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中旬,103架中國解放軍戰機一天內飛越台海「海峽中線」,打破歷史紀錄,其中有40架進入了台灣的「防空識別區」(ADIZ)。
這是中國戰爭遊戲中的再次升級。北京一直主張擁有台灣主權,過去一年解放軍的軍事演習變得更具威脅性,反覆演練海空包圍台灣。

但北京的軍事動作沒有升級為入侵,而是停留在「灰色地帶」(grey zone)。這個軍事術語是指介於「戰爭與和平之間」的戰術。
在美中關係不穩定的背景下,台灣成了東亞一個潛在的火藥庫,有分析指北京希望運用灰色地帶戰術,不發一槍而控制台灣。
北京想要達到什麼目標?
灰色地帶戰術的目的是利用長時間漸漸削弱對手,有分析認為,這正是中南海試圖對台灣做的事情。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東亞戰爭和戰略艾歷西歐·帕塔拉諾(Alessio Patalano)教授指出,北京通過定期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測試台灣會為了加強有關區域的防衛付出多大努力。
「防空識別區」是各政府自行宣佈的,技術上算作國際空域,但各政府用它來監控外國飛機。
帕塔拉諾教授向BBC解釋,台灣需要經常派出戰機,警告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的解放軍軍機,這是北京試圖長遠消耗台灣資源的戰略。
但這並非北京唯一的目標和好處。有其他分析指出,在台海上方演習讓北京可以測試自身能力,例如協調戰力和監控能力。另外,這些演習符合中國逐漸增加對台軍事施壓的模式,測試台灣的防衛能力和國際支持度。
位於美國的智庫「國家亞洲研究局」(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研究員吉特(David Gitter)就告訴BBC說,「這種(軍事演習)的常規化,有一天可能可以用來掩蓋真正攻擊的第一步,使得台灣和(其主要盟友)美國難以做好準備。」
北京的其他舉動,還包括重新設定台海的軍事基線。不久前,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回應9月解放軍演習時稱,所謂的台海中線根本不存在。
「灰色地帶還會讓台灣公眾對解放軍的威脅感到麻木,如此一來,或可削弱民眾對於擴大軍隊的支持度。」吉特對BBC說。
多數分析認為,台灣的軍隊是一支在縮編的陸軍、寡不敵眾的海軍和老化的炮兵,在面對實力強大的中國解放軍時無法致勝。
許多台灣人似乎同意這一點,據台灣民意基金會2022年一項調查,超半受訪者認為一旦戰爭爆發,中國將會勝利,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相信台灣會獲勝。
另一方面,台灣人對於增加國防預算似乎意願不高。英國諾丁漢大學最近一項民調顯示,近半的當地受訪者認為目前台灣軍費開支業已足夠,三分之一的人則認為開支太多。

中國何時使用灰色地帶戰術?
台灣與美國政府高層官員交流,北京往往視之為挑釁行為,會發動軍事演習來回應。
2022年8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歷史性訪問台北後,北京進行為期一周的演習,包括4天的實彈演練,以及反潛攻擊和海上攻擊演習。此後,解放軍軍演變得頻繁且規模越來越大。 (相關報導: 氣候變遷引發登革熱危機:全球約一半人口面臨感染風險,孟加拉已逾千人死亡 | 更多文章 )
今年4月,台灣總統蔡英文在加州會見美國前眾議院議長麥卡錫後,中國又進行了「封鎖」台灣的聯合演習,派遣航母山東艦參與其中。北京甚至將戰機派遣到了台灣東部的太平洋沿岸,意味解放軍從台灣東面而非面對大陸的台灣西海岸進行演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