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真實或比喻,水確實攸關存亡,不可或缺。但是,水的影響力也有限度。我們確實需要水才能存活,也需要水才能蓬勃發展;可是,水的滋養能力僅為表面,無法清除毒素或使肌膚煥發光采或防止皺紋。
醫學上,粗略但很有效的以肌膚張力(skin turgor)來評估病人身體的保水狀況(肌膚鬆弛表示脫水,而皮膚緊實則代表保水良好),但肌膚張力絕大部分與膠原蛋白、彈性蛋白及皮下脂肪有關,而這些養分無關乎體內水分多寡,都會隨年紀而流失。因此,水雖然對人類生存關鍵重大,但並不會讓肌膚更年輕。
研究發現,大部分所需的水分已包含在食物裡
2007年,《英國醫學期刊》刊登了一份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報告,當中列出了一般大眾及醫師時常信奉的醫學觀念。這些觀念要不大錯特錯,要麼缺乏科學證據支持。排名第一的健康迷思是:人每天應該至少喝八杯水—對此,想必您已經聽了不下數百遍。
研究人員魏曼(Rachel C. Vreeman)博士和卡羅(Aaron E. Carroll)博士後來撰寫了破除醫學迷思的書籍,據他們發現,根本毫無科學數據支持此建議。他們確實在部分熱門媒體找到了幾條毫無根據的建議,而他們試圖找出此建議源自何處時,一路追溯到了現今隸屬於美國國家科學院(NAS)的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NRC)於1945 年的某篇文章,文中指出:「大多情況下,成人每天適當的飲水量為二點五公升,有色人種的一般標準為每一卡路里的食物,搭配一毫升的水,其中大部分所需的水分已包含在食物裡。」
若您忽略了該建議最後一句話「其中大部分所需的水分已包含在食物裡」,或許會誤以為自己每天需要喝二點五公升的水。事實上,大可不必,您無需透過飲水,也能輕鬆獲得一天所需的大部分水分,只不過得注意飲食,這也不啻為好事一樁。
吃這2種食物也能補充水分
水是完整的蔬果中最普遍的成分,例如:鳳梨、柳橙和覆盆子的重量中有百分之八十七為水;桃子含水量更高,為百分之八十八;哈密瓜為百分之九十,葡萄柚更高達百分之九十一;梅子和藍莓含有百分之八十五的水;蘋果和梨子含水量為百分之八十四;草莓和西瓜位居第一,每份約含百分之九十二的水;香蕉果肉看似綿密,但含水量也有百分之七十四。
所有蔬菜中,小黃瓜和萵苣的水分含量最高,為百分之九十六;再來是芹菜、番茄和櫛瓜,含水百分之九十五;第三是花椰菜、紫甘藍、茄子、菠菜和辣椒,為百分之九十二。綠花椰菜的重量中有百分之九十一為水分,而普通的白色馬鈴薯含水量也頗驚人,高達百分之七十九。 (相關報導: 水放過夜千萬別喝!醫師曝4大「喝水」地雷習慣超傷身,多數台灣人都不知道 | 更多文章 )
肉類、禽類和乳製品也含有水分。烤鮭魚含有百分之六十二的水,烤雞胸肉含水量為百分之六十五。甚至連切達和藍紋等乾酪也含有百分之四十的水。穀物、豆類和義大利麵食在烹煮時,也會吸收大量水分,這便是為何一杯北非小米(couscous)可提供半杯水,而一杯紅腰豆則含有百分之七十七的水。咖啡和茶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會使身體脫水的觀念不見得正確,咖啡因確實利尿,但咖啡和茶中的水會彌補流失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