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多數全球議題,它們沒有置喙空間,但在關乎自身的氣候問題上,這些國家多年來儼然形成一個成功的遊說團體。」全球氣候變遷危機刻不容緩,當許多富國仍為碳排標準爭論不休,擔憂對經濟造成影響,眾多島嶼國家共同面臨的卻是「滅頂」邊緣的生存危機。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報導,這些身處氣候變遷最前線的小島國家聯手發動「氣候外交」,呼籲國際社會正視極端氣候對島國帶來的威脅,已成為國際舞台上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
首當其衝承擔極端氣候苦果 島國聯手採取行動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雖然「小島嶼開發中國家集團」(SIDS)成員國在全球人口、土地面積、GDP,甚至溫室氣體排放的佔比均不到1%,卻首當其衝承受極端氣候的苦果。
全球暖化導致風暴發生頻率增高,嚴重影響島國人民的生計及性命安全,9月初重創西太平洋島國巴哈馬的颶風多利安(Dorian)即是最新案例。而海平面不斷上升,更使馬爾地夫與巴布亞紐幾內亞逾半國土的海拔高度僅剩不到一公尺,處於全國被淹沒的存亡關頭。
而當舉國命運與全球氣候息息相關,這些島國早在近30年前就開始正視氣候變遷問題。1990年,分布於大西洋、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的諸島國、及部分沿海低海拔國家共同成立小島嶼國家聯盟(AOSIS),凝聚島嶼國家應對氣候變遷議題的呼聲,並在國際場合要求其他國家為此負起責任並採取行動。
「沒有人是局外人」 島嶼國家團結力量大!
目前共有39個國家及5個觀察員加入AOSIS,這個數字等同於2成聯合國會員國、抑或全球28%的開發中國家都是AOSIS成員。雖然各自看來,這些國家的力量相當微弱,亦缺乏資源與籌碼,斐濟在2017年擔任《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23次締約方會議(COP23)主辦國時,甚至必須假德國波昂(Bonn)舉行會議,但只要集結在一起,AOSIS的影響力便不容小覷。
馬爾地夫駐聯合國大使胡塞因(Thilmeeza Hussain)表示:「我們這些最受影響的國家持續以身作則進行倡議,說服其他國家更具解決氣候變遷的熱忱。」
Landlocke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small island developing states (SIDS) are among the most vulnerable countries to #climatechange pic.twitter.com/I8K4r5QQJL
— IOM Caribbean (@IOM_Caribbean) September 18, 2019
「這些島國告訴富裕國家,它們正因為富國的碳排放陷入滅頂危機。」英國環保作家萊納斯(Mark Lynas)指出,在改變論述與影響政策的層面上,島嶼國家取得「難以置信的成功」,在全球氣候協定中描述島國蒙受的損失與傷害,並具體指出島國應對氣候變遷所需要的支持—2015年12月,全球近200個國家達成共識,簽署《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目標讓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門檻內,小島嶼國家站在同一陣線的推動功不可沒。
島國以小博大的成功祕訣
#WaterWorld #AOSIS Nothing so concentrates the world’s mind: Island states have had an outsized influence on climate policy https://t.co/5YcgNg8WkX via @TheEconomist
— David Reese (@Castabulan) September 18, 2019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指出,小島嶼開發中國家之所以能發揮巨大影響力,要歸功於以下3點:第一,這些國家面臨存亡關頭,因此傾舉國之力關注相關議題,胡塞因估計,她有高達7成以上的時間都用於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議題。
其次,島國領袖在國際場合的發言總是觸動人心,在今年8月的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由於澳洲堅持在閉幕宣言中移除涉及燃煤的部分,並淡化宣言內容的嚴重性,時任吐瓦魯總理索本嘉(Enele Sopoaga)當眾斥責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你想著要拯救你們國家的經濟,我擔心的是要拯救吐瓦魯人民的性命。」而最關鍵的一點在於,SIDS的成員國數量不斷增加,使得島國在聯合國會議中能有充足時間發言,也形成勢力不容小覷的投票部隊。
下一個國際舞台: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
而在23日即將登場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 Climate Action Summit)上,SIDS仍將攜手合作,呼籲各國正視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去年發布的《IPCC全球暖化1.5°C特別報告》(Global Warming of 1.5 °C),報告中強調全球均溫增加1.5度和2度之間的0.5度差異,會帶來「生與死的差別」,更警告只有12年左右時間可以改變局勢。

此外,SIDS也盼望能在峰會上向各國展示島國對抗氣候變遷的決心,貝里斯駐聯合國常任代表楊恩(Lois Michele Young)強調:「SIDS對一團糟的氣候變遷問題『貢獻』最少,但我們希望能夠以身作則。」SIDS目標逐步達成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的目標,馬紹爾群島更率先制定政策,目標在2050年前成為碳中和(carbon neutral,增加碳排量為零)國度。
但在小島嶼國家聯手向大國爭取資源的同時,卻也一步步走向無可逆轉的滅頂危機,《經濟學人》指出,氣候行動峰會登場在即,擺在談判桌上的正是島國未來的命運,貝里斯駐聯合國副常任代表費爾森(Janine Felson)說:「我們面前有一扇很小的機會之窗,卻需要做出巨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