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台灣總統候選人兩岸外交政見 智庫:他勝選對美國是最危險結果

2020年台灣大選、選前之夜、造勢(資料照,AP)

台灣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上星期以獨立參選人投入總統大選,這個宣布引起了台灣內外的諸多注意。有美國智庫認為,從美國利益角度而言,與其他三位候選人相較,郭台銘的勝選將是對美國利益「最危險的結果」,不過郭台銘加入選戰也可能造成非民進黨支持者的分裂,這將增加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的當選機會。有分析人士說,除非中國對台灣有負面作為,否則兩岸政策應該不會像2020年一樣成為大選主要議題。

總部在華盛頓的美國戰爭研究所(ISW)在8月31日的《中國-台灣週報》(China-Taiwan Weekly Update)中分析了郭台銘參選對台灣選舉可能帶來的影響,並介紹了四位候選人在兩岸關係及美台關係的主要政見,以及中國共產黨可能用來槓桿施壓每一位候選人的做法。

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現在有四位參選人,除了無黨籍的郭台銘以外,另外三人分別是民進黨的現任副總統賴清德、國民黨的現任新北市市長侯友誼以及民眾黨的前台北市長柯文哲。

郭台銘參選或分裂非民進黨選票

戰爭研究所指出,郭台銘加入台灣總統選舉「可能進一步分裂非民進黨選票,從而增加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贏得選舉的機會」,並稱中共官媒《環球時報》就哀嘆說,郭台銘的參選將導致反民進黨的選票分裂,而在郭台銘加入前,國民黨的侯友宜在8月下旬的民調中已經低於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30個百分點,郭台銘吸引的支持者來自國民黨,這表示他投身選舉將傷及侯友宜的勝算。

「從美國利益的角度來看,郭台銘的勝選是最危險的結果。這是因為郭台銘提出了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但卻可能損害中華民國主權的最具體步驟,」該智庫說。

戰爭研究所自今年4月開始每週發布《中國-台灣週報》,內容專注於中國共產黨對控制台灣所採取的作為及相關的台海兩岸發展,由美國企業研究所(AEI)高級研究員卜大年(Dan Blumenthal)和戰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及主要威脅項目主任弗雷德里克·凱根(Frederick Kagan)負責編輯,作者群包括兩個智庫的研究人員。

8月29日截稿的這期《週報》說,郭台銘在8月25日宣布了金門和平倡議,倡議包含了一系列新的民間計劃來推動跨海峽和平,他說他將提供2千萬美元的個人資金來資助這些項目,包括設立兩岸和平協商辦公室和一個與推動這些工作有關的智庫。除此以外,郭台銘5月還宣布了一個《金門和平宣言》,重申他將在「一中各表」原則基礎上與中國大陸重新展開談判,並以金門作為兩岸新的常設談判地點。

該智庫認為,郭台銘上述立場與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有所不同,儘管侯友宜也希望與中國溝通並降低台海緊張,但他也說過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協商」是不實際的,而郭台銘提議的談判「可能提供一個渠道將中華民國的主權交付給中華人民共和國。」

不過該智庫也表示,如果其他候選人對郭台銘的兩岸倡議表示支持,智庫也會修改它對郭台銘勝選可能帶來危險的評估。 (相關報導: 郭台銘與捷克有這層關係 智庫學者:在野陣營只有這方法才可能贏 更多文章

經濟是此次選舉主要議題

對於台灣人如何看待這次選舉各候選人的兩岸政策及美台政策,最近才去過台灣研究當地政治動態和選舉的美國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副主任帕米拉·肯尼迪(Pamela Kennedy )在接受美國之音(VOA)採訪時說,雖然兩岸政策一直都是台灣總統大選的一個重要元素,但她認為這次選舉的主要議題是經濟而不是兩岸問題。