真的幫忙防衛台澎金馬,這時候蔣中正就鬆了一口氣,具體的行為就呈現在隔了1天的周末就帶著2個孫子去日月潭渡假。 (相關報導: 調查》民進黨立委選舉秘密民調 桃園、中台灣告急 宜蘭、基隆難保 高嘉瑜危險 | 更多文章 )

發表會恰逢誕辰?陳儀深:非國史館選定也無須避諱
陳儀深指出,儘管今天是蔣中正生日,但時間點是配合民國歷史文化學社出版時程和要求,非國史館選定,他也覺得無須刻意避諱。國史館自2008年來陸續出版許多戒嚴時期政治案件史料彙編,因總統蔡英文對案件清查解密、真相釐清非常關心,加之國安局和調查局的檔案是近幾年才得以公開,讓外界看到特務和線民的監控無所不在,且處置過程的「不法」令人怵目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